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十字相乘法是現階段教育體系中的重點內容,其知識本質是進行恒等變形,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內容的掌握,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本文探索十字相乘法在含參二次方程(函數)問題中的應用,探索其解題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十字相乘法;含參二次方程;二次函數
一、利用十字相乘法求字母系數值
靈活利用十字相乘法可以簡化含參二次方程(函數)的難度.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如果運用傳統的解題方法步驟較為復雜,通過十字相乘法將問題進行轉化,從全新的角度考慮問題,選擇不同的方法求解,幫助學生獲得正確答案[1]。以實際的例題為例:
例題:已知關于 x 的方程(m -1)x2- 2mx + m + 1 = 0.
(1)求證:在方程中無論常數 m 取何值,方程均存在實數根.
(2)求證:當 m 取何整數時,方程存在兩個整數根.
解題分析:(1)選擇不等式進行驗證;(2)選擇十字相乘法進行求解,以分析的整除性質計算字母系數m值。
解:(1)在案例方程中當 m ≠1 時,該方程為一元二次方程,Δ = 4m2- 4(m - 1)(m + 1)= 4 > 0,因此當 m ≠ 1為其他值時,方程存在兩個不相等的實根。當 m = 1 時,案例方程為一元一次方程,存在一根。由此可知,無論m為何值方程(m -1)x2- 2mx + m + 1 = 0均存在實數根。
二、利用十字相乘法求代數式的值
靈活利用十字相乘法可以簡便計算代數式值,簡化計算過程,降低知識難度,幫助學生擴展解題思路[2],獲得最終答案。以實際的例題為例:
例題:已知關于 x 的方程 x2-(2m + 1)x + m(+ 1)=0.
(1)求證:在方程中是否始終存在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
(2)求證:已知方程中一個根為0,計算代數式(2m -1)2+(3 + m)(3 - m)+ 7m - 5 .
解題分析:(1)選擇不等式進行驗證;(2)選擇十字相乘法計算,通過根的定義代入代數式中計算結果。
解:(1)計算Δ,Δ = 1 > 0.
(2)將原方程x2-(2m + 1)x + m(+ 1)=0進行轉化,獲得(x - m)[x -(m + 1)] = 0,計算得出x1= m,x2=m + 1。將代數式(2m -1)2+(3 + m)(3 - m)+ 7m - 5 化簡后獲得3m(m + 1)+ 5,其中一根為x=0則可知x1= m=0時,代數式結果為5,當x2=m + 1=0時,代數式結果為5,
三、利用十字相乘法與函數結合
十字相乘法與函數結合也是常見的一種解題方法,靈活利用兩種方法的優勢進行計算,簡化計算的過程[3],獲得精確的答案,以實際的例題為例:
例題:已知反比函數的解析式 y =3k/x(k > 0).
(1)求證:若已知反比例函數與正比例函數y=2x的圖像存在交點,交點坐標為(未知,2),求k值。
(2)求證:直線l:y= kx + b 的圖像與反比例函數相交兩點,分別為A與B,且直線過點M(-2,0),當△ABO的面積為其=16/3時,計算直線的解析式。
解題分析:(1)利用反比例函數與正比例函數交點進行求解[4]。
(2)利用反比例函數與直線交點進行聯合解題,形成一元二次方程,再利用十字相乘法求解。
解:(1)根據已知條件可知,正比例函數與反比例函數的交點坐標為(1,2),將交點坐標帶入反比例函數中,計算后求出k=2/3。
(2)根據已知條件,一次函數經過點M(-2,0),可計算出b=2k,轉化一次函為y = kx + 2k,同時又可知y=3k/x,經過求解將y消除,kx + 2k =3kx,獲得kx+2k=3k/x,而 k > 0,可知 x + 2 =3/x。繼續進行計算,x2+ 2x - 3 = 0,解得 x1= 3,x2= 1,獲得點A(1,6k),B(-3,-k)。當△ABO的面積為其=16/3時,可知S△ABO=S△AMO+S△BMO,1/2×2×(3k+k)=16/3,最終計算k值為4/,直線解析式為y=4x/3+8/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經過例題分析發現,在解決含參二次方程或者函數問題過程中,學生選擇十字相乘法可以有效的簡化知識難度,并開闊學生的解題思路,提升解題質量。十字相乘法可以說初等數學與高等數學之間的紐帶,涉及的知識范圍較廣,靈活利用因式分解可以實現快速解決問題,但其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限制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合理進行應用,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消除十字相乘法中存在的猜想因素,以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羅峻,段利芳.十字相乘法在含參二次方程(函數)問題中的應用[J].數理化學習(初中版),2019,11(01):19-23.
[2]何衛群.把握已有教學資源,設計有效教學活動——“因式分解之十字相乘法”研究課題教學片斷及思考[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4(22):121.
[3]易麗萍,張文麗.對知識過程性探索的思考——記《十字相乘法》引入部分的教學[J].中學數學研究(華南師范大學版),2019,14(16):13-15.
[4]于大平.初中數學微課程的實踐探索——以“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微課程開發為例[J].數字教育,2018,2(01):77-81.
作者簡介:
馬玉龍(1981.12-),男,彝,云南香格里拉,一級教師,本科,云南香格里拉市一中,初中數學數學,674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