梁瑜
【摘要】企業并購是當今社會經常發生的交易項目。當企業在發展到一定地步時,會不滿足于當前現狀,為拓寬自己業務的領域,會對其他企業進行并購,以壯大自己的實力,開拓新的投資方向和領域。但是企業合并的同時也會出現一些新的問題,其中會計核算方面的問題尤為突出。如何處理會計核算問題是企業在合并中必然要遇到的。采用不同的會計核算方法,對企業產生的效益也是大不相同的。
【關鍵詞】企業合并;會計處理;權益結合法;購買法
一、前言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不斷加大的市場競爭力,同時企業之間的充滿了激烈的競爭。企業要想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去,就要使企業不斷壯大,企業壯大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通過自身業務的增加和內部的發展不斷進行壯大,更重的另一種方法是是靠合并其他企業進行發展。企業合并以后出現一系列關于會計合算的問題,出現的這些問題也都是會計業界著重關注并且一直想解決的重點問題。
二、企業合并的兩種會計處理方法區別的概述
1、購買法,可以把企業合并看作為一個企業通過購買被合并企業的資產和股權進行合并的一種交易方式。合并企業將會擁有被合并企業的實際控制權。在企業合并的過程中,合并方本著“購買”原則,按當時合并企業支付對價的公允價值確認被合并方的投資成本,即俗稱的收購價格。中國的企業會計準則規定,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采取購買法進行會計處理。
2、權益結合法,可以把企業合并看作為兩個或者多個合并企業的股權進行交換,就是將現有的股東權益聯合,共同承擔企業的風險和利益,并非是一家企業并購另一家企業的產權。這是一種經濟資源聯合互換的商業行為。不存在合并企業和被合并企業。參與合并的企業原有的資產和負債均以賬面價值進行會計處理。我國會計準則規定,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采取權益結合法進行會計處理。
三、企業合并的會計處理方法差異分析
1、對合并企業利潤及現金流的影響:使用購買法時對被合并企業評估資產的公允價值經常超過其實際價值,而這些多計算出來的資產將會在以后的期間轉化成為企業的成本或者費用,因此導致了購買法的成本要比權益結合法法的成本多。在使用購買法時被合并企業利潤及現金流只計算在被合并之日之后,而在使用權益結合法時,兩個合并的企業的利潤及現金流包括參與合并企業整年數據。所以權益結合法相對于購買法來說對利潤的控制上有著非常顯著的作用,從而大大提高收益,增加利潤。
2、對合并企業資產負債的影響:在使用權益結合法時,企業集團合并報表的資產負債情況實際上是參與合并的企業的資產和負債的賬面價值總和。而在使用購買法時,被并購的企業的資產和負債雖然在個別報表按照原來的賬面進行記錄核算,但是在編制企業合并報表時,會將被合并方資產由原來的賬面價值調整至公允價值,所以使用購買法并購后的資產通常要比使用權益結合法合并后的資產多。
3、對合并企業所有者權益的影響:使用購買法在購買日編制合并報表時,合并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與被合并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全部抵消后,擠出借方商譽或貸方營業外收入,合并后的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只剩下合并企業。使用權益結合法在合并日編制合并報表時,合并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與被合并企業的所有者權益進行抵消,同時將被合并企業起初進入該集團時確認的商譽原封不動計入借方。此時,差額如果在貸方則計入“資本公積資本溢價”,差額如果在借方則沖減“資本公積資本溢價”,不足沖減的依次沖減“盈余公積”、 “未分配利潤”,同時將被合并企業從進入該集團到合并日的留存收益從“資本公積資本溢價”中恢復出來。
四、對企業合并會計方法的建議對策
(一)改進購買法和權益結合法的措施
1、權益結合法的改進措施
當前有很多合并企業在合并過程中選擇的會計處理方法都具有很大的隨意性,所以應當積極完善規范權益法使用的政策和制度,有效的控制會計處理方法。權益結合法會給企業操縱利潤提供很大的空問,為減少操作利潤的空問,減少企業的損失。首先要加強信息監管。將同一方控制和多方控制的界限明確,才能讓企業做出正確的選擇。
2、購買法的改進措施
不完善的企業評估機制。給了利潤很大的操控空間。對企業是一種很大的損失。所以一定要提高準則的執行力度,加強監管力度。加強企業商譽的測試。不但要對企業特定時期進行商譽測試還要不斷抽查檢測企業的日常商譽測試。使用購買法的企業合并之后。面對困難最大的就是公允價值的不確定性。因此要將公允價值方面的機制不斷完善,不斷對企業進行評估。當前我國公允價值的研究不夠完善。所以應結合當前國內的社會經濟環境,制定出科學的公允價值估算機制。
3、嚴格的規定購買法和權益結合法的限制條件
在企業合并會計準則實際運用處理中,應當將權益結合法和購買法的適用條件進行嚴格規定加以限制。不能讓企業合并在會計方法的選擇上出現兩難的問題。嚴格按照屬于同方控制下的企業合并的準則去使用權益結合法。對于多方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使用購買法。要嚴格監督他們是否屬于同一企業控制下,加大監管力度,充分發揮監管機構的作用。
(二)著重于關注企業合并的實質
在實際的社會操作中,各個企業對股份的掌控情況是非常復雜的,企業合并的情況和目的也都各不統一的。所以即使在多方控制下的合并也不一定都是股權聯合經濟共享。而不在同一方控制下的合并也不一定就是收購兼并性質的。權益結合法和購買法的使用根本區別于企業合并的實質,所以在會計核算中要清楚的了解企業合并的實質和目的。企業合并用于經濟共享,股權聯合的適用于權益結合法,而單一收購性質的企業合并適用于購買法。
(三)確立公允價值的應用條件
當前社會發展現狀表明公允價值已經很難達到公正。因為企業合并中被并企業的估算價格會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具有很強的獨立性,很難達到一致的市場價。所以這也使得公允價值成為和會計界在企業合并核算中的一大挑戰。將先進的國際公允價值的應用結合我國當前的社會經濟環境,并進一步完善公允價值應用的定價準則。會計行業要盡快完善公允價值的運用機制,將公允價值的運用方向完善完整,增加操作的可行性,讓公允價值的運用有依據。增加會計人員的日常培訓,加強會計人員的學習,與會計工作結合,實際開展好培訓工作,切實提高會計人員和專業技能和專業水平,熟練掌握公允價值的運用方法。在面對企業合并的會計業務時在法律準則之內要靈活處理,將公允價值及時準確的獲得。
(四)提高監督人員素質,增強監管部門的作用
在高速發展的社會經濟中,會計業務也越來越復雜。會計從業人員只有切實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綜合本領,才能保證會計信息核算的準確及時。要充分發揮市場經濟的監督作用。要保證會計信息的及時準確,因此嚴格要求各部門應該相互配合,將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及時完善,加強審計部門的監管,提高監督人員的素質,切實增強監管力度。
(五)將企業制度及時完善,提高公民法律意識
不健全的企業制度無疑會滋生很多會計信息造假的行為會導致會計信息失去他的準確性。在受傳統觀念影響嚴重的中國,公民法律意識在經濟運作非常淡薄,審計部門對企業監管不嚴會使得會計人員在工作事務中不嚴格按照規章制度來進行操作,因此導致企業在合并后利潤有非常大的可操作空間。所以應加速將企業制度及時完善。增強會計從業人員的法律意識。增加造假,成本杜絕企業操作利潤。當前首要之急是,加速完善中國市場經濟體制。更要改變公民淡薄的法律意識。
五、結束語
當今中國應該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企業合并準則。因為在當前的社會大環境中環境,企業合并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一種新趨勢。合并企業的類型和規模采用的方式都是多種多樣的,同時也對企業合并的會計方法帶來了很大的發展。企業合并以后,企業合并的會計核算方法不同。對企業造成的影響也不同。因此國家相關部門要及時完善企業合并會計方法的規范,嚴格約束會計操作方法的實施條件。要明確購買法中公允價值的參照標準,減少利潤的操作空間,加強第三方的監督。
(山西中瑋環能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參考文獻:
[1]毛維儉.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中評估增值影響——以MM公司收購SS公司股權為例[J].新會計,2018,N0.115(07).
[2]孫輝東.關于企業合并商譽會計核算問題的思考[J].會計之友,2018,No.578(02).
[3]企業合并中或有對價的確認與計量[D].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