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夏 朱華銀
摘 ? 要:農業產業化是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的必由之路。三農問題關系到中原經濟區建設全局,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中,農業高職院校作為農業專門人才以及職業人才培養的承擔者,應該抓住契機,助推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文章指出當前農業高職院校在助推農業產業化集群中的優勢、不足之處,進而提出助力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的對策,探討農業高職院校助推農業產業集群發展之路。
關鍵詞:農業高職院校;助力發展;農業產業化集群
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關系到現代農業體系建設,農業產業化是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的必由之路。農業產業化集群是農業產業化向集群規?;l展的高級階段,以農業資源優勢為基礎,以若干個涉農經營組織為主體、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支撐、以相關服務機構為輔助、以加工集聚地為核心,圍繞農業相關產業發展種養、加工和物流產業,形成上下游協作緊密、產業鏈條長、帶動能力強、綜合效益好、規模較大的生產經營群體。推進農業現代化集群進程中,農業高職院校作為農業專門人才以及職業農民人才培養的承擔者,應該抓住契機,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人才優勢、技術優勢,助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
1 ? ?農業高職院校在助推農業產業化集群中的優勢、不足之處
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集群有利于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帶動農村經濟轉型、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和層次。農業產業化集群與以往農業產業經營根本區別在于發展方式的不同,集群式發展要求種養殖、生產加工、科技研發、營銷售后環節的高度集群,規模化集群產業鏈條長、附加值高,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有利于實現農業綜合效益的提升和農民持續增收,協調城鄉區域經濟發展。集群式發展的核心是知識和技術的集中,關鍵是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的科技文化素質。實現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必須要有一大批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進程的農業技術人員與之相配套,培養“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村實用人才,造就職業農民,完善“公司+農戶+專業合作社”經營模式,推動農業產業化集群的持續高效發展。農業高職院校作為農業專門人才以及職業農民人才培養的承擔者,為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培養大批專業技術人才,有利于促進農業科學技術的迅速推廣、有利于促使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有效轉移,同時,能夠為農業產業化培育一批示范基地。
由于地域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我國農業從業人員普遍存在農業技術水平不高、農業企業經營管理意識落后等問題,特別是中原地區,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農產品大都是初級產品,附加值低、競爭力弱。許多農產品表面上看來供過于求,實際上加工能力低,制約了產品的儲運銷售和轉化增值,使得農產品競爭力不強,其中的關鍵因素有科技含量低和農業產業人員科技文化素質、職業素質偏低。這些問題的存在是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的阻礙。為此,農業高職院校應當積極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密切校企合作,不斷拓展發展思路,加強社會化協作,實現農業產業化集群和農業高職院校辦學教育的共同發展。
2 ? ?解決農業高職院校助推農業產業化問題的對策
2.1 ?以新型課程改革為抓手,順應現代農業發展趨勢
高等職業教育育人目標是培養理論和實際緊密結合的高素質勞動者。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是一個完善的系統,農業高職院校應在宏觀上確定戰略目標、教育層次、專業結構、學校專業布局。通過制定政策,掌握農業高等職業教育投資總規模、增長比例。具體來說,必須在涉農專業課程改革上下功夫,調整課程設置,培養適應現代農業體系的高素質職業農村工作者。緊跟現代農業發展進程,有針對性地根據農業產業化集群的要求,在專業設置上與之相配套。比如,近年來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迅速,以產業鏈順序出現了種植、保鮮、貯藏、加工、包裝、農機維修、市場營銷等專業技術人才結構短缺現象,農業職業教育要根據產業鏈條的特點,及時準確把握產業發展信息,有針對性地設置專業,增設相關課程,強化農業生產各個環節的課堂教育,提高學生對農業集群式發展的認知水平,使之適應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步伐,為產業集群發展提供人才支持,更好地為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服務。
2.2 ?密切校企合作,加強社會化協作水平,開展定向式培養
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的核心是龍頭企業,龍頭企業在整個集群發展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整個生產、加工、銷售鏈條都在圍繞著這些龍頭企業進行。高等專業教育為企業提供人才和技術、為企業發展注入活力。因而,加強農業高職院校和企業的深度合作,直接按照企業要求,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辦學方向,為企業定專業、定人才、定崗位培養實際需求人才。農業高職教育與農業高新技術企業緊密合作,以產學研為平臺,開展校企全方位合作,積極開展送教下鄉、培訓下鄉、技術下鄉,組建農機科研創新團隊,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這樣不僅能夠促進農民增收,還能更有效地推動農業創業項目的發展、培養提高“雙師型”教師專業技能、幫助現代農業科學技術推廣,實現高職教育和協作企業乃至農業產業化集群共同發展。
2.3 ?大力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構建長效職業教育支撐體系
農業高職院校擔負著為廣大農村培養高素質現代職業農民的重要責任,是構建現代農業產業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高職院校應抓住契機,創新服務“三農”,加強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和技能培訓。擴大實用技術培訓面,增強全社會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共識,積極整合社會資源,提升培訓質量,緊密結合全省各地農村不同的區域經濟和產業化發展特點,以創新培訓為中心,積極探索創業培訓模式,有針對性地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育行動,建設一些特色項目,實現技能教育與實用技術教育相結合,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進而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資源在農業生產中的利用效率,以生產出更好的、適應市場需求的農產品,滿足社會需要。農業產業化集群注重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離不開大量的農業技術指導人員和推廣人員。
此外,學校應加強畢業生的農村就業的指導和服務,動員全社會力量支持大學生創業。
學生在校期間,要加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學生的求職擇業和職業發展提供導向,要盡早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職業生涯規劃的教學應著眼于學生自我認知能力、自我肯定能力等各項能力的培養,同時還應在職業生涯實踐中得到提高與強化。學校對于學生就業的信息、就業的技巧以及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設計,要配備專門的指導教師,不論是在校期間還是學生實習就業期間都要進行積極的指導和服務。幫助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讓他們看到農村發展的廣闊前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完善服務體系、引導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學校要開展創業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學校要建立和畢業生長久的聯系,建立畢業生檔案,通過技術指導、智力資源支持以及靈活廣泛的信息渠道,鼓勵支持畢業生獨辦、參與合辦經濟實體、農業合作社。高校要抓好創新創業教育,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提高教育師資水平,支持大學生的創業創新,創建大學畢業生農業創業支撐體系,融合投資、項目、信息等多種資源,從資源、信息、服務等多方面給予創業者支持,搭建畢業生創業者和社會各界間的溝通平臺,降低高校畢業生創業風險,有力支撐大學畢業生在農業方面創業。
3 ? ?結語
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對于推動傳統農業轉型發展,進一步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協調統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農業高職院校要進一步改革創新,拓寬教育辦學思路,緊密聯系當前農村工作實際,為農業產業化集群的發展提供強大可靠的智力人才支持,以推進農業的長效發展為己任,爭做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先鋒。
[參考文獻]
[1]楊凌云.新時期高職院校助推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7(14):62-64.
[2]吳貴明.論利用高職教育力量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J].恩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綜合版),2005(2):1-4.
[3]劉征.農業高職教育促進農業產業化對策研究—以湖南省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07(28):66-67.
[4]吳濟慧.論農村職業教育與農業產業化的互動關系[J].職教論壇,2006(6):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