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賽平
摘要:目的:探討低分子肝素聯合潑尼松治療腎病綜合征的療效。方法:選擇91例腎病綜合征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6例、45例,對照組給予環磷酰胺與醋酸潑尼松治療,觀察組給予低分子肝素聯合潑尼松。結果:觀察組緩解率為93.48%高于對照組的75.56%(P<0.05);觀察組APTT、PT、ALB水平高于對照組,Pro、Scr水品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低分子肝素聯合潑尼松治療腎病綜合征可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增加凝血酶原時間。
關鍵詞:低分子肝素;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環磷酰胺;潑尼松
研究表明,腎病綜合征患者腎臟損傷程度與其體內凝血因子Ⅺ、Ⅸ水平較高及血液高凝程度有關。因此,改善血液高凝狀態對治療腎病綜合征有重要作用。低分子肝素是一種生物利用度較高的有效抗凝藥物;激素是治療腎病綜合征的常用藥物,但單用激素治療效果往往不佳,常需聯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我院對腎病綜合征患者給予低分子肝素聯合潑尼松治療,本文對其效果進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選擇我院2016年6月~2018年11月收治的91例腎病綜合征患者,均符合《內科學》中腎病綜合征的相關診斷標準,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均排除凝血功能異常、嚴重心肝功能障礙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6例、45例。觀察組46例中,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齡21~63歲,平均(47.83±3.35)歲,病程4個月~16年,平均(4.24±0.87)年;對照組45例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齡22~64歲,平均(47.92±3.42)歲,病程5個月~14年,平均(4.12±0.73)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醋酸潑尼松口服,40 mg/次,1次 /d,早餐后服藥,12 周后改為 15 mg/次,1次 /d;同時環磷酰胺2~3 mg/kg口服,2次 /d,總劑量<8 g /d。觀察組給予醋酸潑尼松口服,方法同對照組,同時給予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深圳賽保爾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60191)皮下注射,0.5 ml/次,1次/d,連續治療4周。
1.3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比較兩組ALB(血清白蛋白)、Pro(尿蛋白定量)、Scr(肌酐)、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PT 凝血酶原時間。療效標準,完全緩解:SCr正常,ALB>35 g/L,24 h PRO 定量 <0.3 g;部分緩解:SCr 基本正常,24 h PRO ALB 30~35 g/L,24 h PRO 定量0.3g~0.5 g;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輸入SPSS17.0軟件包,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 χ2檢驗。
2 結果
2.1兩組相關指標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前各項評分無明顯差異,治療后,觀察組ALB、APTT、PT高于對照組,Pro、Scr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緩解率為93.48%高于對照組的75.56%,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5.61,P<0.05)。見表2。
3 討論
腎病綜合征患者常伴有血液高凝狀態和血栓,其機制為:由于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血液中蛋白質、抗凝因子、纖溶分子等分子量較小的分子隨尿液丟失,而分子量大較大的凝血因子則不易丟失;血液中蛋白質減少,肝臟代償性合成增加,凝血因子Ⅴ、Ⅶ、Ⅹ等合成增加,上述因素導致血液中凝血因子減低;而血脂水平增加、糖皮質激素等藥物的應用又會增加血液高凝狀態。進而導致腎小球內凝血及形成微血栓,加重腎臟缺血及損害。因此糾正患者血液的高凝狀態對治療腎病綜合征有積極的作用。
低分子肝素是經化學解聚生成的肝素片段,具有抗血栓、降低高脂血癥、抑制炎性反應、保護血管內皮等作用,其抗血栓作用與其可作用于凝血因子有關;低分子肝素可通過激活蛋白脂酶抑制脂肪的合成及促進其排泄,從而降低高脂血癥;還可修復腎小球基膜,減少大分子蛋白的丟失,從而保護腎功能。
本組資料中,觀察組治療后緩解率、APTT、PT、ALB水平高于對照組,Pro、Scr水品低于對照組,提示低分子肝素與潑尼松聯合可明顯改善腎病綜合征患者的臨床癥狀,增加凝血酶原時間,改善患者血液的高凝狀態,保護腎功能,是治療腎病綜合征的有效方案。
參考文獻:
[1]馮煒;腎病綜合征并動脈硬化性閉塞癥1例[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7
[2]趙令竹,王凌志;小兒腎病綜合征治療中的中藥治療探討[J];中國醫學文摘(兒科學);2017
[3]馬蓮芳;頑固性腎病綜合征的治療[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