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志揚
摘 ? 要:甘肅省內主要的糧食作物為玉米,全年玉米產量較高,為全國糧食生產及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2014年的調查結果顯示,甘肅省玉米耕作收獲過程中的機械化水平相對較低,而在西方國家糧食作物的耕種過程中的機械化程度相對較高,這也促使甘肅省對先進的機械化技術進行積極引進,開設了很多專題項目,以玉米這類高密度種植農作物為入手點,對新技術進行探索和運用,到目前為止已經取得了良好效果。
關鍵詞:玉米;機械化;粒收技術
隨著社會科技水平的提升,農作物機械化技術逐漸得到普及。作為糧食大省的甘肅省也對先進的玉米種植以及機械化技術進行了大膽嘗試,近年來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玉米粒收效率得到了明顯提升,為當地農業經濟效益的提升提供了前提條件。本文主要就甘肅省玉米機械化粒收技術進行探索和思考。
1 ? 玉米機械化粒收的操作方法
1.1 ? 基地建設
從整體來講,甘肅省的生態呈現出良好的多樣性。從2015年開始,甘肅省選取了基礎設備完善、機械化程度相對較高的4個縣區種植高密度玉米,成立了試驗基地,在基地內采用機械設備進行玉米粒收操作。在干旱狀況比較嚴重的區域內選取了6個不同的縣區來進行玉米種植,并且在基地點使用配套的機械化設備。
1.2 ? 制定布局方案
在對玉米生產區域進行劃分之后,基于主要方向、歷史產量等數據來對玉米密植高產品種的布局、機械化布局等進行合理設置,建設玉米密植高產以及機械化生產的示范基地,從根本上提升玉米的綜合生產水平,為籽粒直收玉米產業的后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1.3 ? 確定密度
將高產玉米品種作為試驗品,將當地玉米作為對照品種,密度梯度設定為1 000~12 000株/667 m2,同時試驗確定灌溉區域的密度,在干旱區域內灌溉的密度需要酌情提升,以此來保證玉米種植區域能夠被有效灌溉。
1.4 ? 確定種植方向
以灌溉以及降水等水資源的分布狀況,結合日照時間、積溫的有效值等自然狀況數據,針對不同玉米品種的生長特點,借助施肥、調控等舉措來對不同時期的玉米種植主攻方向進行確定,對高產玉米品種含有的潛力進行有效挖掘,提升玉米整體的整齊程度,增加玉米高產群,為產量以及玉米品質的提升進行積極探索。
1.5 ? 配置機械設備
為了借助機械設備直接進行玉米籽粒收獲,除了對玉米本身的品質提出更高要求外,也對所使用的農業機械設備以及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相關部門需要委派相關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操作指導,在示范田內進行現場機械粒收操作演示,同時深入到農田或者是種植集中區域開展大面積的玉米粒收作業,這有助于提升玉米粒收機械設備的宣傳力度,促使當地農民能夠認可機械化粒收設備[1]。
2 ? 成效反饋
2.1 ? 確定高產品種
在甘肅武威涼州試驗田中種植的17個示范品種,每一個品種種植面積10 000 m2,播種8 500株/667 m2玉米苗,最終的產量在900~1 500 kg/667 m2之間波動,比當地品種的平均產量高。同時有幾個玉米品種產量超過了1 200 kg/667 m2。與此同時,在甘肅省其他不同縣區內種植的玉米都比當地的對照品種產量高。
2.2 ? 控制成本
從整體來講,機械化粒收設備實現了收獲成本的控制。相關的調查結果顯示,依靠人工來進行玉米收獲、晾曬和脫粒工作,玉米的成本在300元/667 m2。而借助機械設備進行粒收,成本在80元/667 m2,如果加上后期的烘干操作,成本也被控制在150元/667 m2之內,相比人工收獲,每667 m2成本減少了1/2。在實現增收的基礎上也節約了大量的勞動力,實現了對成本的控制,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2]。
2.3 ? 增產明顯
大量的試驗田數據顯示,借助玉米密植技術進行玉米栽培,能夠實現產量的提升,且產量增幅明顯,這就意味著每667 m2的玉米產量得以有效提升,為玉米生產效益的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
2.4 ? 農機融合效果好
隨著機械粒收技術的發展,需要站在玉米的種植、培育以及收獲等多種操作基礎上,選擇與生產環節匹配程度較高的機械配套設備,所選購的機械設備需要同時具有耕種、施肥、機整等配套設備,從而有效提升機械設備的利用率,提升先進資源的覆蓋率[3]。
3 ? 思考與展望
在對玉米品種進行選擇時,需要盡量選取早熟、耐密植以及與機械設備匹配程度比較高的玉米品種,同時主要對品種進行篩查,儲備優質的玉米品種。借助優質的玉米品種來提升玉米整體品質,實現增產的效果,也為機械化粒收操作提供前提條件。同時需要在機械化基礎上建立起相應的玉米收獲評價機制,對玉米機械收獲的最佳時期進行評定,以各項玉米收獲環節為入手點,做好農業機械設備的選型工作,對玉米進行整體評價,以此來實現最佳的機械收獲效果。除此之外,機械化程度的提升促使農村的勞動力實現了轉移,農民逐漸重視機械化生產,并且積極運用機械化生產來為自己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與此同時,被解放的勞動力能夠投身于更加高層次的生產制造過程中[4]。
隨著機械化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的機械化設備被運用在農業領域。對此,甘肅省對玉米機械化粒收設備進行了積極探索,經過幾年的實踐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整體的玉米品質以及綜合產量得到了提升,機械化設備也提升了玉米種植、收獲等工作效率,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提高了農作物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 1 ] 王浥州.玉米機械粒收質量影響因素分析及品種破碎敏感性評價[D].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19.
[ 2 ] 明博,王克如,謝瑞芝,等.玉米子粒脫水研究與機械粒收對策[J].作物雜志,2018(6):17,21.
[ 3 ] 本刊編輯部.加強機械粒收研究推動玉米生產方式轉型[J].玉米科學,2018,26(4):62.
[ 4 ] 李亞東,柴宗文,孫多鑫.甘肅玉米機械粒收技術探索與思考[J].中國農技推廣,2016,32(4):13,14.
(收稿日期:2019-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