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婷 張耀華 孫小媛 段春娟 吉波 王玥婷 呂夢蕾

“雙隨機、一公開”作為一種全新的監管模式,現已成為基層一線食品安全監管的有效手段。本文從“雙隨機、一公開”的提出背景出發,對該監管方法的基層實踐情況進行調研,并提出建議和思考。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食品安全作為五大公共安全之一,不僅是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的基石,而且是質量強國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切入點。隨著全球化產業的發展,“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產業鏈變長,食品安全風險進一步提高,食品監管部門需要不斷實施食品安全戰略、構建食品安全體系、創新食品安全監管方式,有力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雙隨機、一公開”作為一種全新的市場監管模式,現已成為基層監督執法的重要手段,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
“雙隨機、一公開”的提出背景、意義、基本流程
“雙隨機、一公開”的提出背景
“雙隨機、一公開”的具體提出背景與內容見表1。
“雙隨機、一公開”的意義
沒有公平監管就沒有公平競爭,“雙隨機、一公開”作為一種全新的市場監管模式,體現了政府監管改革在理念上的完善、政策上的銜接。是推動監管科學性和執法公正性的重要舉措,具有以下重要意義,①進一步豐富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涵,極大的激發了地方政府制度創新、治理創新的動力和活力,為治愈人情監管、選擇執法、執法擾民、執法不公與檢查標準不透明等頑疾提供了良方,標志著放管結合進入了承前啟后的關鍵環節,使事中監管走上了制度化的道路。②有利于更好的發揮政府作用,避免和糾正“監管失靈”。首先是以“列清單”的形式確定具體的檢查事項,防范了監管部門對市場活動的過度干預,減輕了企業負擔;其次,進一步壓縮了市場主體和監管部門之間互相尋租空間;最后,促進跨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提高監管效率,克服信息瓶頸。③“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不僅降低監管部門的監管成本而且進一步提升了監管效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如同一把懸在企業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極大地增強了企業第一責任人的意識。
“雙隨機、一公開”的基本流程
雙隨機抽查的基本流程大致可分為以下八步:①制定“一單兩庫一細則”,其中“一單”要明確抽查內容,清單里應包含總則中的所有抽查事項,糧庫要動態更新,同時制定隨機檢查的實施細則和索引。②制定年度抽查計劃,該計劃為雙隨機抽查工作的依據。③抽取檢查對象,依據年度抽查計劃抽取檢查對象名單,④匹配檢查人員,從執法檢查名錄庫中隨機匹配檢查人員。⑤發布抽查公告,根據實際情況可以選擇分布或者不發布。
⑥組織開展抽查檢查,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適當的方式進行。⑦公示檢查結果,檢查完成之日起20個工作日按照規范化表述進行公示。⑧后續處理,主要包括對檢查結果的更正、列入異常目錄、立案調查等。各地根據具體情況略有不同。
存在問題
隨著“雙隨機”在基層的實施,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發現“雙隨機”這種監管模式在具體實踐中暴露出如下問題。
“雙隨機”的公正性有待提高
從執法公正性來看,執法人員應當與所處理的工作事務沒有任何利害關系,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執法的公正性,目前,雙隨機對于執法回避這一內容沒有明確的規定,在實踐中,由于食品監管量多面廣,執法人員數量相對較少,基層食品監管所在建立執法人員名錄庫時沒有對法律規定的執法回避的7種范圍進行錄入,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執法檢查結果的公正性。
基層監管人員對隨機抽選的比例、次數都沒有明確的方向,對查到什么程度才算履職盡責存在疑惑,拉網式、地毯式巡查還沒有與雙隨機理清關系,認為“雙隨機、一公開”是現有監管模式的補充,把這種監管模式當做確定檢查先后順序的一種方法,基本還是按照先從經營對象名錄庫中隨機抽取一定的比例,下一次從剩余的經營對象名錄庫中繼續抽取,實際上最終還是全覆蓋式抽查,“雙隨機”取代了傳統的巡查方式,是現在監管基本手段的初衷不符,如何制定合理公正的抽查比例與次數需要進一步探究。
“雙隨機”的規范化程度不夠
在食藥、工商、鹽務等市場監管部門大整合的背景下,基層執法力量和執法能力成為短板,同一部門多個抽查事項被整合為一次執法檢查,對基層執法人員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基層人員工作量大、人員緊張、執法能力水平不足的矛盾進一步凸顯。在工作開展之初,由于抽查人員來自基層監管所、機關科室,有很多年沒有參與過抽查的相關工作的老員工,也有剛參加工作的新員工,對于抽查程序不熟悉,對“雙隨機”沒有準確的認識,覺得“雙隨機”抽查不是自己的本職工作,積極性不高,人員分配完以后,工作推進困難,往往月初下達的任務到了月末還沒有完成,對于后續檢驗檢測工作的進度、結果公示、后處理工作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此外,以食品抽查為例,抽查清單包括現場核查筆錄、填寫抽樣單、抽取樣品等事項,執法抽查人員往往只是完成抽樣相關工作,造成不合格樣品后處理時,缺少現場核查筆錄等工作問題,極大地影響了工作效率。
抽檢對象名錄庫信息滯后
食藥、工商、鹽務等市場監管部門之間的經營主體信息是獨立的,這就導致每次在執行“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時,都會出現已被吊銷或者注銷營業執照和停業未注銷的“僵尸企業”仍在檢查對象名錄庫之中,極大的增加了執法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此外,“雙隨機”抽查細則一般要求兩庫要更新動態,但是,在基層實踐中,兩庫的更新沒有明確的細則、準則,兩庫信息更新滯后,成為“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的又一塊絆腳石。
對策建議
針對以上問題,現提出一些對策和建議,以期更好的開展相關工作。
提高“雙隨機”的公正性
《公務員法》對行政回避提出了具體要求,但是基層監管所80%左右的工作人員為事業編制,是否參照《公務員法》回避原則進行回避,這就需要上級部門盡快出臺相關的實施細則,如果需要遵循回避原則,就要求基層單位在建立執法抽查人員名錄庫時,根據相關細則錄入法定需回避的相關信息,實現抽查執法過程的公平公正。但是基層人員數量緊張,如果采取回避原則,那么工作的分配的就得做好協調。
“雙隨機”設立的目的之一就是壓縮監管部門和市場主體雙向尋租空間,減少過多過雜的專項整治,降低執法擾民,防止“人情案”“選擇性執法”問題。建議通過聯合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對抽查市場主體進行信用等級分類,同時圍繞社會熱點、重點以及高風險領域,科學合理的確定抽查比例、頻次,結合監管領域、執法隊伍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動態調整,構建結構合理、運行通暢、重點突出且監管有效的監督管理運行機制。
加強“雙隨機”相關工作的培訓,
當前,食藥、工商、鹽務等市場監管部門合并為一個大集體,在電子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之下,應積極通過培訓、座談等形式,加強對“雙隨機”抽查工作重要性的宣貫和認識,要進一步提升基層執法人員的使命感、責任感、榮譽感。根據年度抽查工作計劃,每年工作抽查開始之前,對入庫的所有執法檢查人員進行培訓,制定規范化的工作流程,提高執法人員工作積極性、拓寬知識面、完善知識結構、拓展思維視角、增強專業水平,樹立思想上同心、能力上增值、知識上互補的新的執法人員新形象。
合理科學的利用大數據
現今是智慧時代,大數據、大信息時代,分享即監管,政企聯合、社會共治是食品安全監管的大趨勢,需進一步拓寬各個部門的信息共享和耦合,同時要依法建立健全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建構食品安全大數據平臺,并運用大數據共享,提高雙隨機抽查工作效率,促進跨部門信息互換共享,助力克服市場監管的信息瓶頸。做到實時動態更新,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總之,“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是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重要舉措。監管部門要以科學有效的“管”,促進更大力度的“放”。科學化、合理化、公正化的應用大數據,提高監管效能,激發市場活力,為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保駕護航。
作者簡介:薛婷(1988—),女,陜西韓城人,碩士,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食品科學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