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摘 要:民國時期是傳統因素和現代因素都交織在一起時期,那個使其的新女性有在戀愛關方面存在復雜性。雖然他們接受了新式戀愛思維,但傳統四線并沒有根除,很多女性都處于自由戀愛和傳統的牢籠的分叉口。本文對民國時期女性戀愛觀進行全新解讀。
關鍵詞:民國時期;戀愛觀;戀愛思維
引 言
五四新文化時期是我國社會轉型的重要時期,同時也是傳統思想觀念受到巨大沖擊的時期,最為明顯的是人的倫理價值觀,傳統的婚姻家庭觀念作為封建倫理體系的基礎首當其沖,表現是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批判傳統婚姻觀并促使了戀愛思想的變革。80年代后期,隨著社會史的重建和發展,中國近代婚姻家庭問題的研究也逐漸成為了學界關注的熱點,戀愛觀是社會研究的一個重點。近年來,學界雖對民國婚姻史的研究有長足的發展,但專門的著作還不多。民國時期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西方文化不斷被引入和傳播,人們的思想也隨著外來思想的影響發生了變化,尤其是人們的倫理價值觀。
一、民國時期男女社會定位
(一)關于良性關系。受傳統文化的影響,男女兩性己經習慣從男權視角審視分析女性問題。由于女性的角色定位是男權社會建構的產物,所以說近代社會中女性尋求解放的實質其實是女性對社會性別制度的深層次質疑,從社會分工的男外女內的牢籠中解脫出來,擺脫性別束縛,重新建構平等的兩性關系。女性社會性別重塑的過程中,社會必然有所分析與評價,男性必然有所關注,進而展開對女性性別重塑的探討,這種探討反過來有促進了女性的性別重塑與身份建構。因此社會性別視角是研究女性解放的重要分析途徑與工具。
(二)關于戀愛觀。戀愛觀是指關于戀愛和婚姻家庭問題的的觀點和態度,包括對戀愛本質、擇友標準、婚姻條件、婚姻道德等一系列問題的看法總匯。戀愛觀屬于人生觀中至為重要的一環,直接決定著人們戀愛行為的價值取向,戀愛觀念的形成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民國時期是社會變革的時期,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興起,西方婚姻自由思潮的傳入都對當時青年男女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二、民國時期女性的戀愛觀
(一)民國時期女性思想。民國初期,新女性是指有思想有追求,具有一技之長的新一代。她們是社會進步中女性逐步獲得種種權利的受益者,體現著時代賦予的女性自尊、自立的精神的新一代女性。確立的新女性范本是經濟獨立、人格完備、精神解放、犧牲精神的女性形象,但這只是當時男性對女性的理想想象,當時新女性大體是指那些接受了新式的教育,具備了新思想,但其觀念中仍存有舊觀念的遺留的女性。此時,她們受自由思潮的影響,戀愛思想上逐漸發生了變化,開始要求打破專制的傳統婚姻,實行婚姻自由的主張。
(二)積極的戀愛觀。由于西學東漸和近代教育的興起,女子教育事業也得到了續速度的發展,民國初年出現了一批新女性,她們有知識,有平等意識,但同時她們身上又存在著傳統價值觀的深刻烙印。女作家王鑫總結為:新女性大體是指那些新智識中帶有傳統、新思想中帶有舊觀念、獨立中又有依附的女性。五四和新文化運動提倡人的發現,把男人與女人共同作為人,講求男女平等,否定舊時代宣揚的所謂的男女有別,受此影響女性自我意識開始覺醒,此等覺醒的女子曉得有我的存在,曉得自己是一個有人格的人。她們追求獨立的職業和同男子一樣的待遇,尋求自己在婚姻家庭等各方面的人權,她們的戀愛觀發生了變革。戀愛的提出,其實是對舊婚制中結婚只關注門當戶對的抗議,是結婚標準的變革。從前父母不詢問當事人的意愿,單憑各種外在條件訂立兒女的婚姻?,F在女子覺悟后開始爭取婚姻主導權,把婚姻的主導權把握在自己手上,其擇偶的標準也從外在的門第轉為了內在的精神契合。精神契合的絕佳表現方式就是通過戀愛,因此,女性開始把戀愛自由作為自己婚姻自主的前提條件。
三、民國時期女性的戀愛觀解讀
(一)對戀愛的認知。五四新文化運動后,社會上出現了一批新女性,她們接受愛倫凱的戀愛思想,以愛情為結婚的要素,茍有戀愛,雖無成規之結婚,亦道德也。認為戀愛是結婚的前提,茍有戀愛,雖無成規之結婚,亦道德也。民國時期的新女性對戀愛的定義是怎樣的?由于舊婚制不講男女當事人的感情而是父母操辦也就無所謂戀愛的發生,所以之前新女性根本沒有接觸過戀愛的觀念,民國初期的新女性對戀愛的認知是模糊不清的,她們認知中的愛情其實只是一個模糊的輪廓。隨著西方戀愛學說的不斷引入與傳播,戀愛自由的思想發展到一定程度,新女性才有了一定的戀愛認知。紫瑚認為戀愛是高尚化的性欲。
(二)戀愛的前提。夫先戀愛而后結婚,乃自然之順序。女性戀愛觀轉變要爭回主婚的權利,首要的是爭取戀愛的自由,追求戀愛自由是現代性的一部分。而中國自古以封建禮教為倫理標準,男女之間是沒有交際的,男女接觸被看作是道德墮落的表現,因此自古就有男女不同席的風俗習慣。當新女性意識到天地生人,男女平等的時候就開始有意識的爭奪自身的權利,爭取男女平等和社交自由。山東女子師范學校的女學生曾寫信控訴說學校通過拆查信件、阻止電話的方式防止男女之間的交際,字里行間都是對男女不平等,社交不自由的債意。社交不公開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社會性別不平等,封建的男權社會控制著輿論和風向,只有當人們認識到兩性間是平等的原則的時候,社交才能夠被世人所接受。兩性平等是,社交公開的最終追求,只有形成健康、開放的男女交往觀念,才能夠真正地實現戀愛自由。
(三)戀愛的條件。當戀愛自由的思想傳播并經由青年男女實踐后引發了部分的社會問題后,新女性認識到如果戀愛不講條件,一味的盲目追求,那就會造成女性在感情上受蒙蔽進而引發戀愛悲劇。戀愛應提倡的是精神的契合,性情相投為原則,否定以金錢等物質為條件的愛戀。
(四)婚姻自主。傳統婚姻模式下的女性毫無自由可言,她們被束縛在父母之命的侄桔中。婚姻的結合,由雙方的父母主持,一個是買主,一個是賣主,彼此交換好條件的時候,這樁交易就算成了,因此也稱之為買賣婚姻。在興盛時期十分重視女性的婚姻問題,認為婚姻應當是戀愛的結合,批判買賣的婚姻。倡導男女兩性的婚姻自由,婚姻自由一定要有自由戀愛的結合才算真實正確含有意義的婚姻?;橐鲰毟谧杂蛇x擇和自由意旨,不受外力的牽引。這一時期新女性開始爭奪其婚姻自主權。蘇儀貞表示選擇配偶是我們婦女自己的義務。
(五)再婚自由。再婚是舊婚制所不容許的。離婚都被看做是傷風敗俗之事,就更不用說再婚了。男子若再婚被稱之為續弦,無關乎道德,甚至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女子若遇到丈夫死了的那就會不準再嫁,并鼓勵她們自殺,美名為守節。同時在娶失節婦便是失節的舊禮教說教下,女人幾乎沒有再婚的機會。新貞操觀講求的是以戀愛的有無作為婚姻道德的與否,并不是單純把女性的貞操看作婚姻道德的關鍵所在。新女性既接受新貞操觀后,也就是接受了以兩性平等為基本的婚姻道德觀。
(六)獨身主義。民國時期出現的獨身主義主要所解決的是女性婚姻問題,它旨在爭取女性的婚姻權利。持獨身主義者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一部分女性為了脫離婚姻之苦或找不到滿足自己理想的配偶而選擇獨身。獨身主義從人類種族的使命上說固然是不道德的事情,但也得依各人的個性,各人的事業,各人的追求而定。選擇獨身主義不過是女性的一個生活選擇,一種女性適合走入婚姻,組建家庭,另一種女性選擇獨身生活,完善自我,這也是無可爭議的。獨身主義是體現女性獨立和自由精神的一種手段,獨身是女性應對當時社會環境下對封建舊社會的一種抗爭形式,這種方式雖有些偏激,但也不失為當時女性謀求解放的一種途徑。
結束語
民國時期的戀愛觀是雙向的,有合理性,有復雜性。是時代發展的產物,也是很多女性思想解放的重要階段。女性思想在這個時期給與全新的優化,自身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自我意識在優化的過程中,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民國時期的戀愛觀的發展,為后期的女性解放也提供了一定的支撐。
參考文獻
[1] 王吳軍.民國文人談戀愛的愛稱[J].滿分閱讀(高中版),2012,(007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