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爾肯江·阿布都克熱木 吐爾遜江·白克力
【摘? 要】通過對我國流動人口特征的分析,以及對流動人口艾滋病高危因素現狀的分析,提出關于流動人口艾滋病危險因素的相關建議,為降低流動人口中艾滋病的感染提供參考。
【關鍵詞】流動人口;艾滋病;危險因素;建議
【中圖分類號】R1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6-0066-02
1 引言
艾滋病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主要是對人體的免疫系統造成破壞,使人體失去免疫功能。據此,人們會更加容易感染各種疾病,發生惡性腫瘤等,而且該病的病死率較高。艾滋病的潛伏期很長,在這個階段沒有任何癥狀發生,與健康人群無異。該病在青年階段發病較多,傳播方式主要是與患病者的血液、精液、尿液和乳液等直接接觸傳播。
2流動人口的人口特征與定義
流動人口在我國是指離開了戶籍所在地的縣、市、直轄區,以生活或工作為目的,到其他地方居住的成年育齡人員,但目前尚無明確、準確和統一的定義。就我國而言,人口流動主要是由農村流向城市,由經濟較落后的地區流向經濟發達地區,由中西部地區流向東部沿海地區。到2016年,我國共有流動人口2.45億,其中85.6%左右的都是農村人口。流動人口中多數文化程度較低,初中文化程度的有一半以上,而且多數年齡偏大,以農民工為主,主要從事建筑業、制造業和服務業,其中建筑業以男性為主,服務業以女性為主。流動人口的收入一般用來貼補老家的家用,夫妻一起外出的較少,一般外出的都是家庭的男勞力。流動人口多居住在用人單位的集體宿舍或自己租房,招收夫妻工且為夫妻工提供住房的單位很少,而且用人單位沒有托兒所,這造成了大批量夫妻分居、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的出現,逐漸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3流動人口中艾滋病高危因素的現狀
3.1對艾滋病相關知識的了解欠缺? 流動人口出現的根本原因就是人們希望前往經濟發達地區賺取更多的錢,因此流動人口多數忙于工作,沒有時間了解艾滋病的相關知識。據調查,流動人口中對艾滋病相關知識的知曉比例在2/3左右,其中傳播途徑類知識的知曉率更高一些。還有的研究調查說明傳播途徑知曉率為85.91%,非傳播途徑知曉率為59.80%。這些不同可能是基于樣本抽取的地區和時間斷面的不同。因此可以說,由于我國長期的艾滋病宣傳力度,使我國的艾滋病知識知曉率有所提高,但流動人口中仍有一部分不了解艾滋病,對艾滋病存在誤解,因此出現歧視和恐懼艾滋病的現象。對于這方面來說,流動人口的年齡、性別、職業和來源地等都是影響艾滋病知識知曉率的因素。
3.2流動人口高危行為與艾滋病的關系? 流動人口存在的高危行為主要是各種性行為,包括臨時性、雙(多)性、商業性性行為等。因為流動人口群體基數較大,流動性高,這會使得攜帶者對流入地、流出地、流經地包括坐過的交通工具等,都產生影響。而且在流動人口中,觀念相對開放,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心較弱,價值觀存在一定扭曲,因此發生性行為的比重較大,這給艾滋病的傳播和流行形成了一定的有利條件。
3.3流動人口流動動態與艾滋病的關系? 通過長時間對艾滋病動態監測的結果顯示,流動人口占據艾滋病感染總數的70%左右,在某些地區或某個時間段可能還會更高一些。這說明流動人口的流動動態是造成艾滋病發生的主要因素,這并不是因為流動人口的流動性強、流經地點多,而是因為在這個流動過程中,流動人口出現的高危性行為十分頻繁,這是艾滋病傳播的決定因素。以非洲為例,流動人口的出現和性混亂時引起非洲艾滋病傳播的主要因素,也是當地艾滋病的發生從城市擴散到農村,從高發區向低發區擴散的基礎。再加上有的人對艾滋病的錯誤認知,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后,因害怕被歧視而不敢暴露出來,也不敢再原住地停留,這也是引發艾滋病的發生率越來越高的因素。
4關于流動人口艾滋病危險因素的相關建議
4.1加強對危險因素的研究? 流動人口的艾滋病危險因素較多,包括艾滋病知識知曉率低,艾滋病危險性行為較多,艾滋病高危行為的存在(吸毒、同性性行為等),人群的性病感染率以及缺乏性病預防知識等,而流動人口的流動性提高了這些因素對艾滋病的發生的影響,是艾滋病的發生情況更加復雜。對這些因素進行研究,研究危險因素的地區性特點,在不同地區分布的特點,在不同地區流動的規律,以及流動人口作為橋梁傳播艾滋病的模式等,經過這些研究可以針對性的對流動人口進行管理,降低艾滋病的發生。另外,還要對不同職業流動人口的艾滋病易感因素進行研究,理解不同職業流動人口對艾滋病服務的不同需求。
4.2加強流動人口感染者的管理? 流動人口管理部門可以聯合疾病防控中心等部門,在不同地區之間建立流出地和流入地的動態監管體制,加強對流動人口感染者的身體狀況監管,在計算機技術的基礎上建立電子就診卡,伴隨流動人口感染者終身,使其在任何流動地方都可以享有后續治療服務。另外還要與政府部門和衛生部門合作,保障流動人口感染者的合法權益,使其能夠得到及時的救治;還要督促流動人口定期進行身體健康檢查,及時發現艾滋病的潛在病情,及早治療。另外,可以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管理,嚴格打擊涉毒涉黃的人口和行業,在艾滋病高危地區加強對人體健康的檢查等。
4.3加強艾滋病相關健康教育 對于流動人口艾滋病的危險因素,政府和衛生部門需要加強相關艾滋病基礎知識的宣傳教育,向普通民眾普及艾滋病知識,包括病因病機、傳播途徑、治療手段、預防措施等,尤其點名危險性行為對艾滋病傳播的促進作用,提高民眾尤其是流動人口對于艾滋病知識的知曉率。另外還要提高社會對艾滋病的正確認識,營造尊重流動人群的和諧社會氛圍,消除對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視,通過積極落實相關政策法規和艾滋病防治策略,保證流動人口享有和當地群眾平等的待遇,提高流動人口對艾滋病的抵抗力。
5結語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 流動人口數量越來越龐大,并且有隨著城鎮化發展而增加的趨勢。艾滋病感染者在我國的出現也在持續增長,而且很多地區是以流動人口為主。因此,政府和衛生部門需要關注流動人口在艾滋病傳播中起到的作用,采取控制措施,控制流動人口的感染可能,從而減少艾滋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許國峰.流動人口艾滋病危險因素研究現狀[J].菏澤醫學專科學校學報,2015,27(4):88-91.
[2]趙鳳霞,王曉春.中國流動人口艾滋病危險因素研究進展[J].中國艾滋病性病,2010,16(3):33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