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珺
摘 要:影視字幕翻譯一直是影視作品翻譯的主要方式之一。字幕翻譯也為國內外文化傳播注入了強勁的力量。但是,由于受到各民族文化背景不同,語言表達方式和背景不同,國內字幕翻譯水平參差不齊,導致字幕翻譯存在許多難點和問題。本文針對國內電影字幕翻譯的現狀和特點,探究功能對等理論對于字幕翻譯的指導意義和字幕翻譯的原則,并對應動能對等理論的具體內涵找到合適的翻譯方法。
關鍵詞:字幕翻譯;功能對等理論;翻譯原則;翻譯方法
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影視在人們的生活中所起的影響越來越大。各國短片,電影以及電視劇傳入到中國不僅豐富了人們日常生活,也為各種文化的交流碰撞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但由于語言欠亨,大部分的觀眾還是要經過字幕或者配音等方式才能完整地觀賞國外的影視作品。字幕翻譯制作是影視翻譯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字幕翻譯與傳統翻譯大有不同,它具有自己的特色。在更加口語化和精細化的要求上,還要考慮到對白的長短和話語的節奏感。本文旨在討論功能對等理論在字幕翻譯中的實用性和常用翻譯方法。
一、國內字幕翻譯的現狀
就國內影視翻譯來看,我國譯制片翻譯歷史悠久。新中國成立之初,1948年9月,我國的“東北電影制片廠”(如今的長春電影制片廠)成立翻版組,開創了國內譯制電影先河。[1]在影視作品的翻譯中,字幕和配音是其兩大主要模式。但由于配音的制作時間長、價格昂貴以及人們會對配音片的聲畫出戲,所以字幕譯制片越來越受觀眾的歡迎。國內也已經出現許多優秀的譯制公司,比如,香港的嘉禾,上海電影譯制廠。這些都是集制作和發行為一體的大公司。
近些年來,由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影視字幕翻譯突然興起。出現了“字幕組”這一熱詞。字幕組的結構主要是一種自發的愛好者團體組織,這些愛好國內外影視作品且具有外語功底的人,按照興趣組成團隊,為自己喜歡的影視作品制作字幕,供網友觀看。所以我們在觀看國外電影時開頭或結尾都會出現“某某字幕組”制作,名字搞怪又新奇。目前,這些字幕組并不是以營利為目標的,所翻譯的影片大都是免費觀看。網絡字幕組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國內譯制片少,出于商業目的會有選擇地翻譯片子,或者是因為版權和影片尺度的問題會對作品進行刪減,所以一些愛好者會從國外回購片子,由本人或者請人翻譯并配上字幕。目前字幕組翻譯的譯制片在國內譯制片所占比重還是非常之大的,方便的同時又有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字幕組大多是非專業的愛好者團體,有時候為迎合網友觀眾的喜好或者是為了求速度,字幕翻譯難免會參差不齊,這種情況下難以避免會出現大量的錯誤。所以字幕組仍然是一個受爭議的群體。
二、電影字幕的特點
字幕通常是以文字的方式呈現在電影幕布的最下方,隨著演員對白開始,字幕就以一行或者兩行的文字板式出現。主要是協助觀眾理解人物對白以及非語言的具體信息。而字幕早期是用作讓無法了解影片內容的人提供便利,比如聽障人士和不懂影片源語的觀眾。[2]電影字幕且兼有日常口語化和內容豐富的特點,主要是因為電影貼進生活,題材和種類豐富。
影視語言具有五大特點:聆聽性、綜合性、瞬時性、通俗性和無注性。[3]由于以上五個性的存在,從而產生了影視翻譯所具有的別樣要求。這也就要求譯者對字幕進行反復揣摩,仔細研究,翻譯時做到通俗易懂,精簡干練。
而譯制片字幕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譯制字幕與電影中出現的人物對白并不是完全一致的,譯制字幕目的很明確,就是向非源語觀眾表達影片信息;其次,譯制字幕絕大部分是人物對白,但會傳達一些其他非語言的具體信息,幫助觀眾快而準地去理解電影;還有,譯制字幕更符合接受者觀眾的語言表達習慣。在開始翻譯之前,我們必須了解譯制片字幕所具有的特點,根據這些特點找到適合的翻譯指導理論和準確的翻譯方法。
三、功能對等理論對字幕翻譯的重要性
尤金·A·奈達以語言學的角度為突破點,根據翻譯的實質,提出了著名的"動態對等"翻譯理論,即之后的"功能對等"。他在進行《圣經》的翻譯過程中總結出功能對等理論,而這一理論也是與當時大部分人支持的翻譯論差異很大。而“翻譯功能對等理論”并不是一次就成功了,也是經過奈達反復斟酌以,探究得來的結論。其實兩種術語并沒有實質上的差別,此點奈達在《從一種語言到另一種語言:圣經翻譯中的功能對等》一書中的序言中強調過。[4]
奈達有關翻譯的定義指明翻譯不僅是表層方面的詞匯意義上的對等還包括語義、風格和文體的對等,翻譯傳達的信息既有表層詞匯信息也有深層的文化信息。"動態對等"中的對等包含四個方面:1.詞匯對等,2.句法對等,3.篇章對等,4.文體對等。[5]翻譯的目的就是讓目的語的接受者能夠與源于接受者所產生的感受一致。這就是所謂的“功能對等”。功能對等不僅僅是強調了語言層面上的詞匯、語句和篇章的對等,還強調了語義,修辭,文化等方面的對等,而字幕翻譯最基本的是翻譯出人物對白的內容,更重要的是翻譯出對白的隱含意義。功能對等理論在強調內容和形式對等的同時,注重強調語用平等。
字幕翻譯是屬于文學翻譯之一,與其很相似,卻又是特別的存在。不同之處是,影視作品翻譯更具有靈活性。影視本身就是集聲畫為一體的作品,語言更加貼和生活,樸實且具有感染力。所以字幕翻譯也要求能夠通俗易懂,以方便觀眾理解和觀看。而影視中的字幕,畫面,聲音都是快速過過,評論一部影視作品的好壞,完全是看觀眾的反應。所以這就要求字幕翻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能夠讓觀眾在聽不懂的情況下,借助字幕也能夠獲得與原語觀眾同樣的觀感。這也就說明了在字幕翻譯中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指導意義十分重大。所以,在處理字幕翻譯中的一些問題時,不妨嘗試用功能對等理論作為指導理論去探究。
四、功能對等理論指導下字幕翻譯的翻譯原則
(一)言簡意賅
由于電影字幕具有瞬時性,每句臺詞都是一閃而過,語速也是跟我們日常說話一般,所以字幕翻譯也是要求在簡潔的基礎上進行翻譯。譯者要在最短的時間力求表達出每句話的完整意思。要注重信息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而不是逐字一一對應,做到言簡意賅。而在最短的時間里用盡可能少的話語去完整表達對白內容,這十分考驗譯者的翻譯功底,也要求譯者要具備很強的處理文字的能力。能夠將每一句臺詞的含義很完美地體現出來。
(二)把握風格
影視作品被劃分為各種類型:喜劇片、文藝片、悲劇片、科幻片......。在進行譯制前譯者首先要對自己要翻譯的片子的風格有明確把握,不同風格的片子要用不同的視角去理解;其次抓住影片所要傳達的中心思想和主流情節,對其進行解剖升華;再者對人物角色進行深入分析,推敲,抓住每個人物在電影中的定位和話語特色,并不是悲劇里面都是苦情的角色,肯定也有帶有喜劇性色彩的人物。這要求譯者在進行翻譯之前一定不要急于下筆,要多番觀看,多番揣摩。由此也看出譯前工作要準備充分。
(三)尊重作者
翻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就是準確,翻譯目的就是讓觀眾可以體會作品所要闡述的意境。但是由于語言表達習慣不同,民族文化有所差異,所以在翻譯時難免要對一些臺詞進行改動,但是在改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改動的前提就是尊重作者,也就是尊重電影臺詞所表達的意思,盡可能地忠實于原文。每一部作品都是編劇和導演的心血之作,所以在字幕制作的時候最緊要的就是尊重作者,并完整地將作品呈現給觀眾。
(四)專業化
無論是哪一種風格的影視作品都會有許多專業性話語。這一點體現在方方面面,比如說專業術語,人名,地名,縮略語。這些都是每部電影都會存在的,值得注意的翻譯問題。對于像人名,地名,有些是已經有約定俗成的譯法,譯者不能隨意改變。而縮略語是一個很重要的翻譯點,像英語縮略語數量十分巨大,常知的還好,但是碰見不常見的,如果翻譯不準確,直接會誤導觀眾。所以譯者在遇到這些問題時一定要拿出秉承專業化原則,通過各種渠道查詢,以求最準確的譯文。
五、功能對等理論指導下字幕翻譯的常用翻譯方法
(一)歸化
歸化是影視字幕翻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字幕翻譯是為了體現影視作品的內容,服務對象是譯制片的受眾。影視翻譯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傳播方式,一定要考慮到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所孕育出來的語言的個性。字幕翻譯時運用歸化手段對語言進行處理,既能夠不損壞原作品所給的文化內容,所賦予的意境,又能夠符合漢語的語言特色。
(二)增補
增譯法是翻譯是常用方法之一,是指在譯文中添加原文表面上所沒有的內容,為的是更好的再現原文所蘊含的思想內容,避免直譯過程中所產生的語句不通暢,表達含糊的問題。由于影視語言較口語化,相比其他翻譯作品而言,人物對白會較為簡單。以俄語電影為例,人物對白中通常會省略動詞,以簡單的名詞堆積成句子。[6]但是翻譯成漢語,必須將重要的動詞補充出來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句子。翻譯時也常常會遇到一些詞或詞組,需要進行一些補充,有時只需補充幾個詞,有時則需要補充成句的話。但是在翻譯的過程中不能隨意增補,這樣會導致譯文繁瑣,甚至是扭曲了原文的真實含義。
(三)減略
影視字幕翻譯受到時空制約性的限制,講究聲畫一致。字幕通常在屏幕的下方,也有一定的字數限度,通常為一行,每行不得多于13個字。字數的限制也就要求譯者要把握原文的核心思想和主要信息,用有限的數字表達最準確的意思,因此簡略是字幕翻譯最常用的方法。同樣,在漢語中簡練表達是最常用的表達方式,正如漢語中的一句俗語“廢話不多說”,用最少的字表達最完整的意思。這里說的減略譯法分為減譯和省略。在英劇漢譯時,會遇到許多語氣詞,助動結構...其中有許多省略掉并不影響句子的完整意思。省略的同時也符合字幕字數限制。減略法中常用的就是漢語四字詞組的運用,一句長長的英句,在漢語總可能用四字詞組便可表達充分且干練,還能夠增加原文的修辭美。要注意的是,簡略雖然是對內容的濃縮,但不是意思的縮減,所以在運用減略的同時要確保譯文觀眾和原文觀眾達到同樣的觀影感受。
(四)轉換和調整
轉換是句子中詞類,句子和語序的轉換調整。因為原語和譯語兩種語言遣詞造句的習慣有所差異,所以需要根據譯語的表達方式來進行調整和轉換。拿英語來說,英語句序比較自由,在日常對話中通常是主從句倒置,即使按順序翻譯也能看懂,最大的問題是不符合漢語的表述習慣。而轉換也主要分為兩種主要類型:詞類,成分的轉換;句型的轉換。比如說,把名詞譯為動詞,名詞譯為形容詞;狀語和定語互換;肯定句轉成否定句;單句譯為復句....轉換譯法的出現也是說明了在進行字幕翻譯的時候不能僅僅拘泥于原文的形式,要在準確表達原意的同時,注重符合譯語的表達規范。關于語序的調整,是針對于外文復合句的處理,通過對句式結構的調整使字幕變得簡單易懂。字幕翻譯時更是要調整語序,方便觀眾更好地了解影視內容。
(五)釋譯
由于東西文化差異大,所以在影視作品翻譯的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就是能否將源語影視片中所蘊含的獨特民族傳統文化有效地傳遞給廣大的譯語觀眾。[3]這就要求要合理、準確地運用釋譯翻譯方法。也就是說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可以在不違背原文本身意思的同時,可以有補充性的翻譯。比如說,有時候電影會出現某些人物,臺詞或者場景涉及到一些特殊的文化背景,電影臺詞中也會有一些別具一格的表達方式。如果翻譯時不對其進行補充解釋,譯入語的觀眾可能會對這些對白所表達的內容疑惑不解。
六、結束語
影視的字幕翻譯不是死板的,是張弛有度的,是聲音,畫面,情感的一致體現。人物對白也是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語言通俗易懂。要抓住字幕的特點,結合功能對等理論,遵循翻譯原則找到合適的翻譯方法,從而將字幕翻譯最完善化。
參考文獻
[1]杜志峰,李瑤,陳剛.基礎影視翻譯與研究[M].中國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2--7.
[2]麻爭旗.影視譯制概論[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114-131
[3]錢紹昌.影視翻譯──翻譯園地中愈來愈重要的領地[J].中國翻譯,2000(01):61-65.
[4]侯嘉樂.功能對等理論在電影字幕翻譯中的應用[J].劍南文學:經典閱讀,2012,21(12).
[5]譚載喜.新編奈達論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9:30-47
[6]王育倫.俄漢翻譯理論技巧[M].電子工業出版社,1985:128-261
[7]許聰,江濱.功能對等理論在《毒液》字幕漢譯中的應用探討[J].才智,2019(24):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