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新 孔德亮
摘 要:盧梭的自由觀認為人生來是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為了維護人類的平等自由,人類間可以通過契約來達到平等和自由。追溯其理論的源頭,盧梭的很多思想皆來源于霍布斯和洛克的話語理論之中,但是盧梭以其獨特的視域之角,將他們的契約等理論進行優化和創新,最終從“公意”的完美方案上來保護和捍衛人們的平等和自由。
關鍵詞:盧梭;自由觀;理論淵源
盧梭的自由觀認為人生來是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為了恢復天賦的自由,可以用暴力來掙脫各種束縛,然而暴力畢竟是永無止境的,所以為了維護人類的平等自由,人類間可以通過契約來達到平等和自由。追溯其理論源頭,盧梭很多思想皆來源于霍布斯和洛克。盧梭以其獨特的視域之角,在他們理論基礎上,將契約理論進行優化和創新,從“公意”角度來保護和捍衛人們的平等和自由。
一、霍布斯的自由主義
霍布斯在理論方面最大的挑戰者和贊美者是盧梭,他們在自由觀方面有著諸多相似。盧梭在理論形成過程中,對霍布斯進行批判,也吸收了其一些觀點。筆者就二人的自由理論做一些嘗試性的探尋。
霍布斯認為自由是絕對而普遍的,同時也認為自由是人人都擁有的天賦的權利,這樣的權利無關于人的身份和背景。盧梭對霍布斯的人擁有天賦的自然權利這一思想加以繼承和發揚,因而認為人人擁有屬于自我的自由,這樣的自由與生俱來,不可剝奪。
雖然盧梭本人對霍布斯的批判是很苛刻和尖銳,尤其是有很多的批判將霍布斯的理論進行了本質性的顛覆,但是盧梭在很多方面還是對霍布斯的理論進行了繼承和創新。首先就是二者都是站在人性的角度來探討自由的問題,二者都把人性確立為自由的首要的原則。其次是盧梭和霍布斯一樣,對社會秩序非常的看重,霍布斯認為強權不能產生秩序,真正的好的秩序是在約定的基礎上產生而來,這也是后來的社會契約的想法的源頭。霍布斯批判力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對人性認識上的淺薄性,并且認為人的自然屬性并非是對友誼的尋求,而是在于對榮譽的追求。
霍布斯認為人人都具有理性。如果否認了理性只為少數人所具有,就是在否認人之所以為人,或者就是把人看成了其他的低等動物。盧梭就是站在平等的基礎上去探求自由的真正的內涵。霍布斯認為,自然狀態下的平等也會產生自由的人際關系,而因為缺少立法和公共權力,任何人都可以為了自己的占有和享受而做出反對任何人的行為,所有說自然狀態是一種戰爭狀態。霍布斯最終認為,只有和平才是人類共同的善,同時個體向善的主觀性也使得和平成為人類的共同的善變成一種可能。正如霍布斯在《利維坦》里所寫到的那樣:實現和平及其與實現和平的一切方式都是美德。
既然和平成為了人類共同的善,如何使和平成為可能從而造就一個善的政治社會又成為了探討的源頭。霍布斯的回答就是契約和社會正義,羅爾斯在他的《政治自由主義》一書中也提到公共的和共享的政治理性。既然要尋求和平和捍衛和平,就要為自然立法,使人們擺脫戰爭的狀態,達到一種和平的狀態。唯一的方式就是放棄自己的權利,按照契約的精神享受權利和履行義務,建立公共權力,達成社會契約,這也就是霍布斯的“利維坦”的誕生;而國家便是政治社會保障公民自由的最有力因素。
二、洛克的自由思想
洛克的自由觀認為上帝在創造人類的同時,也就賦予了每個人同樣的權利。作為第一個對憲政民主思想進行全面闡述和提倡人的自然權利的人,洛克重視自由,捍衛人的生命、自由和財產,并且主張通過契約來保障人的自然權利。洛克不止一次的宣稱人是生而自由的,盧梭在他的《社會契約論》中,開篇便承襲了洛克的這一思想,并且這一思想也成了盧梭終身追求的使命。盧梭的很多的思想都是源于洛克的思想,當然這其中既有對其的傳承,也有改進之處。
前面提到霍布斯為了維護和找到人類共同的善即和平,提出社會契約和社會正義的初衷,強調每個人可以讓出自己的權利與力量,一遍締結社會契約。洛克其實也是主張在社會契約的形式下實現全體社會成員的自由和平等,最終捍衛人們的和平的生活狀態。相對于霍布斯來說,洛克將全體人們的兩種權利都在締結社會契約是交付了出去,也就是保護自己和懲罰他人的權利。洛克在他的《政府論》中提到:人們交出的這兩種權利也就是政治權力的來源。
學界通常認為洛克的是一種雙重的契約形式,一方面是政治契約,另一方面也是結合契約。也就是說人們一方面與他們中的一部分人訂立政治契約,同時人們之間也在平等和自由的基礎上訂立契約,分別形成了政府和政治社會。洛克的這一思想對確立自由主義理論起到了極其巨大作用,其理論貢獻不僅在于對民主和憲政分權思想的啟蒙,對于現代自由主義下的法治也有著積極的引導作用,這些珍貴的政治主張都可以在洛克的社會契約理論中看到雛形。
三、盧梭對近代自由思想的繼承與創新
筆者在前文中探討了霍布斯和洛克的自由思想,在關于國家、政治和契約精神的研究上,他們是一脈相傳。霍布斯對亞里士多德的自由觀進行了質疑和創新,洛克則在霍布斯社會正義和契約思想的指引下,找到了自己的契約形式;盧梭的契約理論又是站在對霍布斯的契約理論的基礎,對其進行直接的批判開始的創舉。在盧梭看來,一種合法的權利實際上應該是以全部的共同力量來衛護和保障每個結合者的人身和財富,每個人都參與契約的締結,人們之間相互平等的放棄自己的所有的權力,然后再平等的享有所有的權力,實現自己的自由。
霍布斯通過社會契約把所有權力轉交給一個組織或個人,讓他來代為行使,在霍布斯所構建的利維坦的國度里,自由只能寄希望于一個圣明的君主;而洛克的契約模式有始終保留了財產權、生命權和自由權,因此也就只能祈求一種不徹底的自由。這些都與愛彌兒的消極的自由大同小異,自由的程度都依附于社會的制度和政制的形式,甚至與經濟和人文環境有很大的關系。盧梭著力構建的理想的國度,也就是所有的契約的訂立者把所有的權利都毫無保留的移交出來,然后再由全體訂約者組成主權者來行使這些主權,而這種想法就正是人民主權理論。
盧梭的社會契約下所推崇的獨立的自然自由與洛克和霍布斯的契約下的統治關系是不同的。盧梭的契約理論具有自己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性就表現在每個人的權力都放棄了,都給了共同體,共同體再去保障每個人的權利。很明顯,盧梭對洛克和霍布斯的契約下的自由做了自己的重新的定義。在盧梭的契約模式下,人與人之間不再逃避不開那種原始的依附關系,因為在這其中,個人和集體的關系具有了獨特性:“對于個人,他就是主權者的一個成員;而對于主權者,他就是國家的一個成員。”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盧梭在他的表述中是想說明個人與全體的約定實際上也就是個人與其自身的約定。如果政治上具備了這樣的特點,那么個體的自由就真正的有了保障。
參考文獻
[1]Thomas Hobbes,On the citizen.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Richard Turk,Michael Silverthorne[M].New York,N.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21-22.
[2]霍布斯.利維坦[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121-122
作者簡介:
王永新,(1983-),男,漢族,研究生碩士,就職單位:中共瀏陽市委黨校,郵編410300,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中共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