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鵬德
摘 ? 要:伴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們對建筑行業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認知。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影響著城市現代化的建筑水準。近幾年,大型高層建筑拔地而起,對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更強的專業性、更高的安全質量標準、更復雜的制造工藝等。文章重點闡述了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問題,并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建筑工程;措施分析;項目管理;安全質量
1 ? ?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問題探析
建筑行業在飛速發展的同時,由于其本身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存在著很多管理上的漏洞。因此,為了保障施工質量和安全,必須優化工程管理,保證其科學有效地高速運轉。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項目工程合同亟待管理
項目工程合同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管理合同是否合乎規范影響著施工質量。因此,項目工程管理合同不符合規范會導致施工問題層出不窮,也會嚴重影響到項目工程條款的落實,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施工質量。
1.2 ?建筑工程施工缺乏科學的監管
目前,在我國的建筑施工管理中,基礎設施建設逐步趨于完善。監管工作有了一定的進展,但仍然存在著缺乏科學監管等問題。建筑企業的增多使建筑行業的競爭日趨白熱化,很多企業片面地追求利益最大化,降低了施工質量,片面地追求施工速度和進度,使得施工安全質量問題頻出、偷工減料現象的存在,從而埋下安全隱患。
1.3 ?工程管理的重視程度不足
由于我國建筑工程發展起步較晚,還未形成專門的管理方案。在很多單位施工的過程中,并沒有真正重視管理工作。總體管理工作的發展相比建筑工作的發展是落后的,并且效率低,工程質量不能得到較好的保障。
1.4 ?施工管理秩序混亂
從我國施工企業的組成來看,從事施工管理的人員結構不合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有些人身兼數職,既要承擔安全工作,又要負責其他工作,甚至會出現重復管或沒人管的現象。
1.5 ?安全管理意識薄弱
很多企業并沒有真正意識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另外,管理人員多數也是非專業,更有一些企業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進行違規操作,一些管理人員也會袒護企業的不當行為。管理人員并不能夠甄別施工現場的安全風險問題,并及時排除隱患,此方面能力有所欠缺。
2 ? ?建筑工程管理方面措施分析
2.1 ?加強施工項目合同的管理
對項目施工合同分類管理,并嚴格遵守施工規定、按照科學的建筑標準執行、貫徹落實合同內的相關管理規定。總結常見的合同管理問題,并逐一提出解決對策。遇到施工過程中的各種資金問題和沖突,要根據合同管理的規定,與第三方進行溝通,以減少經濟損失,使施工質量得到更好的保障。
2.2 ?科學地進行建筑工程施工監管
建立科學的管理組織構架,以達到高質量的施工效果。根據具體施工項目的條件和特點,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優化施工技術和資源配置,有效地做好進度控制和成本控制。最大化地發揮管理職能效應,按照國家及地方政府的相關規定,科學地進行技術管理控制。
2.3 ?加強工程管理的重視程度
在具體的施工操作中,必須秉著安全為先的原則。保證施工現場的人身安全、施工設備安全。在安全施工的基礎上,提升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展開定期的培訓考核。強化管理人員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通過施工管理,保證施工工作有條不紊地順利進行。組織建立安全管理團隊,分項目進行管理。健全管理政策方針,完善獎懲制度。從施工設備上來看,應該指派專業的人員定期對設備進行檢查、報備。及時篩查安全問題和隱患,盡可能最大限度地發現風險,并消除一切可能的風險因素。
2.4 ?建立良好的施工管理秩序
施工管理秩序貫穿整個施工環節,是人們重視的關鍵。建立施工標準,要求每位施工人員嚴格按照施工規范進行具體的細節操作,也向每位施工管理人員敲響警鐘。對于重點施工部分要采用特殊化對待的方式,落實崗位責任制,成立專門的管理部門,杜絕身兼數職的現象,做到固定崗位固定人員安排。
2.5 ?提高全體施工人員安全管理意識
加大宣傳力度,時刻強調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分析企業在施工過程中遇到的關鍵問題,并酌情做好前·期的質量監管、中期的質量調研以及后期的質量檢查。抓好常規性的施工安全教育工作,保證每一個細小的環節都遵循安全生產的原則。思維方式要從“企業要我安全”轉變為“我要安全”,建立多樣化的安全管理模式。
3 ? ?結語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建筑的需求在增加,建筑的形式也日趨多樣化,表現為住宅,商業樓等。但建筑安全事故發生的頻率依然沒有降低,帶來的安全隱患不容忽視。主要表現為:安全管理缺乏科學監督、安全管理重視程度不足、安全管理秩序混亂等。因此,需要切實做好安全施工管理工作,有效地提升安全施工管理的水平。
[參考文獻]
[1]秦強.淺析建筑工程技術及施工現場管理[J].商品與質量,2016(13):20-22.
[2]袁大偉.建筑工程項目的現場施工管理[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6(5):122-123.
[3]胡強.談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的現場管理[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16):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