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瓊
【中圖分類號】R473.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6-0036-01
白內障是常見眼科疾病之中,目前除手術以外尚無其他可行的治療方法。不過,白內障術后眼內炎也是極為棘手的并發癥,多發生于手術后的數天,其臨床癥狀表現為眼部強烈的疼痛、視野急劇下降等。雖然白內障術后眼內炎發生率并不高,但其造成的后果卻是極為嚴重的。一旦發生眼內炎,即便經過妥善的治療,也僅有少數患者能夠恢復視力,大多數患者均伴隨著視力喪失的風險。然后,實施白內障手術的目的在于恢復視力,倘若發生這種狀況,無疑會令患者極為不滿,甚至引發醫患糾紛。在此,本文從護理的角度出發,簡要談到了該如何預防白內障術后眼內炎的發生。
1 白內障術后眼內炎發生的原因
白內障術后眼內炎發生的原因大致可以分為內源性以及外源性兩個方面來看待。而從實際情況上來說,內源性眼內炎并不多見,大多數眼內炎均為外源性眼內炎,這也是本文所著重探討的類型。
外源性眼內炎所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即是外眼存在致病菌,如果手術過程之中的各項工作不夠細致,導致結膜、睫毛等部位所留存的病菌侵入切口,均有一定可能引發眼內炎。
其次是術中耗材污染的引出,由于術前未對手術所需器材進行檢查,導致污染的手術器械與患者咽部產生接觸,不僅會對手術進程造成影響,同時也會導致眼內炎的發生。
最后是消毒滅菌工作為達標的問題。比如未對潮濕的手術包進行二次消毒,未對手術所需器械、設備進行高壓滅菌,或是無菌技術操作執行不嚴格等等,此類不規范的操作均有可能導致眼內炎的發生。
2 如何從護理角度防范眼內炎的發生
首先,務必嚴格遵循醫囑,對外眼所存在的炎性疾病進行治療。就白內障手術而言,如患者患有結膜炎或是瞼緣炎,應當先接受治療,同時由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睫毛、結膜囊等予以清晰,對于部分存在淚囊的患者而言,可安排患者接受淚囊手術,在確認患者結膜囊分泌物無菌生長后,即可實施白內障手術,通過上述措施來有效降低眼內炎的發生率。
其次是嚴格執行各項無菌操作。首先,務必使用有認證的手術器材,并以細致、謹慎、科學精神實施無菌操作,在手術實施之前,對于眼內灌注液、粘彈劑、管道包裝等進行詳細的檢查。并觀察此類耗材有無破損,如果存在破損應當第一時間更換。除此之外,擴瞳藥以及表皮麻醉藥物也需定期更換,這是由于上述藥物均是有保質期的,同時保質期時間相對較長。在打開人工晶體包裝袋前,也需認真、詳細的觀察其中有無破損。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晶體在植入患者眼內前,不可接觸患者眼部其他部位,以此避免不必要的感染,部分微量藥液也需采用注射器保存,這一方法能夠有效防止因長時間暴露而招致的污染。
再次,是正確的消毒滅菌工作。在護理過程之中,務必嚴格遵循各項標準對滅菌效果進行關注,手術包不宜過于過大,也不一定包得過緊,以此確保中央部位的滅菌能夠合乎相關標準。此外,于手術保內放置標準的高壓滅菌指示卡,便于啟用滅菌包后,觀察滅菌效果是否合乎標準。如察覺手術包存在潮濕的問題,務必進行二次滅菌后方能使用??偠灾词且裱黜棙藴室约耙髮嵤┫緶缇ぷ?,以此避免術后眼內炎的發生。
最后,是在患者狀態最為理想的時候進行手術。對于高齡患者而言,在術前、以及術中均應格外慎重、小心。而對于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來說,可選擇適當的時機進行手術。糖尿病患者則應在血糖水平穩定時再進行手術,術前將血糖控制在8.0mmol/L為宜。對于部分存在泌尿系統感染、消化系統感染的患者應當施以治療,確認患者感染狀況得以控制后,方可實施手術。
總而言之,白內障術后眼內炎是極為嚴重的術后并發癥,具有較強的致盲性,為了有效防止該病的發生,就務必于術前、術中、術后加強各項護理操作,防止因耗材污染或是消毒滅菌不達標給患者所帶來的損害。除此之外,還需對消毒滅菌的實際效果進行嚴密的監測,讓患者在最為安全的環境下接受手術,并加強術前、術中以及術后的健康教育工作,始終遵循各項衛生要求,以最為周致的護理服務,防止眼內炎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