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霄 肖瀚
【摘要】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使甘肅金融業發展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但由于種種原因,甘肅經濟金融發展仍相對滯后,從而大大降低了金融對甘肅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為推動甘肅更好地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實現甘肅經濟與金融的良性互動,本文認為應科學合理制定金融發展的戰略規劃和實現路徑。主要包括:依靠創新驅動,形成創新型金融;發揮區位優勢,發展開放性金融;圍繞合作重點,形成能源金融;圍繞支柱產業,發展產業金融;突出地域特色,發展民族金融。
【關鍵詞】金融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路徑
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和國家向西開放的進一步推進,甘肅由內陸封閉或半封閉地區一躍成為改革開放的前沿省份。特殊的區位優勢以及疊加的政策優惠和日趨完善的投融資體系,使甘肅省的金融業發展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但由于自然、地理、歷史、社會等原因,甘肅經濟金融發展相對滯后。甘肅要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必須立足自身特點,充分發揮政策疊加、交通樞紐、文化底蘊、產業基礎等優勢,科學合理制定金融發展的戰略規劃和實現路徑。
一、依靠創新驅動,形成創新型金融
甘肅作為絲綢之路的樞紐站,具備較大的地域優勢,金融機構承擔著金融創新“試驗田”的使命,金融機構要樹立“先行先試”的理念,不斷提高“先行先試”的能力和水平,圍繞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加強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的合作模式,創新金融產品、服務手段、融資模式、融資機制,促進由單一信貸市場向多層次金融市場轉變,由單一產品向一體化服務轉變,由單一銀證保分業經營向跨行業、跨市場綜合經營業務拓展,建成金融創新的基地和支持新絲綢之路貿易往來的試驗區。
二、發揮區位優勢,發展開放性金融
“五通”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加強貨幣流通”。通過加強區域金融合作,絲路經濟帶國家在經常項和資本項實現本幣兌換和結算,有利于降低流通成本,增強抵御金融風險的能力,也有利于發展跨境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道路聯通、民心相通,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間的互利共贏。
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沿帶節點城市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將會加速我國形成東部沿海與西部陸上相結合的對外開放新格局。這有利于貨幣、資本、技術、服務等各類要素在沿帶國家或地區之間自由流動,大幅提升地區對外開放和發展水平。必須堅持把甘肅放在全球化和全國加快發展的大背景中,結合國家宏觀戰略調整和區域發展格局的形成,依據甘肅所處的區位、資源和產業優勢,突出戰略定位,明確發展導向。加強國內國際金融合作,形成絲綢之路經濟帶跨區域金融大合作格局。
現實的做法是大力引進和發展各類金融機構。積極引進銀行保險、證券、期貨、信托、基金、資產管理等各類內外資金融機構以及與金融業密切相關的中介機構在甘設立區域性總部、法人機構或分支機構。支持外來金融機構與本地金融機構開展股權和業務合作,壯大市場主體,增強市場活力。積極支持在甘金融分支機構發展成為區域總部和管理總部。
三、圍繞合作重點,彩成能源金融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中,同中亞國家的能源合作既是亮點,更是重點。廣泛而深入的能源合作需要能源金融市場全方位、多樣化的金融支持。
能源發展對金融服務提出的特殊要求,使能源金融所面臨的不僅是支持力度問題,更是金融服務方式、金融產品乃至整個金融市場的創新問題。在能源金融發展過程中,能源產業發展促進了金融業的創新與合作。同時,能源產業的發展也產生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需求,這正是能源金融深化的基礎和面臨的挑戰。因此,通過改進投融資模式、加強金融產品研發、增大金融市場培育力度、提升金融機構集聚效應等方式構建能源金融中心,將能源產業與金融手段充分結合,實現我省金融的跨越式發展,支持絲路經濟帶戰略構想的順利實現。
從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實踐經驗看,能源金融中心是通過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集聚,將能源金融的各大功能輻射到周邊區域,形成能源投融資中心、能源定價中心、能源金融產品中心和能源金融風險管理中心。一般而言,能源金融中心需要具備的條件有:金融業發達,符合能源生產和消費的需要,區位優勢明顯:資源優勢突出,區域內能源資源儲量豐富。甘肅作為我國石油工業的搖籃,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建立起包括油氣生產、原油加工、管道運輸、油品化工產品銷售在內的完整石油工業體系,是現今我國石油石化產業的重要生產基地和油氣樞紐。在甘石油企業在滿足甘肅油氣需求的同時,還對西北以及其他地區的油氣和化工產品的供應起到保障作用。在促進我國能源安全方面,在甘石油企業有著突出而重要的地位。
四、圍繞支柱產業,發展產業金融
多措并舉,加快金融業改革發展步伐,把金融業培育成甘肅現代服務業的龍頭產業。要支持銀行業加快發展,為銀行擴大信貸投放提供項目支持,切實解決重大項目建設金融服務跟不上的問題,在支持甘肅銀行、省農村信用聯社、蘭州銀行發展壯大上有新舉措。要大幅提升資本市場的利用水平,著力組織實施企業上市培育工程,力爭五年實現20家企業首發上市,絕大多數上市公司實現再融資:圍繞文化、軍工、水利、保障房建設等國家產業政策、融資政策支持的重點領域,再培育一批資產優良、能夠實現規模化融資的投融資主體,不斷擴大全省債券融資規模;進一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創造條件設立省股權投資基金,鼓勵和引進各類外部資金投入甘肅經濟建設領域,增強金融資源服務甘肅經濟建設的能力。同時,要加快地方金融機構改革發展,大力促進保險市場健康發展,加快金融開放步伐。
以資金保障為根本出發點,千方百計發揮好金融業在經濟轉型跨越發展中的支撐作用。加強和改進金融監管,防范區域性金融風險,努力為金融業加快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五、突出地域特色,發展民族金融
甘肅屬少數民族聚居地區,許多民族與絲綢之路沿線各省區及中亞、西亞和阿拉伯國家有著相同或相似的宗教信仰和習俗,發展民族金融得天獨厚。
目前,我省少數民族地區的供需狀況在總體上呈現相對落后和發展程度單一的失衡狀態。民族地區現實金融需求難以滿足,潛在金融需求難以激活,這反過來又抑制了民族地區金融供給的發展,直接導致了少數民族地區城鄉金融的失衡現象,加大了民族區域發展的差距。
發展民族金融,可以更好地開展面向少數民族的金融創新,廣泛開展與伊斯蘭國家的經濟合作。可考慮成立絲綢之路銀行、穆斯林銀行等。
(蘭州財經大學 金融學院,甘肅 蘭州 730101)
參考文獻:
[1]劉衛東,田錦塵,歐曉理.“一帶一路”戰略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
[2]夏文斌.絲綢之路經濟帶與向西開放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
[3]姚慧琴,徐璋勇.中國西部發展報告.2015:經濟新常態下的西部改革與發展(2015版)[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4]羅煜,王芳,陳熙.制度質量和國際金融機構如何影響PPP項目的成效——基于“一帶一路”46國經驗數據的研究[J].金融研究,2017(04).
[5]王國剛.“一帶一路”:建立以多邊機制為基礎的國際金融新規則[J].國際金融研究,2019(01).
[6]李建軍,李俊成.“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發展與金融要素[J].國際金融研究,2018(02).
[7]尹舸,張強.“一帶一路”對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影響[J].經濟研究,2017(9).
[8]姚公安.“一帶一路”沿線欠發達地區基礎設施融資模式:項目融資角度[J].現代管理科學,2017(3).
[9]王淑珍,王會昌,程麗峰.“一帶一路”戰略下的經貿合作及金融支持研究基于甘肅省的分析[J].甘肅金融,2017(4)
[10]鄭玉雯,薛偉賢.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協同發展的驅動因素——基于哈肯模型的分階段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9(02).
[11]李高超.“一帶一路”背景下企業海外投資風險防控淺析[J].時代經貿2017(16).
[12]隆雁翔.“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金融投資發展的對策研究[J].金融經濟.2015(20).
[13]朱蘇榮.“一帶一路”戰咯國際金融合作體系的路徑分析[J].金融發展評論.2015 (03).
[14]翁東玲.“一帶一路”建設的金融支持與合作風險探討[J].東北亞論壇2016(06).
基金項目:該文為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背景下的甘肅金融業發展戰略研究》(項目批準號:YB048)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趙明霄(1965-),男,甘肅涇川縣人,經濟學碩士,教授,從事區域經濟、金融理論與實踐的研究;肖瀚,蘭州財經大留學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銀行經營與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