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公共文化服務不斷完善的背景下,還要對廣大農村地區的體系建設過程中存在的滯后問題充分的重視,現階段城鄉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仍舊存在合理性欠缺的方面,讓城市和城鎮之間的文化建設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性。因此本文通過對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文化發展作為立足點,給出精準扶貧的科學建議,旨在讓涼山地區走向富裕的道路。
【關鍵詞】:涼山彝族自治州 文化 扶貧
近年來國內的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不斷的向前發展,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不僅僅有效的豐富了社會民眾的生活文化,同時對于城鎮居民的精神需求也進行了有效的滿足。在公共文化服務不斷完善的背景下,還要對廣大農村地區的體系建設過程中存在的滯后問題充分的重視。現階段城鄉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仍舊存在合理性欠缺的方面,讓城市和城鎮之間的文化建設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性。對于涼山彝族自治州地區來講,對于群山之中,民眾生活還較為貧困,因此在對涼山彝族自治州地區開展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也有著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基層領導干部認知不足和重視不足、投入不足等,還存在不能夠充分發揮文化基礎設施的作用性等,因此要對其進行有效的提升以后,才能夠讓其走上富裕的道路。
一、全面摸底,準確把握村民需求
在對農村城鎮文化建設發展的過程中,不能夠僅僅從硬件的方面來對其實施城市化的改變,要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城鎮化和現代化建設有機的融合,使用先進的文化來對農民群眾的思想進行有效的引導,讓農民群眾能夠在思維的層面上不斷的提升,同時在生產技能上與城市的生產運營模式有機的契合,進而將涼山特色的文化產業不斷的向前推進。農村文化建設如果脫離農民的生活和需求,再多的資金投入,再高檔、完備的基礎設施建設,都不能真正激起農民的興趣,從而造成資金的浪費,設備的閑置。因此,文化扶貧要以農民的實際需求為突破口,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走訪等形式,征求村民意見,根據農民的實際需求來開展文化建設。首先在政策宣傳時,要對關系農民切實利益的,農民群眾普通高度重視的土地確權頒證、農機具補貼、農產品補貼、等各種惠農政策進行宣傳,通過宣傳,讓廣大農民群眾了解政策的同時,激發內生動力,增強發展的積極性。除此以外,還要不斷加強衛生知識的普及宣傳。目前,農村民眾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其對于衛生知識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可以通過對行政村的喇叭和宣傳欄等載體,進一步加強衛生知識全面的宣傳,可以將宣傳的內容側重于“禁毒防艾”、癌癥的預防以及流行傳染疾病等,全面提升村民衛生意識,為進一步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促進特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現代社會是信息化、網絡化的社會,在對農村先進文化發展中,能夠讓農村地區的創造力和凝聚力不斷的增強,對于農民群眾的思維轉變給予有效的引導,讓其生產的發展模式得到全面的改變。充分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充分發揮農村傳統文化和資源的特征,讓農村文化和觀光農業以及鄉村旅游等有效的融合,利用休閑度假村和歷史文物古跡,以及農家樂等,為文物古跡和生態田園風光注入靈魂,全力打造非物質特色文化產業項目,讓民眾能夠將不同區域和民族,以及習俗等方面的傳統特色文化,帶到新農村發展中來。此外,還要將物質資源和農村文化有效的配置,將其效益最大化,讓新農村的文化產生質轉變,讓其朝著專業化、市場化、規劃化和產業化方面不斷的發展,進而將農民群眾的收入水平全面的提升。
三、要突出主體,促進內因外因的相融互促
將幫扶機制作為立足點,繼而激發涼山彝族自治州民眾的主人翁意識,增強內生動力。通過利用先進地區政策的復制和文化服務的購買等方式,充分結合涼山地區實際,構建出相應的文藝組織,例如民歌隊、腰鼓隊、朵樂荷隊等,將文化中心和民間文化藝術的魅力有效的傳播。還可以將農閑時期和節假日等時機充分利用,將農村群眾有效的組織起來,開展相應的特色文化活動,讓廣大的涼山彝族自治州農民群眾能夠充分的參與其中,進而讓“三農”文化建設朝著可持續發展方面不斷的發展。
四、發展農村先進文化,助推精準扶貧
在發展涼山彝族自治州地區的先進文化的過程中,要著力提升農民群眾的整體素養,“扶貧先扶志”是扶貧攻堅工作的基石。首先,要不斷完善對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立足以政府作為主導的背景,繼而以鄉鎮為基礎,行政村為核心,有效構建鄉鎮文化站點和文體活動中心等,同時還要全面完善農村放映機制,讓傳統媒體傳播的短點得到有效的補充。其次,要將農民群眾的科技教育和文化建設進行有效的整合,讓農民群眾的創新和創業能力不斷的增強。在開展扶貧攻堅工作的過程中,核心要素是人,也就是要增強人的素養和綜合能力。所以在開展工作的期間,就要將農民群眾的勞動技能提升置于核心,依照現代“三農”發展的特征,將技能培養的力度不斷的加大,繼而全面的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同時還要將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和民族文化建設有機結合,定時定期的召開農村文化建設的會議,讓工作的重點成為會議的核心,為未來的發展指明方向,擬定科學的工作目標,才能不斷加快農村文化建設的科學化腳步,構建出與涼山彝族自治州農村地區相契合的服務機制。此外,還要解決好對農村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實施針對性強的就業技能培訓,培養出大批能夠緊跟現代社會腳步的農村群眾。
三、結語
總體來講,在對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文化建設過程中,不僅僅要將現代科技和涼山農村文化進行有效的融合、創新,以此滿足涼山地區民眾對于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還要將涼山農村地區的文化推向全國,讓全國能夠對涼山農村地區的優秀文化充分的認知,進而感受到涼山農村文化對于全國文化的影響,才能夠在精準扶貧的道路上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國旭.精準扶貧的難點、對策與路徑選擇[J].新農村:黑龍江,2017,11(2):116-117.
作者簡介:潘學林(1991.07.16),男,彝族,四川越西,大學本科、四川省越西縣瓦普莫鄉人民政府、團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