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峰
隨著當代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科技電子產品的使用越來越普遍。在信息時代整個社會的大環境下,小學生群體中也出現了較多的使用智能手機的現象,伴隨而來的問題也層出不窮,沉迷手機成為“低頭族”、“游戲迷”的小學生個案頻頻出現,手機依賴已開始影響這一群體的身心健康。面對著新時代產生的教育新課題,作為一名一線基層教育工作者,對此進行了關注和研究。
首先不得不承認一個現實:在社會大環境的背景下,當前小學生群體接觸智能手機的事實已無法避免。
在家庭中,部分家長不會重視手機不當使用可能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有些家長極少和孩子溝通,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甚至當孩子陪伴需要時,互相推諉,用手機的娛樂功能打發孩子,換取自己的自由時間。放任不管的家庭教養方式,一方面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重視,另一方面也在無人監管和指導的情況下,陷入手機娛樂的虛擬世界。在輔導孩子功課上,部分家長自身文化水平欠缺,對孩子的學業輔導力不從心,于是借助手機學習軟件輔助孩子學習。由于沒有指導和監管,兒童對學習的畏難情緒導致了對手機學習軟件的過分依賴。無論是娛樂還是學習,都讓手機來給家長起到“幫助”作用。有心理學家指出,父母沉溺手機或許會影響親子關系。近來,一份網絡發布的《國民家庭親子關系報告》引發熱議。調查結果顯示:六成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自顧自低頭玩手機,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近一半孩子表示,會因此而感到孤獨、很不開心。小學生認為,手機是魔鬼,搶走了爸媽對自己的愛,所以恨它。因此,父母有必要認識到,低頭玩手機是對孩子的冷暴力。令人深思的是,大部分孩子不喜歡父母因為手機而忽略自己,同時卻也陷入手機依賴當中。這則與父母的不良示范密不可分。
如果從內外兩方面因素來綜合思考,則不難發現,其實這種困擾并非不能得到“治療”。我們可以嘗試從以下三個方面對孩子進行影響。
(一)家庭的職能履行
1.家長以身作則,躬親示范。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最有發言權的老師,在教育成長中,家庭教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成年低頭族”培養出“小小低頭族”的現象非常普遍,因此,作為監護人,一定要給孩子樹立起一個很好的榜樣,對自己的言行舉止的要有意識。首先,家長自己使用的手機功能和軟件要健康;其次,家長要有正確使用手機的方式,學會自我控制,注意使用手機的場合和時間的恰當性。要清楚一件事,孩子在某種程度上,會模仿。
2.使用規則的定制實施
小學生正處在心理發展上升期,認知不成熟,是非判斷能力相對較低,自我控制能力薄弱,好奇心強,容易受新異刺激吸引。對于層出不窮的網絡信息和游戲不能正確辨識,同時,也具有強烈的叛逆心理,因此采用粗暴禁止的教育方式并不能徹底消除小學生對手機的依賴。因此在手機使用上,家長應該和孩子做好溝通協調,與孩子共同定制出規則。規則制定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共同參與手機功能軟件的篩選。父母應該分配出與孩子共同使用手機功能的時間,共同參與活動中,了解孩子的興趣傾向和功能需求。同時對相應的功能類型和網絡內容給予把關。
第二,就手機使用的時間、場合、頻率等做出明確的約定。可以將手機的娛樂功能做為豐富課余生活的內容,但是替代其他課余活動。尤其需要明確規范出不允許使用手機的時間和場合。
第三,配套制定相應的監督和鼓勵機制。用外部監督幫助孩子控制好使用手機的時間和頻率,養成良好的手機使用習慣。
3.培養自我管理能力,鼓勵自信
小學生還是未成年,相對成年人而言,對手機更容易產生強烈的依賴心理,自我約束能力比較薄弱,這就需要有人在旁邊多引導、多提醒,培養小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一個重要的任務。
第一,學會自我控制、自我調節。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培養小學生的自控能力。
第二,在家庭教育中注意培養小學生的自信心。作為家長,要樹立一個很好的榜樣,為孩子營造和諧、愉快的家庭氛圍,采取溫暖和理解的教養方式,多給孩子關心和鼓勵,尊重他們的興趣愛好,允許孩子有不同的見解和觀點。同時,對孩子優秀的活動,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表揚,從而增強自信心。
通過以上的舉措,讓孩子在自律意識的形成過程中,發展孩子健全的人格。(二)學校教育的引導和管理
1.完善手機使用的管理規范。從目前來看,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手機進入小學校園日趨普及化。學校和老師們大多口頭嚴禁學生使用,并未形成明確規范。手機要發揮正面影響,還需在規范上切實下功夫,而制訂手機使用規范時,可適當讓小學生參與規則制訂,共同協商,調動參與性,提高配合度。
2.發揮多種教育平臺的導向作用。學校及教師可通過班會、討論會、專題教育活動等形式積極引導,讓小學生深入了解手機的特性和功能,提高學生對手機的適應、判斷和選擇能力,明白使用手機的利弊,進而樹立正確的手機使用價值觀,形成正確、文明地使用手機的意識。
(三)家校與社會合力,營造良好環境氛圍
在正確使用手機的問題上,家庭、學校、社會聯動系統性的加強至關重要。
1.家校結合,積極輔助教育。很多情況下,家長主動給孩子配置手機的目的是隨時和孩子保持聯系。但值得注意的是因無法時刻保持對孩子的關注,忽略監管,小學生使用手機的教育不到位。
2.加強規范,營造使用手機的綠色環境。手機使用的普及化、大眾化是時代發展的趨勢,但社會上對其規范化管理仍存在問題。就手機上網環境的管控來說,黃色、暴力信息在手機網絡中司空見慣,小學生雖對手機上網不精通,但也不乏有受不良信息侵蝕者。因此,為保障小學生免受此類信息的干擾而影響身心健康,有關部門應加大管理力度,以適當的條令、規范和正面的宣傳倡導綠色、文明使用手機的觀念,形成共識。此外,家庭、學校也應積極響應,共同努力抵制手機使用的不良影響。
其實,現代網絡信息世界對于極富好奇心的小學生而言,是一個擋不住“誘惑”。其中有人對物的操作,有人與人的交流,在間接經驗中,擴展和加深著孩子對環境與他人認識與理解、體驗與感悟。孩子在游戲中,好奇著,探索著,發現著,與外界實現著互動。
總結
在如今網絡時代的變化中,為了讓小學生能夠更加有效的接受新鮮事物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對于小學生智能手機使用管理尤其重要,這就離不開家長與學校的通力合作,為他們創造使用手機的健康環境,以及形成文明使用手機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