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改革開放以來,我省國有企業在數量規模和質量效益上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省市國有企業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做好新形勢下我省國有企業反腐敗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一、我省國企反腐敗工作面臨的形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省國資國企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政治生態不斷凈化,作風建設持續深化,干事創業環境不斷優化,為國資國企改革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紀律作風保證。但是從查處和巡視巡察反饋的情況看,一些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關鍵崗位的廉潔風險仍然較高,有的企業領導干部依然我行我素,不收斂、不收手、不知止,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充當“兩面人”,權錢交易、利益輸送,拉幫結派、肆無忌憚;有的企業領導干部“靠企吃企”,將商品經濟交換原則帶入到黨內政治生活,假公濟私、以權謀私,嚴重破壞企業的政治生態。我省國有企業反腐敗工作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任務還十分艱巨。
二、我省國企腐敗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1.理想信念不堅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為什么盛行?為什么不斷有人淪為腐敗分子,走向犯罪的深淵?說到底,還是理想信念不堅定。我常說,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理想信念堅定,骨頭就硬;沒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黨員干部一旦“缺鈣”得了“軟骨病”,就容易被拉攏腐蝕。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國企領導干部隨著職務的上升和面臨誘惑的增多,理想信念產生動搖和滑坡,把手中的權力作為謀取私利的工具,才會一步步陷入腐敗的泥潭。
2.存在僥幸心理。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嚴厲懲處了一批腐敗分子,全面從嚴治黨取得新的重大成果,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但是由于我省腐敗存量較大,減存量任務繁重,還有一些“漏網之魚”暫時沒有受到懲處,一些不知敬畏、膽大妄為的人看到這種情況依然錯誤判斷形勢,心存僥幸地認為反腐敗的利劍不會砍到自己頭上。
3.權力過于集中。“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國企內部權力較為集中,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權一般都集中在領導班子,特別是主要領導成員及其授權的副職及重要部門負責人手中。在控制著其他市場主體無法企及的稀缺資源的條件下,過于集中的權力具有天然的腐敗可能性。同時,權力的高度集中為個別管理者通過搞“一言堂”和獨斷專行謀取私利提供了便利條件。
4.干部交流力度不夠。我省國企領導人員大部分由企業內部產生,有的人從參加工作到走上領導崗位到退休都是在一個企業工作,長期在同一企業任職,容易滋生腐敗并形成腐敗共同體,且其腐敗行為不易被發現和查處。研究指出,群蛀是國企腐敗的一大特點,國企高管通常可以“感召”班子成員和中層以上干部,形成內部人控制和攻守同盟,發現時往往拔出蘿卜帶出泥。
5.監督制約不力。一是治理體系不完善導致對權力的監督制約乏力。企業黨委會和“三會一層”不健全或者權責不夠明晰,容易導致內部監督存有漏洞。二是內部規章制度建設不完善或者執行不力致使對權力的監督制約不夠。一些企業關于財務管理、物資使用、資金投入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規章制度不完善,或者有制度但是執行乏力。三是現有監督力量作用發揮還不夠理想。從外部看,上級紀檢監察機關、組織、國資監管、審計等部門雖然在監督方面擁有較大的權力,但是并不參與企業的日常工作,掌握的信息有限,作用發揮上還有局限。從內部看,企業內部紀檢監察、財務、審計、組織人事、資產管理、監事會等監督力量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各管一塊,信息共享、資源共享不足,沒有形成監督合力,同時內部監督普遍乏力。
6.責任落實不到位。在落實主體責任方面,有的企業黨組織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還沒有明確,有的企業黨建工作融入決策、執行、監督各環節還缺少具體可行的操作手段;同時,一些國企領導干部重業務、輕黨建的思想根深蒂固,在全面從嚴治黨壓力傳導上層層遞減。在落實監督責任方面,一些企業紀檢監察機構受到的重視不夠、得到的支持不夠,工作力量不足,經費保障不充分,不敢監督、不會監督、不愿監督的問題依然存在。
三、對新形勢下我省國企反腐敗工作的幾點建議
1.把好國企領導人員入口關。同樣是國企領導干部、在同樣的崗位上,有的人違法亂紀走向腐化墮落,有的人遵紀守法依然保持本分,可見,產生腐敗的根本原因還是在個人、在內因。因此,在選拔任用國企領導人員時一定要選對人、用好人,堅決防止帶病提拔和帶病上崗,堅決杜絕“邊腐邊升”,通過把防治腐敗的關口前移從根本上降低腐敗發生的風險。
2.持續強化不敢腐的震懾。加強日常監督和巡視巡察工作,著力發現問題。抓早抓小,對一些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動輒則咎;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對存在腐敗問題的人和事,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過及時發現和嚴肅查處問題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持續強化不敢腐的震懾和氛圍。
3.加大公開力度。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對于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的各項決策和與干部職工利益相關的各類事項,要讓干部職工積極參與進來,決策情況和執行情況凡是能公開的都要按照規定主動公開接受監督。同時,上級也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促進信息公開,將權力運行置于陽光之下。
4.發揮好現有監督力量作用。改進上級黨政部門的工作方式和監督方式,強化對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的監督,提高監督實效。整合內部監督力量,加大信息、人力等資源共享,使紀檢監察、財務、審計、組織人事、資產管理、監事會等機構形成監督合力,充分發揮工會和職工代表大會等組織的民主監督作用。
5.深化改革強化監督。按照新一輪國企改革部署,建立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加強黨的領導,建立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明確黨組織和其他治理主體權責邊界,做到無縫銜接,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積極推進股權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通過員工持股、引進非公資本等方式,改變產權和股權,打破原有的國企權力框架,利用員工和非公資本對其利益的維護加強監督制約。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對國有企業實行派駐監督,提升監督實效。
6.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要對國企領導人員和各級管理人員加大輪崗交流力度,特別是對一些關鍵崗位要參照黨政機關做法形成制度定期交流,通過交流降低腐敗發生的風險和發現查處腐敗行為的難度,防止一些人圍繞權力結成利益共同體實施腐敗行為。
7.加強內部制度建設制約權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健全的制度,權力沒有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腐敗現象就控制不住。”制度問題是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的問題,要加強制度建設,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針對國企重點領域、關鍵崗位和關鍵環節的特點和存在的漏洞,建立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同時,要加強對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對違反制度的及早發現、懲處,防止“破窗效應”。
8.加強思想教育。組織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大力推進“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加強對國企領導人員的黨性、宗旨、警示教育,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引導他們堅定理想信念,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增強黨性修養,從思想深處擰緊螺絲,形成“不想腐”的自覺,積極主動履行管黨治黨政治責任,以實際行動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9.強化責任落實。加強業務培訓、工作指導和檢查考核,不斷提升相關人員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把握政策能力,及時幫助解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強化檢查考核結果的運用,獎優懲劣,層層壓實管黨治黨責任,著力克服“上熱、中溫、下冷”現象。
10.加強紀檢監察機構自身建設。健全工作機構,充實工作力量,加大選拔調配、輪崗交流力度,培養鍛煉優秀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按照政治過硬、本領高強要求,加強學習教育,不斷提高紀檢監察干部思想政治水平和把握政策能力。從嚴監督管理,確保依紀依法、安全文明辦案,對執紀違紀、執法違法者“零容忍”,堅決防范被“圍獵”,堅決防止“燈下黑”,打造忠誠堅定、擔當盡責、遵紀守法、清正廉潔的紀檢監察干部隊伍。
(作者單位:甘肅工程咨詢集團有限公司紀檢監察審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