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菲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6-0254-01
創新思維是創新能力的本質因素。初中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與素質教育緊密相連。素質教育目標旨在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它重視人的能力培養、個性發展、思想道德素質、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創新能力培養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部分,實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手段是創新能力的培養。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始。這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關鍵。要創造自主學習情境,這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自身的投入學習,完成興趣的培養,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創新潛能。教師要真正做到角色轉換,讓教師成為學生的伙伴,關注學生學習的經驗基礎,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讓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自主、愉悅的學習,教師要鼓勵學生對學習更加投入。要為學生創造激發創新潛能的學習空間,實現老師學生的互動。培養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課堂教學質量也將更加完善,營造愉悅教學氛圍。其實就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活躍課堂上的教學氣氛,積極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塑造學生成功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自動地調動全部感官,積極主動地參與教與學的全過程。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創設教學情境,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學生感到親切的情境。有些學生對數學不是很感興趣,但是,對生活中的故事,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則人人都有切身的體會。這些現象故事,也更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必須從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意識開始。培養學生參與創新的熱情,達到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目的,重視學生的創新實踐,讓學生積累豐富的感性材料,建立起清晰的表象,進而真正參與到知識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中來,創造參與創新的機會,提高了學生的審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善于協調,讓大多數學生都有發表見解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方法,必須重視學習過程,要合理安排學習時間,養成良好的學習規律,優化學習方法,鍛煉協作精神,重視協作,培養學生的創新人格。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讓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直接影響著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所以,教師應要求學生認真聽課,積極思考,獨立完成作業,養成自覺檢查驗算和有錯必改的習慣。在教學中,養成看到題目,首先審題的習慣,這樣數學運算起來方法會更正確、更合理,數學運算速度會不斷提高。學生數學運算出現差錯,錯寫、漏寫數字和運算符號是常有的事,因此指導好學生認真書寫也十分重要。規范的書寫格式可以表達運算的思路和數學運算步驟。誠然,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靠一朝一夕,也不能時緊時松,只有堅持不懈,一抓到底方能有成效。另外,老師也應以身作則,板書時、批改作業時,都要作表率。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強化學生的反思能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想有效地對學生的反思能力進行培養,還必須引導學生對問題深入地進行分析,通過對問題深入地進行分析,可以強化學生的反思能力。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要讓學生對習題的分析引起足夠的重視,通過分析習題了解這些題目背后所包含的數學知識內容,然后有步驟地進行反思。首先反思自己所得出的結論是否正確,然后再對題目進行研究,反思自己的解法是否是最為科學有效的解法,如果不是,那么對于新的解題方法進行探索。最后還可以通過對習題的深入分析和反思得出新的結論。所以分析能力在學生反思能力培養的過程中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應當注重讓學生提高自身的問題分析能力,進而培養其反思能力。比如說在進行初中《矩形、菱形與正方形》教學的過程中,有許多的幾何證明題,而這些證明題的證明方法往往不只一種,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鼓勵學生深入地對于問題進行分析,從多個角度來研究問題,把問題中所涉及的相關知識全部進行梳理,然后再從不同的角度來解答同一個問題。在學生得到某一個答案之后,教師應當引導其對自身所得到的答案進行反思,是否還有更加簡潔的方法來證明。這樣通過對同一個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就能夠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反思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注重有效合作探究。 新課標把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作為常用教學手段,這也說明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有重要關系。新課程要求下,在初中數學教學方面很多教師都已經有意識的把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引入課堂,但是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對合作學習沒有足夠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認知,造成操作不當,使合作學習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初中數學學習主要是學生的個人思維活動,依靠自身的獨立思考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個人作為數學學習的主體,獨立的思考與學習是主要的學習方式,而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輔助學習方式,這是數學學科的特點決定的。學習重在“領悟”,合作學習應以思維的交流和深入為主。教師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重視合作過程,結果評價,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
創新能力直接體現在學生解題的速度和質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是前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設計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課堂教學對學生發現問題的引導,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等形式逐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初中學生大部分不習慣提出問題,習慣于接受老師對知識的灌輸,缺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內容,利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訓練學生的思維速度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