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靜

【名片】寧遠縣境內的九嶷山和舜帝陵蜚聲海內外。《史記》中有所記載:“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他的道德思想是一筆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道德資源。九嶷山下,寧遠一中繼承和發揚舜德文化,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富有舜德精神的未成年人。
胡意燕是寧遠一中一名高一女生,2018年10月,湖南省公祭舜帝大典在九嶷山舉行,作為高一新生,她經過多次排練,參與祭祀舞蹈演出,和她一起登臺的有30多名女生,此外還有400多名學生參與其他演出。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場震撼的精神洗禮,也是一份珍貴的入校禮物。
“淮水有雷澤,漁者甚多,糾紛常有。舜到雷澤捕魚,除自食外,把魚分給眾人。漁人學其行,互讓漁場,你幫我扶,民風為之一變。‘雷澤捕魚的故事我看了不下10遍。”課余時間,胡意燕喜歡圍著校園內的舜帝墻轉悠,入校不到一個月,36幅舜跡圖的標題、內容、釋義,她熟記于心。隨著理解的深入,她心中的舜帝輪廓一層一層地加深。
“每一門學科,老師都會講述一些舜文化知識,這讓我對舜文化有了更加立體的了解。”學生鄭浩回憶,高一語文課,老師把《五帝本紀》作為補充教材進行教學;政治課,老師結合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奉獻,講舜文化的實質在于“天下為公”,結合舜帝的故事,講誠信的重要性……
除了課堂外,鄭浩也很期待主題班會課的召開。每次,班主任會截取校本課程《人皆可以為堯舜》的部分篇章,進行擴展講解。這本書從不同側面反映了舜帝一生的奮斗歷程和輝煌業績,同時,從生活實際出發,對當代中學生的德行修養進行了全新的詮釋:自強不息、樂觀向上、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自愛愛人、助人為樂、善于學習、大膽創新……長期浸潤在濃郁的舜德文化氛圍中,“周邊的同學開始約束自己的行為,告訴自己對父母要孝順,對同學要言而有信……”鄭浩說。感悟和踐行舜德文化,學生們正身體力行。
也因此,“寧遠一中美德少年”誕生,他們的故事在學生口中相傳。1709班學生古蘇志是該校美德少年之一,她時常在課間幫助同學,為同學答疑解惑;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公益活動。周末,她和同學們一道前往養老院,為老人們打掃房間、整理內務,與老人們嘮嘮家常、聊聊過往;2018年春節前夕,在交警的帶領下,她與同學們分別站在多個路口,幫助協助交通指揮……她在努力與奉獻中,品味生活的快樂,帶給大家溫暖的笑容。
一直以來,寧遠一中校園內“知舜帝、學舜帝,做舜帝式的謙謙君子”的熱潮不曾褪去,學生家庭發生變故,全校師生積極援助;學生積極參與志愿者活動;老師自己籌建“香樟緣”教育基金會;校友回校創建“丹桂情”基金會……以活動為載體,一中人將舜德精神傳播得更深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