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雅娟
摘 要:森林防火是林業保護資源、維護安全的重要工作,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森林防火工作難于得到有效地落實。尤其是林區內存在的意識、素質等內部原因更是造成森林防火工作重點環節上缺失,導致森林防火任務難于實現,不能起到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對群眾生命和財產的維護。應從森林火災內外因素的分析入手,結合林企的實際工作,以加強宣傳工作、加大處罰力度、控制火源等一系列措施,達到對森林防火工作的保護,進而實現林企森林防火的目標,達到對發展、安全大局的有力維護。
關鍵詞:森林防火;森林火災;風險;隱患;分析;對策
一、當前國有林場森林防火存在的問題
1.火源的管理和控制難度大
國有林場的森林覆蓋率高、森林內的可燃物載量高,當遭遇高火險天氣引發的森林大火,則撲救難度大,兇猛的火勢蔓延速度快,容易產生飛火、沖火、多個火頭。林區內的灌木和雜草生長茂盛,秋冬季節草木干枯后可燃物則增加,也是森林火災高發的原因之一。此外,群眾燒田邊地坎的耕作習慣,燃燭放鞭、燒香的傳統祭祖方式也增加了森林火災的隱患,并導致野外火源的管理難度增加。
2.政府投入力度亟待提升,防火裝備和隊伍建設有待完善
防火隊伍的人員、設施、撲救技能在防火撲救方面取得勝利的關鍵因素。在國有林場防火隊伍的建設過程中,需要有人員、裝備、技能的支持。要建立起精良的隊伍,就必須要有相應的物資投入。當前存在政府對國有林場的防火隊伍投入力度不明顯,防火撲救隊伍普遍存在如下不足。一是林區消防通道建設落后。林區的坡度大,道路條件設置差,導致交通閉塞行車困難。在道路不通暢的情況下,武警官兵和撲火隊員很難做到及時到達火情現場,容易錯過最佳的救火時間。二是山區通訊使用難。動態指揮和遙相呼應難度大,撲火隊伍難以形成合力。三是專業撲救能力不足。一些地區專業的撲火隊伍與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較為滯后,質量低、數量少,缺乏嚴謹的撲火訓練,撲火裝備不到位,都導致森林火災救險工作處于十分被動的局面。
3.宣傳力度需提升,群眾防火意識薄弱
在實際的工作中,從群眾到政府機關人員對于森林防火都缺乏必要認識,多抱有僥幸心理。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對于森林防火宣傳的資金投入較少,廣大群眾把森林防火歸類為政府責任,缺乏自覺防火意識。防范的不到位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宣傳教育不夠到位。宣傳形式化,缺乏深入的到位,存在空檔和死角。這樣的宣傳,沒能從根本上提升全局的森林防火意識。另一方面,表現為火災的預見難度大,發現火情的能力差。森林火災的突發性強,蔓延快速,牽涉的地域廣泛,處置難。火災發生難以預測,為預防森林火災帶來很大困難。
二、森林火災處置的安全風險控制探討
1.規避火場風險的基本原則
在火場或滅火進程中要把確保撲火人身安全、杜絕傷亡事故作為重中之重、首位責任、根本要求嚴肅對待,高度關注,做到“思想上不能有絲毫的懈怠、組織上不能有絲毫的僥幸、指揮上不能有絲毫的疏忽、措施上不能有絲毫的疏漏”。因此,各級指揮員必須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和高度的敏銳性,并清楚危險危害可能來自哪里、出在何處,才能一葉知秋、見微知著、聞一知十、防患未然,以百分之百的努力,爭取不出百分之一的問題,力求實現滅火行動全時、全員、全程的安全。
(1)防險是根本
立足防患于未然是首選條件,做到“重在防范不麻痹”。要不斷強化撲火隊員的險情意識,筑牢思想防線,時刻高度警惕,積極爭取把握應對險情威脅的主動權。防范可能或不可預知的突發險情,防范進入危險的地域、環境,被林火圍田,防范危險時段(每天的10~18時,特別是12~15時及夜間)被突變林火襲擊,有可能或有條件應預設安全區域,預選轉移通道。
(2)脫險是上策
滅火作戰行動始終處在一個動態變化的自然環境中,可毗說險情無時不在,危害無處不有。在防不了、防不住的危急關頭,脫險是最佳選擇。作為一線指揮員,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沉著應對,當機決斷,做到“冷靜判斷、不慌亂”。要在撲火隊員面前展示一種處變不驚、遇險不慌的姿態,迅速組織行動,脫離危險地形,脫離植被密集地段,脫離可能被林火包圍、濃煙覆蓋的區域。在脫險轉移的過程中,必要時要放棄易燃易爆物品,但不能丟掉手中的裝備機具,否則再次遭遇險情時,就會陷入無計可施的絕境。
2.規避火場風險的基本方法探討
(1)避開危險火環境
滅火行動展開前,指揮員要對火場周邊地形地貌等自然環境進行現場勘察了解,做到心中有數,清楚明了,針對易發生險腈危害的地段、地域、危險可燃物分布及易燃灌木叢地帶,如狹窄山脊線、鞍郡、山谷,氣溫較高,風力較大的午后,高強度上山火、急進樹冠火等,一般不宜直接接近火場(火線),應迅速避開危險環境,選擇安全區域休整待命,伺機組織撲救。
(2)預設安全區域
撲火隊伍在進入火場實施滅火行動前,為有效防范林火襲擊、圍田,指揮員應預先組織撲火隊伍,在適當位置預沒安全區域或確定回撤路線方向。通常應選擇在植被密度低,地勢較為平緩,處于上風方向的有利位置。沒有上述可利用的自然條件時,要堅持“寧大勻小、寧寬匆窄”的原則,人工開設規避風險的安全區、通道,或選擇在火燒跡地內,清除危險的地表可燃物(站桿、倒木等)。在滅火行動展開前,指揮員要將進入安全區域規避風險時機、萬法,注意事項和撤離路線及相關要求通報撲火隊伍。一旦發生險情,迅速有序組織行動。
(3)快速轉移
在滅火行動展開后,因氣象變化及植被、可燃物載量的影響,林火瞬間突變,對參戰官兵構成威脅時,或在接近火場途中,誤入危險區域時,快速轉移至安全地域的一種方法。
結語
森林火災是一種由自然或人為因素造成的災害,嚴重的影響森林系統的生態平衡,對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很大的影響。雖然我國已在森林防火方面進行很多努力,但由于森林面積較大,影響火災發生、發展的因素較多,需要國家、科研工作者和森林防護人員不斷努力,才能更好的防范森林火災。
參考文獻
[1]線錦鋒,江東恒.分析林業資源保護及森林防火管理的策略[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17).
[2]宋旭斌.林業資源保護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04).
[3]歷彥彬.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措施與對策[J].黑龍江科學,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