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摘 要:作文是語文的難點,很多學生語文的閱讀理解、語言表達均已經邁上了軌道,但唯獨在作文的創作上遭遇了“滑鐵盧”。學生作文能力差,作文的靈感不多,作文的語句不規范,作文的情感表達淺薄等均多層次地表現出作文教育的問題。實際上,教師開設的作文課相較于語文的其他課程很少,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多還是依靠自主學習。教師應在接下來的作文講評中,基于學生的作文習慣與問題等展開問題的分析,誘發學生的想象力,延伸學生的作文分析視角,實現作文的有效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引言:
小學語文最注重的就是聽說讀寫四個環節,作文既然是語文重要環節的組分之一,應在教學中引起重視,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在作文中表述自己的實際觀點,避免學生千篇一律的照搬照抄,避免學生苦思冥想形成焦慮情緒。作文教學實際上可因材施教,圍繞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作文激趣,激發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去搜集作文的素材,主動地尋找寫作的樂趣,主動地構建個性化的文章。作文教學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應循序漸進提高學生的寫作意識,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激發寫作興趣,把學生引入有話要說的境地
寫作興趣的激發可從學生的興趣點著手,有時候教師認為趣味性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說也許已經是老生常談。教師應觀察學生的日常,分析學生喜好,在作文的討論中融合這些元素。如作文“我的家鄉”,學生大部分是寫景,但部分學生對于景物的表述等能力不足,文章的描寫不夠細致,只能寫“真美啊,好美啊”
的說明,文章沒有生氣。對此教師發現一些學生很愛吃,討論起家鄉的小吃來頭頭是道,哪里的包子最好吃,哪里的炸串最地道,哪里的美食好多年都不漲價,當地有哪些特色外地人沒有吃過,外出的時候給親戚捎過,這些都可以成為學生的寫作素材。要拓寬學生的思路,不局限于某種問題上,圍繞作文主題讓學生盡情地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另外如有計劃地設計游戲、外出參觀、組織活動等。學生親身參加的實踐活動,往往津津樂道,此時讓學生寫出實踐活動的經過和感受,自然興趣盎然。由于這些活動豐富了學生的生活,讓其增長見識,提高認識能力,因而寫的文章就會有條理,語言也比較生動活潑,而且具有生活氣息。學生寫作文的興趣,因時間、地點、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善于抓住有利時機讓學生寫作文,學生就會感覺不到困難。例如,課間一個精彩的場面,運動場上精彩的表演,課堂上發生一個有趣的“風波”,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寫下來,或者在講讀課文中補寫一個情節、續寫一個結尾等。學生寫起來感興趣,就不會覺得“難”。
二、作文教學要與生活相結合
從生活中學習作文,即引導學生寫觀察作文。豐富多彩的生活本身就是學生作文的源泉。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人和事、花鳥蟲魚、風雨雷電,鼓勵他們寫觀察日記。這樣既豐富了作文素材,解決了“無米之炊”的難題,又有效地進行了練筆。法國雕塑家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學生作文千篇一律,寫不出新意來,就是因為缺少細致的觀察、發現,觀察本身就是一種“沉默”的思維。由于學生生活面比較窄,視野不開闊,活動領域不寬廣,從而對周圍生活了解得非常少。要適當地帶領學生走入生活,引導他們觀察社會、觀察生活、認識事物。
三、作文教學與閱讀訓練相結合
閱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從閱讀中學習作文,解決怎么寫的難題,包括兩個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從教科書中學習作文,學習作者是怎樣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結合課內作文,緊扣訓練重點,統一要求,嚴格訓練。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應認真運用好每篇課文的寫作方法,指導學生學會仿寫,從而幫助學生打開寫作思路。當然,在對學生進行范文指導時,我們應教育學生避免機械地照搬照抄。仿寫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結構、寫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觀察方法、思路方法)。學生經過反復多次的仿寫練習,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勵他們采取不同的表現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題材,發展求異思維。先扶后放,從仿到創,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方法。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學習作文。語文教材只是教師對學生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的例子,要想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并形成能力,就必須增加課外閱讀量。“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材料,增長見識,提高認識水平,才能提高作文能力。實踐告訴我們,大量閱讀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閱讀其他相關書籍,既可以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又可以引發學生的寫作欲望,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匯、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律。
四、互說互改相結合
記得有一位文人這樣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修改什么呢?修改錯別字,修改表達欠缺的句子,讓學生寫完后先自己讀,盡量自己找出錯誤,把它改過來。另外,在作文教學中應該給學生提供交流和展示的空間,同桌互相讀一讀,讀給好朋友聽,讀給父母聽,再請別人幫忙看一看、改一改。那些不是不會寫,而是因為粗心寫錯了的字通過自己和別人的檢查馬上就能改過來,有明顯錯誤的詞、不通順的句子也很容易被找出來、改過來。這樣的學習習慣對以后的寫作有很大幫助。一方面養成了良好的習慣,以后就能自覺修改。另一方面這次及時修改了的錯別字、錯誤的詞句,下次寫作時就會避免出現,使學生的作文水平不斷提高。
結束語:
綜上所述,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加強作文教學的重要性,充分激發學生作文興趣,從小學低年級的說話寫話練習抓起,讓學生養成寫日記的良好習慣,廣泛進行閱讀,讀寫結合,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作文表達順序,做好從寫話到命題作文的過渡,指導學生學會列好作文提綱,準確地審題,圍繞中心選擇作文內容,并確定好詳寫和略寫的段落。
參考文獻:
[1]李曉紅,淺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策略[J]. 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07:200.
[2]章瑋,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J]. 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3:83-84.
[3]田建麗,我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一些感悟[J]. 教育教學論壇,2010,25:200.
[4]潘莉,小學生作文能力訓練方法剖析[J].科技視界.20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