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沛
摘 要:小學數學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學生學習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對某些數學知識點不理解而對這門課程產生排斥感,而開展小學數學趣味性教學實踐活動,不僅可以營造課堂學習的氛圍,讓學生可以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下進行學習,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樂趣,讓學生不再把學習數學知識當作一種負擔。為此,教師應該重視趣味性教學,做好課堂教學的工作。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趣味性教學
引 言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也逐漸成為教學中的關注熱點.尤其是核心素養背景下,對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品格和關鍵能力也做出了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針對學生特點打造高效課堂,幫學生奠定良好學習基礎,筆者以小學高年級為例,對高效課堂的創設闡述自己的觀點.
一、創設情境教學,調動學生體驗積極性
教師在高年級的教學中,可以通過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結合學習場景自主聯想,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投入課堂探索中,使其對所學的內容產生強烈的思考欲望與探究積極性,進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并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以教學“統計”這部分內容為例,筆者結合生活中常見的購物形式創設了生活情境,以教室內的課本、鉛筆盒、鉛筆等為道具創設了教學情境,讓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在教室內體驗“購物”的過程;之后要求學生統計出要購買商品的價格,并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這一活動中。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統計班級或者整個年級男、女生的人數,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讓原本抽象、枯燥的知識轉變為生活化且常見的知識。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并挖掘數學問題,從而使其體會數學學科的樂趣,之后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以此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1]。
二、結合問題情境進行數學建模,強化學生開展實踐
除了讓學生自主探究之外,還應當注重學生的思維訓練,換言之,教師要積極采取相應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讓學生能夠跳脫出教師或者書本上所講的一些傳統的思考模式,充分發揮想象,高效解決相關問題.而通過這種方式的教學,讓學生能夠結合數學模型思想進行再度探究,有助于其在小學階段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也有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與創新.這對于學生獨立解決復雜的數學問題極有幫助,可以讓學生形成問題意識,在此基礎上,再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進行對數學知識點的驗證,既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效,又可以為學生以后動手實踐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之后學生再面對相似的數學問題,能夠迅速在腦海中形成相應的數學模型和解題策略,這對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十分重要.例如,教師在講授“長方體和正方體”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行鞏固和復習,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手工制作幾何模型的方式進行教學,進而將數學建模意識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具體的方法是讓學生在自己動手拼接、制作幾何模型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梳理與回顧,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幾何規律,明確幾何圖形以及幾何體的特征,最終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之后,教師鼓勵學生自己測量空間幾何圖形的長、寬、高,可以進一步使學生在腦海中加深對空間觀念的理解,這些都十分有助于學生由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最后,讓學生復習一下長方體的特征,為學生提供小剪刀、硬紙板、膠帶等,讓學生親自動手制作一個長方體,通過“先在腦海中建模,再借助實踐加以驗證”的方式加深學生對長方體的認識,深化理解[2]。
三、關注學生思維能力和學習技巧的培養
核心素養中提出了“學生應具備自主發展能力”的要求,將其落實到學習中,則要求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與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教師要“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除了關注教學目標是否達到,教學任務是否完成外,還要學會適當拓展,幫助學生了解學習的意義,讓學生掌握一些學習技巧,為學生今后的個人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即“學會學習”.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我們不難發現,培養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對提高教學實效性往往有著關鍵意義.因此,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開動腦筋,分析問題實質,從而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和學習能力.以四年級下冊的“三角形”的學習為例,教師可以利用三角形的內角和定律,讓學生嘗試著畫一個有兩個90度角的三角形,觀察學生的反應和動手狀況,然后再告訴他們為什么“畫不出來”的原因,學生在恍然大悟的基礎上,對三角形的性質也就有了基本理解,日后碰到類似的問題時就會多加以分析:“這個問題能不能成立?解決的途徑是什么?”從而提高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重點增強教學的趣味性
對于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來說,其內容多且相對枯燥,此時學生參與應用題教學的積極性不高,且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為避免學生因枯燥、厭煩而出現應用題教學整體質量下降的情況,教師要重點增強活動、題目的趣味性。例如,教師可通過情境教學的方式吸引學生,在進行“雞兔同籠”相關應用題的教學時,可引入“幾只兔子與幾只雞被主人一同放置于飼養籠中,在已知相應腿數的條件下,如何準確地計算飼養籠中兔子與雞的只數”等問題,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解題方法[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目前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在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學中很有必要應用體驗式學習方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體驗式學習的關鍵在于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并結合新的教育理念設計教學大綱,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同時還要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思考、發現,從而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高,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 張小闖.小學高年級數學學案導學的實踐探討[J].亞太教育,2019(11):180.
[2] 翟向煜.探討信息技術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22):65.
[3] 黃海榮.小學數學高年級課堂有效提問的探究[J].內蒙古教育,2019(32):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