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家庭觀、婚姻觀也在悄無聲息地變幻著,現實社會中離婚率的不斷攀升造就了越來越多的離異家庭的孩子。我校處于城鄉結合部,孩子的主要來源是進城務工人員和從商人員,學校調查統計離異家庭學生的比例占到5.9%,我們班更是高達8.5%。根據我們長期的跟蹤調查發現,生活在離異家庭性格上面有些異樣的孩子,一部分因從小就缺乏父愛或者母愛,造成了性格上的一些缺陷;一部分因長期生活在不良的家庭環境而產生不良情緒或者行為問題;還有一部分因突然遭受家庭變故而難以接受產生的不良心理傾向。所有的這些不良的心理缺陷和行為問題沒有正確的引導,都將會是孩子致命的傷害,輕者表現為膽小怕事、孤獨無助、固執己見,重者則會產生對他人的嫉妒、仇恨等不良心理,亦或者對一切都抱著無所謂的不良心態。這些都會產生非常可怕的后果。
本文我們就從離異家庭孩子的心理問題以及所要采取的有效教育措施,幫助離異家庭的學生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健康快樂地成長,積極樂觀地處事,順利渡過人生的難關。
一、離異家庭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案例分析
長期的六年級班主任生涯中,我和離異家庭孩子的交流總是異常審慎,特別是剛剛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我發現他們的心理問題有以下幾種:
1.嚴重的自卑心理
我們班的賀某某,家庭關系十分復雜。她的父親共有三任妻子,她是第二位妻子的女兒,天資聰穎,十分乖順,她稱呼她的后媽非常親切,在同學們面前也把后媽說的如何對她好。但實際情況是后媽經常讓她去父母經營的小飯館幫忙直到深夜,做得不好就非打即罵,所以每天早讀時間她總是昏昏沉沉,甚至有時候還會睡著。也許在中國人根深蒂固的父慈子孝面前,她害怕家庭的不幸會被同學們嘲笑,害怕自己會成為笑柄,所以在她的心靈深處產生自卑感,并且逐漸變得孤立。
2.嚴重的缺乏自信心理
家庭的突然破裂也是讓孩子缺乏自信的重要根源。高某某,一個一直跟隨祖父生活的孩子,父母離異,被判給父親,因為從小缺乏母愛而少言寡語,父親外出打工,孩子與年邁的爺爺相依為命,這造成了孩子更加沉默。他從不肯舉手發言,也不肯跟同學交流,只是默默地坐在那里,成績平平,對學習更是沒有信心。
3.強烈的表現欲與破壞力
強烈的表現欲也是孩子一種重要的表現方式。學生孫某,因為家庭變故,想要得到更多的關注,在學校里上課表現活躍,回答問題積極,但是有時卻過度表現,比如上課大聲喧嘩,舉止異常,只為博取眼球,等等。對前種表現我及時表揚,而后種表現我也進行了批評教育,但是還是屢禁不止。
4.強烈的厭學情緒
厭學,也是離異家庭孩子的一個共同特征。學生黃某,一個陽光的大男孩在經歷了母親的突然離家后就變得情緒低落,對學習更是失去了興趣,以致學習一落千丈。據統計,離異家庭的學生學習成績少有名列前茅者,大部分都在后進生之列。
二、對離異家庭學生心理問題的教育對策研究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如何從教育這個窗口入手有效地撫平每一個離異家庭孩子心理的創傷,幫助離異家庭的學生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健康快樂地成長,積極樂觀地處事,順利渡過人生的難關?現在將具體方法和對策歸納如下:
1.追蹤家訪,對癥下藥
為了全面了解離異家庭學生的心理問題,需要建立專門的離異家庭學生的檔案。它可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又能使工作有案可查。可從心理障礙、原因歸納和解決方法三個方面進行登記建檔,并為以后的工作總結出經驗,對他們的教育就能“ 對癥下藥”,成效顯著。
2.及時疏導,陽光心態
教師用師德的大愛感化,及時樹立學生的自信心。面對受到重創的離異家庭學生,教師有義務承擔起對這些學生的保護和教育任務,而最重要的則是教師愛的奉獻,它可以補償因家庭殘缺而導致的愛的不足。為此,教師必須關心他們生活中的疾苦,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多同他們談心,幫助他們增強學習興趣,并且通過多種渠道喚起他們對生活的信心,鼓勵積極參加集體活動,使他們多與其他同學交往,重新抖起積極向上的精神。
3.激勵心志,樹立責任
從心理學觀點看,對學生的信任激勵,能使學生排除心理的不安全感。法國教育家費雷內說過:“學生某一方面的成功,會促使其它方面的成功。” 當我們深入到離異家庭學生的內心世界,利用一些活動去發現他們的積極因素,看到他們的閃光點,以此為火種創造時機,定會點燃他們心靈中上進的火花,讓他們重新找回自我。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的責任心。在工作中我有意安排一些任務、活動,激勵離異家庭孩子完成,達到某一目標,逐步激勵,逐漸逼近,讓他們明白自己和別人一樣,別人能辦到的事,自己經過努力也一定能辦到。
4.以理導引,培養意志
挫折是對人的磨礪過程,不幸是對人的錘煉過程。挫折與不幸總會伴隨著人的一生。古往今來,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逾越這兩道生命之門而走向人生的彼岸。我經常給這些學生講一些名人故事,如面臨失學挫折而奮發成材的愛迪生、高爾基,身殘志堅的張海迪等。通過這些故事告訴他們,挫折是人生的伴隨物,生命的過程就是不斷克服困難走向成功的過程。家庭的變故只是人生挫折的一部分,必須勇敢地正視現實,進而揚起積極進取的生命之帆。
對于離異家庭的孩子們,我們不能阻止離婚的發生,但我們要向社會呼吁,為人父母者要慎重地對待離婚,特別要慎重地、精心地安排好孩子的生活,使他們仍然能得到完整的愛。同時,我們教育工作者應更多地給以“偏愛”,以深厚的感情去關心和愛護他們,讓他們與愛同行,撫平心理創傷,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永遠向著陽光奔跑。
參考文獻:
[1]傅安球,史莉芳,《 離異家庭子女心理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8.
[2]周莉,《 離異家庭子女的心理行為問題與教育對策》,新鄉教育學院報,2000. 5.
[3]關文信,《問題學生教育指南》,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4]柳海民,于偉,《現代教育原理》,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4. 11.
作者簡介
張洋,出生年月:1984年10月,性別:女,籍貫: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民族:漢族,最高學歷:本科,職稱:中小學二級教師,郵編:252200,單位: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