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仙

摘? ?要:有機農業種植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趨勢,滿足了消費者對于綠色健康、高品質農業產品的需求。基于此,從種植基地選取、育苗與種植技術、施肥技術角度分析了有機農業種植技術方法,圍繞種植技術管理、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3個方面,探討了有機農業種植技術的具體管理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有機農業種植;種植基地;有機肥處理
有機農業種植技術是一種采用綠色有機肥作為農作物種植生產肥料的新型農業技術。將其運用在農作物種植方面,能有效實現綠色生產目標、提高農產品品質。不僅有助于推動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還能夠為人體健康提供重要保障,具有現實價值。
1? ?有機農業種植技術方法分析
1.1? ?種植基地選取
在種植有機農作物時,應加強對種植場所土壤、大氣、溫濕度、水源等基本條件的檢測,結合農作物品種,落實分區種植,實現對種植基地的科學規劃。在將普通農業基地轉化為有機農業基地時,通常需耗費2~3年的時間,在此過程中需依照標準規范進行種植技術方法的運用,將農產品認證日期設為種植轉換期,保障農產品符合有機農作物生產要求后,方可投入市場進行銷售(見表1)。
1.2? ?育苗與種植技術
在農作物品種選擇方面,應綜合考慮種植區域的氣候特征、土壤條件等因素,選取具有較強環境適應力、抗病蟲害能力的農作物品種。加強對種子質量的篩選工作,并針對選取的優質種子進行消毒處理,提高種子的自愈性與成活率。在此基礎上,結合土壤環境進行種植方式選擇。例如,采用輪作方式改良土壤、增強土壤肥力,待農作物成熟后及時清除土壤中殘留的作物根莖,防止病蟲、微生物的滋生[1]。
1.3? ?施肥技術
在施肥技術方面,主要選取生物菌肥等有機肥料進行農作物營養管理,種植戶還可以將人畜糞便腐熟處理,借助秸稈還田制作肥料,或制作微生物酵素等方式,通過施加有機肥豐富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滿足農作物生長所需。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加生物有機肥前應進行土壤翻耕處理,預先施加底肥,為農作物生長提供充足的肥料。并伴隨農作物生長,選取有機葉面肥等肥料進行及時追肥,最大限度滿足農作物生長的肥力需求。
2? ?有機農業種植技術的管理措施
2.1? ?種植技術管理
在種植技術管理方面,農業部門應加強有機農作物種植生產領域的資金投入力度,完善生產基地、生產設備的建設,為種植人員提供專業技術培訓,并完成質量監管體系的創設,針對有機農作物種植生產全過程所應用到的技術方法進行監督,保障有機農作物品質。
2.2? ?水肥管理
在水肥管理方面,應當嚴格禁止農藥、含有化學成分肥料的使用,選取綠肥、生物肥料運用于農作物施肥管理。依據不同農作物的萌芽期、開花期、成熟期等進行灌溉用水量的規劃,落實灌溉用水污染的防治手段、保障水源清潔。并依據農作物生長特點進行適時、適量追肥,以此為有機農作物的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與肥料供應,進一步提高有機農產品的品質與生產效率。
2.3? ?病蟲害防治
在病蟲害防治管理方面,首先,應加強對種植區域病蟲害發生規律的調查,避開病蟲害高發期進行作物種植,并加強農作物選種環節的把控。優先選取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品種,配合浸種、晾曬等手段,提高種子品質。其次,應強化種植過程管理,及時清除枯枝、病枝,防止蟲卵、蟲蛹附著在作物表面而引發病蟲害。再次,應采用人工與生物相結合的殺蟲措施,選取黃粘板、防蟲網誘殺潛葉蠅等害蟲,或向農作物噴灑洋蔥等植物提取液,實現蟲害治理。最后,還應在收獲農作物后進行土壤翻耕處理,消滅土壤中殘存的病蟲、幼蟲與蟲卵,以此實現病蟲害的有效防治。
總而言之,近年來國民經濟發展促使大眾消費能力得到顯著提升,人們在滿足溫飽的基礎上對于生活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機農業種植技術依托綠色農業生產理念進行農作物的品種選取、育苗、栽種、水肥管理與病蟲害防治,保障有機農產品中無農藥等化學物質殘留,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驅動力。
參考文獻:
[ 1 ] 房翠華.有機蔬菜種植技術要點及發展對策[J].現代農村科技,2017(6):20.
(收稿日期:2019-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