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財
摘? 要: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家庭和睦是非常重要的。。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思想也隨之開放了很多。對于結成婚姻關系的男女雙方,如果兩個人三觀一致,互相恩愛,彼此理解呵護,那么他們的婚姻關系就會非常好,婚姻也會美滿長久。但是隨著社會中誘惑的增多,現在大部分人們越發尊從自己內心的想法,離婚率也越來越高。
關鍵詞:離婚;家庭;單親;孩子
引言:本文將對社會中離婚現狀進行闡述,分析單親家庭或重組家庭中孩子的心理特點,并提出了解決心理不健康孩子的有效策略。
一、社會中的離婚現狀
國家越來越開放,人們的思想也越來越開放。對于婚姻不幸福的人們,大多都會選擇離婚。現在的離婚率越來越高,主要的原因還是閃婚數量的增加和生活的壓力。對于閃婚的男女來說,互相還不了解就著急步入婚姻的殿堂,導致婚后激情消失后出現矛盾和戰爭。閃婚的人大多對婚姻不太負責,離婚大概是多數閃婚情侶的結果。還有一種就是經歷了多年的戀愛長跑,最終在愛情和父母的不祝福中結婚的。這種情況大多女生不在乎物質,不要樓房不要金錢,換言之,就是沒有婚后生活的保障。但是,現實是婚后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后,為了生活經常是男人或是雙方都出去打工掙錢。外面的花花世界和強大的網絡誘惑,漸漸對自己的婚姻失去信心,從而開始一點點背叛曾經信誓旦旦的愛情,最后導致婚姻走向終點。
二、單親家庭和重組家庭中孩子的心理
當代歐洲一位著名心理學家曾這樣說:“家庭不僅是個人生活的起點,也是人格形成的源頭。婚姻家庭關系越牢固,教育子女的條件就越好。”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觀念的更新,傳統的婚姻家庭觀念受到了沖擊,離婚率也逐年升高,離婚已經成為人們的自由選擇,因此形成的離異家庭中的孩子已經是一個日益龐大的群體。
首先說單親家庭中孩子一般分為兩種。一種就是父母離異后跟著媽媽生活,媽媽的感情比較細膩,在離異后很多考慮到孩子的感受不會再婚。單親媽媽一般都比較堅強,自己掙錢養活孩子。這樣就使孩子比普通的家庭更加依賴媽媽。如果一個小男孩過分依賴媽媽,就會導致這個孩子沒有獨立的性格,結婚后也不會正確處理婆媳關系。還有一種就是跟著爸爸的,爸爸們在離異后會很快進入一段新的婚姻,這就讓孩子誤以為離婚是爸爸的錯,所以孩子不會太聽話,有的甚至非常叛逆。其實這是他們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他們想以此來博得父親的關注。在重組家庭中,孩子因為不能同時得到親生父母的疼愛,就會很容易產生不安全感,這樣的孩子比起普通的孩子可能會更不自信。無論是在學校還是步入社會以后,孩子都不會特別獨立,而且不是特別容易和別人成為朋友。生活在重組家庭中的孩子很難有陽光積極向上的情感。比起正常家庭中的孩子,單親家庭孩子更需要親人、老師們的關愛和尊重。
單親家庭的孩子多數缺乏上進心,學習態度不明確。他們一般都意志比較脆弱,如果得不到老師的鼓勵就很容易灰心、失望,從而對學習失去信心,也談不上興趣。通常表現為:課前不預習,課堂聽課好溜號,不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課后作業也懶于認真完成,而且書寫毛草或干脆不寫,把學習當成是一種負擔或是無所謂。
單親家庭的孩子更容易被社會不良習氣所吸引。家長監督缺失或是過分溺愛。手機電腦的普及,沖擊著農村環境,不健康的信息無聲地誘惑著他們幼小心靈,分散他們的學習精力。特別是成人視頻、劣質廣告、游戲等不良影響,吞噬著學生的心靈,造成學生厭學、棄學、吸煙,上網以及校園暴力事件屢屢發生,導致學生誤入歧途。
三、如何解決單親家庭中孩子心理問題
針對單親家庭中的孩子,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出發。第一點,就是父母給到孩子理解和尊重。父母在離婚前,一定要和孩子進行探討,征求并尊重孩子的意見。離婚后雙方合理安排撫養及探視計劃,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第二點,就是學校老師和同學們不要對單親家庭的孩子另眼相待。老師要比其他的孩子更關注一下單親家庭的孩子。因為在學生階段,學生是最聽老師的話的,老師要多多鼓勵和表揚。當單親家庭學生犯了錯誤,不要用過于強勢的態度質問,應該以更溫柔的態度和柔和的語氣問清楚原因。第三點,社會對單親家庭的幫助,尤其是對單親媽媽應該給予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讓單親媽媽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關心孩子。比如政府可以成立單親媽媽工作室,讓他們自己不會感到受歧視,這樣也會影響家里的孩子,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結束語:
無論是學校人員,還是社會人員給予單親家庭孩子的關愛,都不如父母的愛更加徹底。所以,婚姻雖然是每個人的自由,但也要對婚姻負責,更要對無辜的孩子負責。不要讓他們在不能選擇的情況下成為單親家庭的孩子,即使離婚,也要關愛自己的孩子。
參考文獻:
[1]張海燕,徐健,宋玉冰.離異家庭兒童心理問題分析及教育對策[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20):24-27.
[2]胡蝶.媒體對離異家庭孩子的偏見與誤讀[J].少年兒童研究,2018(03):3-9.
[3]張蕾.離異家庭的家庭教育探究[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3,23(03):81-84.
[4]劉黎微.離異家庭小學生同伴關系特點及教育對策[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26(02):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