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愛云


摘要:目的 了解廣東技術師范大學校本部腹瀉患者的流行病學特征、治療效果及預防措施。方法 統計每月腹瀉病例的發病情況,了解可能的致病誘因,根據具體病因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大便常規有白細胞和紅細胞,和/或血常規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增高,給予諾氟沙星、黃連素、葡萄糖酸鋅、口服補液鹽及對癥治療;大便常規和血常規無異常,給黃連素、葡萄糖酸鋅、口服補液鹽及對癥治療。結果:2018年1月—2018年12月全年共接診腹瀉病例70人次,全年散發,但主要集中在6-7月和11-12月,其中,6—7月份25例,占全年發病的35.7%,大便常規多有白細胞和紅細胞,多有不潔飲食史,多數為感染性腹瀉,需用抗生素治療才能痊愈;11月—12月22例,占全年發病的31.4%,大便常規多正常,多無明顯不潔飲食史,與天氣驟變未及時增添衣物等保暖措施有關,多數為非感染性腹瀉,不需用抗生素治療,給予保暖等相應措施及對癥治療均多可痊愈。結論:夏秋季和冬季為腹瀉的高發季節,夏季發病的腹瀉病例多為感染性腹瀉,需用抗生素治療;冬季發病的患者多為非感染性腹瀉,不需用抗生素治療,治療以保暖等對癥措施為主;補鋅可以縮短腹瀉病程,預防復發。
關鍵詞:腹瀉;流行病;感染
【中圖分類號】R94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19)04-267-02
為了解學校學生的腹瀉特征,現對我校2018年1月—2018年12月腹瀉的發病情況進行統計分析,了解其流行病學特征,以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具體如下:
1.材料與方法
2結果
2.1發病情況:2018年1月—2018年12月共發病70例,每月的發病情況見表1.
由表1和圖1可以看出,2018年全年均有腹瀉病例發生,其中6月—7月和11月--12月腹瀉病發病數較其他月份有所增多,6月—7月共發病25例,占全年發病的35.7%,但未達到爆發流行標準,22例患者大便常規異常,有白細胞和紅細胞,為感染性腹瀉,多有不潔飲食史,考慮與氣溫高,食物易腐敗變質有關;11月—12月共發病22例,占全年發病的31.4%發病的患者,僅有1例患者大便常規異常,其余21例大便常規均正常,多為非感染性腹瀉,無不潔飲食史,多數與天氣寒冷,未及時增添衣物保暖,導致腸蠕動亢進,腸內食糜停留時間縮短,未被充分吸收所致動力性腹瀉有關[2],患者經過保暖等處理,癥狀均得到了緩解。另外,8月和2月發病較少,可能與寒暑假學生離校有關。
根據每例患者的病史及誘因,臨床表現,給以相應的治療。有不潔飲食史的,囑其注意飲食衛生,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給予相應的治療后,患者癥狀均得到了控制,未有重癥病例發生;在積極治療患者同時,如學生均在學校食堂就餐,無校外就餐史,及時與學校飲食中心負責人聯系,了解廚師的健康狀況及食物儲存情況,及時采取防范措施;如為受涼引起的腹瀉患者,囑其及時增添衣物,注意保暖,并給予對癥治療。
3討論
2018年1月—2018年12月共發生腹瀉病例70例,較往年無明顯增加(2017年全年共接診腹瀉病例68例),呈散發態勢,病情均較輕,根據病史和大便常規、血常規等檢查結果,在門診給予相應的治療后均得到緩解。夏秋季和冬季為腹瀉的高發季節,夏季發病的腹瀉病例多為感染性腹瀉,多需用抗生素治療;冬季發病的患者多為非感染性腹瀉,不需用抗生素治療,治療以保暖等對癥措施為主;掌握了學校全年腹瀉患者的發病規律,可為今后其他未及時檢測大便常規和血常規的病例治療提供了參考依據。
治療時應根據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積極進行補水、解痙等對癥治療外,感染性腹瀉應適當應用抗生素以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非感染性腹瀉應對引起腹瀉的誘因進行糾正,如為寒冷刺激引起的,應進行保暖,可以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另外,考慮到學生多為集體就餐,食譜可能不均衡,鋅的補充相對不足,加上腹瀉時從糞便中鋅丟失較多,易導致缺鋅,有研究顯示[3],低鋅可能是腹瀉的易感因素之一,而腹瀉時鋅的大量丟失,加劇了已經存在的鋅缺乏,而鋅是人體重要的必須微量元素之一,是體內200余種金屬酶的必要組分,參與調節DNA的復制和核酸合成,影響細胞分化與復制;對免疫系統發育和功能維持、調節,起重要作用,能有效改善機體中各種抗氧化物之間的協同關系,從而提高機體抗氧化損傷能力,對腸結構與功能起著重要作用。鋅能加速腸粘膜的再生和修復,使水和電解質分泌減少,重吸收增加,緩解腹瀉癥狀,鋅還參與體內生化反應,增加酶的活性,增強機體抵抗力。據報道[4],補鋅治療可減少糞便排泄量,減少腹瀉次數,縮短病程,并在隨后的2—3個月腹瀉發病率下降。世界衛生組織建議[5],一發生腹瀉就補鋅,可以降低腹瀉的程度和嚴重性,以及脫水的危險。本組病例經過相應治療病程均未超過三天,隨訪3個月,均未再發生腹瀉。
另外,在日常工作中,亦會密切關注本地區流行病疫情,如在諾如病毒感染流行期間,對所有腹瀉患者均進行消化道隔離,并對其居住的場所進行嚴格消毒,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在全體醫務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學校近年無傳染病暴發流行。
參考文獻
[1] [2]萬學紅,盧雪峰,劉成玉等,診斷學第九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6)34
[3]楊慧明,姚裕家,鋅的生物學作用及其與嬰兒腹瀉的關系[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0,15(1)53-54.
[4]許春娣,小兒消化系統疾病[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7:205-219.
[5]楊邵基,李蘭娟,任紅等,傳染病學第8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4)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