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輝
《網上旅行》是清華大學出版社七年級上冊第2單元第6課的內容。在現行版本中,本課主要教學內容是百度地圖:百度地圖的操作界面,基本工具和基本功能,百度地圖的應用。在上一版教材中,本課使用的工具是谷歌地球,分析教材可以看出,教材的編寫對本課的定位還是重在對工具的應用,教學的主要目的還是把信息技術專業技能應用到學習、生活的實際中,指導、幫助旅游出行。
對教學內容的處理:1對百度地圖的功能使用,工具操作等知識技能學習,采用數字化手段讓學生利用學科特點給予“錦囊”,讓小組探索學習,并準備課堂預設知識點備用。2、對原課本使用的地址、景點進行更換,融合了周邊旅游為主題的幾個景點,讓學生融入老師創設的情境。3、對原課本中的任務及操作應用進行了整合,運用了項目式教學的模式,讓學生在同一個主題的項目中,小組分工、合作完成不同的小項目,從而達到對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最后使用學科思維及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構建信息技術學科素養。
教學目標落腳:
1、信息意識:學生能根據小導游工作任務的需要,進行景點基本概況、景點周邊吃住行的相關信息分類、信息搜集和信息整理,形成信息意識。
2、計算思維及技能:學生能夠根據具體任務要求,分析對工具的功能有何需要,并且應用信息技術學科專業工具與知識技能,針對性去解決實際問題,使得計算思維得到發展,同時技能得到提升。
3、數字化學習及創新:學生能在常規的學習中使用到數字化手段(截圖、微視頻、問卷星小測等)進行學習,從而在基本學習的基礎上,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一些創新學習(自主探索、思維自由、方法多樣、多元化豐富精彩的推介和分享),得到學科能力的進一步提升,適應并形成數字化學習及創新學習的習慣。
4、信息社會責任:通過對貴州周邊景點的攻略,激發學生展現熱愛家鄉的情懷,相互感染對家鄉美麗景點的熱愛和喜歡,激發學生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和珍愛。
教學過程設計:我將教學過程設計為以下幾個環節
1、視頻導入
2、創設情境、發布任務
發布評選“最佳小導游組合”任務:
(1)發布尋找小導游的任務。
(2)簡介小導游的工作內容。
(3)建立評選“最佳小導游組合”的規則。
3、知識新授
(1)導游小組工作環節一:小組分工
講解具體分工的崗位職責。
引導學生完成分工并填寫導學樹葉。
(2)導游小組工作環節二:旅游攻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對任務進行細分。
巡視學生完成進度,精準有效地指導學生學習、操作,推動任務正常進行。
課堂預設(根據學生進度靈活安排,有可能都實施,有可能都不實施)
預設1:百度地圖的開啟:讓完成的學生教會其他學生,學生教學生。
預設2:服務搜索按鈕的使用:老師收回,操作演示,老師教會學生。
預設3:貴州天眼的旁邊,幾乎沒有酒店和美食店。在巡視的時候,講解引導學生搜索平塘附近住宿或美食。
4、交流分享、展示成果
(1)引導學生分享。
(2)把控分享節奏和氣氛。
(3)及時評價、給予肯定。
(4)對大家都未解決的技術問題進行補充和講解。
5、拓展延伸,歸納總結
(1)評選結果公布,頒發“最佳小導游組合獎”。
(2)回顧本課學習收獲,查缺補漏,并提出拓展延伸的選做任務。
布置課后使用復習小測,實施教學效果評價。
設計特色:
1、導入的設計:真實激趣、引起共鳴
課題導入經過了5次修改,最后使用一段探路十九中的視頻導入,視頻為真人實地踩點探路錄制、剪輯而成,意圖是真實、貼切地引起學生共鳴,同時顯顯拙,拉進與學生的親近感。然后引出課題,讓學生對本課的學習充滿好奇和興趣。
2、項目式學習活動的設計:老師引導、學生主體、自主構建
還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課堂,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探究、同伴互助、合作學習,完成情境中的項目任務。在做中學:邊學邊做,問中學:溝通交流,練中學:鍛煉技能,說中學:分享反思,在項目完成的過程中,習得知識技能,鍛煉綜合能力,自主構建信息技術學科素養。
3、導學案的設計及使用:科學實用、手工原創
導學案的設計經歷了多個版本,從文字到表格,最后到大樹狀思維導圖式圖形,從兩頁到一頁最后到一張A4紙,從電子到手繪最后又回到手繪電子版。反復的修改和完善,最后版本達到能完整展現教學內容與目標,能讓學生明確任務及分工,并且還可以分而和之便于操作和分享,又可以明晰進度的作用。
4、課堂預設的設計:靈活實施、精準指導
預設的教學問題,是之前上課時發現的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老師做好準備,在學生需要時給到輔導。本課設計了三個教學內容的預設,方法多樣,分別有學生教學生、老師教學生及思維的引導。遵守交流老師在其中扮演引導和提供幫助的角色,不干涉學生的學習,但是在學生需要時,能給到精準有效的幫助的原則。
5、交流分享環節的設計:反饋檢測、綜合提升
交流分享中景點推介部分是對任務完成的反饋;技術分享部分是對知識技能習得的檢驗及再學習。綜合的展示是考慮會分享、會傾聽是超越學科的,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分享過程中,展現出來學生的信息意識、信息思維與創新是老師最想看到的,學生最有收獲的點。
本課教學實踐后做了如下反思,不足之處:
1、對學生的了解還是沒有做夠,每個班學生的課堂表現都不一樣,任務能否完成順利,都得有各種不同的、更詳細豐富的準備。
2、課堂打磨不夠精細,問題的提出和細節的銜接還有待提高。教師語言不夠精準,出現了一些口頭語。
再教設計:
1、對問題進行再設計,使用更加精準的提問方式,增加提問的指向性,讓問題更有效的為目標服務。
2、對板書資料、教學道具、獎品等物品的擺放及使用進行專門的設計,避免物品凌亂給教師帶來上課思路上的分叉,避免細節上的粗糙。
3、根據課堂實施情況,在學生完成任務的環節,或者最后分享環節,增加一次全體收回電腦,學生示范操作的活動,加強學習效果。
通過對《網上旅行》這堂課的設計,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活動,學生都能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自主學習,自主探索,團隊分工合作,完成預定的學習任務。這樣的嘗試和形式都很好,我一直提醒自己,作為一線信息技術教師,一定要在課堂教學中去實踐新的教學理念,雖然做得不夠好,但是堅持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