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萍 屈艷萍
摘 要:家庭是個人成長的搖籃,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對學校教育具有支持和促進作用。協調好兩種教育模式,促進外在形態的語文知識轉化為內在形態的語文素養。對家庭語文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能挖掘家庭教育資源中人的資源和物的資源,為學校服務,為家庭服務,為學生服務,更為語文課堂服務,達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提高家長的素質以及教子育人的水平,共同為孩子營造更健康的成長空間。
關鍵詞:家庭教育;語文素養
1.家庭教育者應切實改變觀念,重策略視孩子語文學習
家庭教育者應該認識到語文是各門學科的基礎,語文素質不提高要想提高其它學科學習質量幾乎是不可能的。這種情況在其它學科的學習考試中反映越來越明顯,甚至于有的學生差到連題目都看不懂。家庭教育者不要一看到孩子看小說、雜志就條件反射的認為孩子是在看閑書,連聲禁止。殊不知,培養孩子語文素養的“源頭活水”就在這禁止聲中斷送了。以前的語文教育大多局限于課堂和書本里,未能打通語文與生活的壁壘,而語文教育作為一個大系統,本應包括學校、社會和家庭語文教育系統,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和教育是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語文教育應生活化,生活應語文化。課外閱讀給學生提供了更具實感的社會環境,可以起到課內語文教育難以起到的作用,很多語文學得好的學生都說他們在課外讀了大量的讀物,課內語文閱讀與課外語文閱讀構成語文教育的完整體系。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說過:“教育者,非為己往,非為現在,專為將來。”語文學習也一樣,不能一蹴而就,須細水長流,難受突擊之效。家庭教育者應給受教育者充分的閱讀時間,為他們創造閱讀的空間,讓受教育者多讀一點書,使他們有語文學習的不竭的源頭活水,在虛心涵詠、熟讀精思的語文學習的濡染中,多注意語文信息的接受,能夠在相當長時間內接受語文知識和人文精神的浸染和熏陶。
2.家庭教育者本身就是可貴的語文教育資源,作為教師可以開發家庭教育者資源,給家庭教育者提供參與語文教育的機會,也是推動家庭教育來提升語文素養結合的有效策略
教師可以將家庭教育者的經歷和見聞作為一種教學資源引入課堂,輔助語文教學。每個孩子的家庭教育者都有不同的職業、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生活閱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巧妙的利用這些資源,語文教學便能夠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教師可以邀請學生的爺爺來給孩子們講述紅色故事,讓孩子們對特殊時期的時代背景有所了解。這樣就可以讓孩子感同身受。利用好這樣的教學資源點,便可以很好的解決學生知識盲點和教師知識空缺的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背景。教師還可以在課前布置家庭作業,讓孩子采訪家長,請他們談一談革命年代的生活景象和自己生存于其中的感受。課上教師可以讓小組間討論交流各自的采訪結果,然后請小組代表在全班發言。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家長的經歷,既可以增強孩子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幫助孩子理解課文內容,增強教學效果。
3.家庭語文教育可采用以下方法來提升孩子的語文素養
3.1注意激發孩子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亦是如此。如何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是每一位教師的首要目標和任務。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就失去了學習語文的動力,也就無從談起學好語文或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了。沒有興趣,學生對學習語文勢必會感到之味,甚至感到厭倦, 對今后繼續學習語文都會產生不利影響。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就要想方設法來調動家庭語文教育者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學而有所趣,學而有所樂。
如,教學《背影》一課時 ,教師可以讓孩子邀請父親一起來嘗試排演個課本劇。孩子學習課文后,不僅僅可以弄清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對“父親”人物的性格特點有了清晰的認識,更會對自己的父親的愛有進一步深入的理解。像“蹣跚” 、“攀”、“縮”、“傾”等一些詞語的表現力就不言而喻了,孩子們會更愿意閱讀這篇文章。
3.2注重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
在閱讀學習中,家庭語文教育應重視指導學生把書讀好,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順,把課文讀通,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想象,在讀中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例如,家長在帶孩子逛街時可以咨詢自己感興趣的店鋪的名字又來,看看是否跟自己的理解一致,是否與字詞本來的含義一致,如果有外延,看看是否合情合理合規律。這是個了解字詞的很好的方法,用心感悟,一定能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
3.3重視孩子表達能力的訓練。
培養學生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也是培養學生基本語文素養的一個重要方面。一定要重視口頭語言的訓練,深刻認識其重要性。在家庭語文教育中更是有大量的機會可以培養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如學習《春》一文后,家長可以帶孩子走出家門,一起去尋找春天,不僅僅帶孩子明察初春時的“草色遙看近卻無”,感受像母親的手一樣的“吹面不寒楊柳風”,深嗅春風里“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更多的是孩子發現了一個怎樣的不一樣的春天:春天是生機勃勃的,春天是萬物復蘇的,春天是百花齊放的,春天更是風景如畫的;小草從土里探出頭來,伸伸懶腰,看見春天已經來了,連忙整理發型,連花骨朵也探出頭來;春姑娘來到人間,為大地披上綠衣;春天,我們在草地上放飛理想風箏;春天,既給人以新的生命,也給人以新的希望;春天的詩很美,春天的夢很甜,春天的腳步也快;傾聽春天的聲音,是天賴般的深隨,追逐春天的影子,是微笑的期盼;春天是個魔術師。孩子們的表達驚落了一地春花。
3.4強調文化的理解與傳承。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包含著許多修身養性之理、為人處世之道,因此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傳承,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及全面發展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更是能提升孩子們的審美能力。在家庭語文教育中,家長可以帶領孩子一起親身感受當地傳統文化的魅力,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加深孩子對家鄉的熱愛,有助于增進孩子的民族自豪感。
同樣是“教無定法”,家庭語文教育的力量是無窮的,只待我們去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