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橙
摘 要:面對中國人民解放軍學歷教育院校軍事體育教學訓練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如何實現軍事體育訓練實戰化已經成為軍體組織者研究者必須深入思考的課題。以實戰化訓練作為導向,對學歷教育院校軍事體育訓練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適時調整教學內容,不斷優化課程體系,探索院校軍事體育教育訓練轉型的新途徑。
關鍵詞:軍隊院校;學歷教育;軍事體育
悄然興起的世界新軍事變革是一場劃時代意義的軍事革命,其范圍之廣、內容之全、影響之深,是軍事歷史上歷次變革都無法比擬的。與之相適應的軍事教育與訓練轉型既是新軍事變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軍事變革深入發展的動力之一,其本質是圍繞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根本目標,全面變革軍事教育與訓練觀念、體制、內容和方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軍隊作戰能力。
一、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打牢學員健康體質基礎
入學入伍階段是地方青年向合格軍人轉變的階段,也是對軍事體育課程重新定位、重新認識的階段,通過本階段的教學,要使學員認識到,軍事體育最根本的目的是為提高部隊戰斗力服務的,這是軍事體育區別于其它類型的體育教育和訓練最重要的一點,但其前提是保證經過訓練后,不僅使學員具備強健的體魄,還具備健康的體質和心理素質。本階段的教學訓練,要從人體質的變化規律來全面提高學員各種身心素質,通過全面的教學訓練,達到改善學員身體形態,身體機能,提高身體素質,使學員全面提高素質,要循序漸進提高,切忌走“訓練量不足”和“訓練過度”兩個極端。這一階段也是查漏補缺和掃盲階段,由于我國各地教育水平的不平衡和重視程度存在忽視體育鍛煉的現象,因此,在本階段也應抓兩頭,促中間,使全體學員全面發展。
二、樹立“軍事體育為軍事斗爭服務”的理念,使軍事體育突出“軍”的特色
有人認為,現代戰爭是非接觸性的信息化戰爭,是體系與體系的對抗,靠的是信息化武器裝備,對體能需求減少了。我們認為這樣的觀點不完全正確,現代戰爭形態的變化,使戰斗力的組成更加趨向多元化,由于高技術裝備的廣泛應用和作戰方式的變化,體能和搏擊術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不像冷兵器時代那樣表現的赤裸裸。表面上看,現代化戰爭考驗的是一個軍隊作戰系統的先進化程度,但實際上其作戰的實施還必須要靠人來完成。在美國的西點軍校,年共開設4門體育教育課程,全部為每個學員必須完成的核心課程,包括:體育基礎訓練、中級體育訓練、高級體育訓練和體育訓練組織與領導等。校內運動項目各種軍官學校中,開始的體育項目達28項。軍事體育是為軍事斗爭服務的,是為提升軍人的戰斗力服務的。因此,只有符合現代戰爭形態對軍人體能的要求、只有有利于促進軍人掌握作戰技能的軍事體育訓練才是我們最需要的。所以,在軍事體育教學訓練中,不能脫離軍事體育訓練的目的和目標,應根據現代戰爭對軍人體能素質的需要,重點開設一些項目,而不只是泛泛的諸如球類、田徑等一些社會運動項目,要根據不同專業對體能要求的特點,增加專項體能的訓練,提高生長軍官任職的能力。
三、樹立“適應部隊軍事訓練需要和適應新戰爭形態”的理念,加強學員綜合能力培養
1、在軍事體育的教學訓練中,加強學員的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的三大核心觀念:面向全體,培養學員健全個性,實現學員全面發展,理應在推進軍事體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有所體現。教學過程中,應把培養學員終身體育意識、體育能力、以及全面身心健康發展和工作適應能力,體現到軍事體育教育的全面發展的目標中去,通過四年的軍事體育課學習達到軍事體育的教學要求。在體育知識方面,了解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和運動訓練學等基本常識;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方法及組織群眾性體育比賽的基本知識;熟悉主要運動項目的競賽規則。在能力要求方面要熟練掌握軍事體育基本機能和基礎體能的各項動作要領,基礎體能、基本機能、體質測試均應達到規定標準;掌握軍事體育訓練中的保護與幫助的基本方法,具備一定的軍事體育講解和示范能力。在素質要求方面具備軍人的氣魄,能經受住各種艱苦條件的考驗,具備頑強的拼搏精神,較強的團隊協作和競爭意識。還應確立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其自主學習、自主鍛煉,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
2、適應社會和學員的需要,充分挖掘軍事體育的衍生功能
應當看到,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對體育產生了更多的需求,從而也促使體育產生了新的衍生功能,如經濟的、政治的、文化娛樂的等功能,軍事體育作為體育領域的分支,不可避免的受到社會體育發展的影響。院校軍事體育的教學應是一個開放的、充滿活力的系統,既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又要符合新軍事變革對軍事體育的要求。院校軍事體育應營造先進的體育文化氛圍、開設廣泛的適應軍隊需要及學員需要并符合時代潮流的體育項目、開發軍事體育所具備的經濟功能促進軍事體育訓練領域的拓展等。
3、要綜合考慮軍人的生理、心理因素,開辟“大體能”研究新領域
對軍人而言,健康的心理與健康的體魄同樣重要。體能訓練不是軍事體育訓練中唯一的方面,進行“從肌肉到大腦”的綜合訓練。一個膽怯的士兵,縱然身強體壯,也不能完成戰斗任務。心理學家認為,由于軍人職業的特殊性,體力負荷和心理負荷遠遠超出普通人的水平,容易出現緊張、自責和喪失信心等不良心理反應,達不到軍人心理健康標準的士兵占有相當大的比例。美軍在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由于心理問題帶來的非戰斗性減員都大大超過了戰斗性減員。適 當而科學的心理教育和疏導,有利于軍人心理的成熟和穩定,有利于保持部隊戰斗力的提高。
四、小結
院校軍事體育教育是生長軍官任職和培養要求的需要,院校軍事教育訓練的轉型,是我軍適應新戰爭形態及軍事變革最活躍的因素。所以院校軍事體育教育應不斷合理定位軍事體育教育的目標和任務,適時調整教學內容,不斷優化課程體系,探索院校軍事體育教育訓練轉型的新途徑。
參考文獻
[1]初級指揮院校學員的實戰化體能訓練[J].王強,劉家泉,張幼華.軍事交通學院學報.2016(02).
[2]關于推進我軍軍事體育訓練改革的研究[J].《軍隊軍事體育訓練改革研究論證》課題組.軍事體育學報.2015(01).
(作者單位:陸軍裝甲兵學院軍政基礎系體育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