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杭州電視臺西湖明珠頻道對于固有節目形態作了深度原創研發,并重磅推出大型戀愛交友節目《全城熱戀之老媽來了》,用本土文娛力量全力打造“愛情夢工廠”,明珠頻道也借此在“愛情之都”的杭州,吹響了進軍本土婚戀市場的號角。
關鍵詞:城市電視臺;原創;服務
《全城熱戀之老媽來了》是2016年夏,杭州電視臺西湖明珠頻道傾力打造的戀愛交友節目,它獨特地把“老媽”元素融于其中,打破了以當事人相親、網紅型交友為主導的綜藝婚戀“定式”。這種原創的代際型相親交友節目屬全國首創,研發模式先于國內其他衛視同類交友節目6個月到2年。作者系該節目的制片人、策劃人及總導演,帶領團隊歷時3年研發和創作,整理了該節目原創與服務結合方面的思路和經驗,以作總結和參考。
一、源于生活,貴在服務
這檔節目的靈感來源于杭城兩大民間相親集市——“萬松書院萬人相親會”、“黃龍洞公益相親大會”。在前期充分調研中發現,這些活動最顯著的特點是:年輕人不再唱“獨角戲”或演“主角”,父母開始直接參與,他們親自上陣“王婆賣瓜,自賣自夸”,并挑選未來的女婿或兒媳。正是因為相親大會所保持的那種純正的相親氛圍,與明珠電視所要打造的既貼近本土,又圍繞服務的“真”婚戀交友節目的理念不謀而合,所以就有了代際互動婚戀交友類節目《老媽來了》。
婚戀類節目受到觀眾喜愛的原因之一,就是題材的接近生活性使觀眾有很強的共情心,所以策劃的本源是一切基于體驗式生活的婚戀交友:幾位條件優秀的單身人士,依次走進電視熒屏框架的“相親集市”,從陌生開始,在接受各種選擇和刨根問底后,努力真實地表現,直至實現他們的戀愛夢想。節目運用“跳出”傳統電視演播室的模式,設計情景式舞美,并按節目設定的交友流程,進行不同區域的功能劃分,讓參與者和觀眾都有一種身臨其境的親切感和自然感。
除了節目的線上設計外,欄目也十分重視構建“線上電視+線下地推”的相親生態網絡的構建,與“萬松書院相親會”、“黃龍洞相親會”達成了獨家媒體合作伙伴關系,占領了杭城民間相親最為重要的兩大高地,每月貼地服務,讓節目更真實,更得民心。
二、看點突出,體驗真實
美國著名文化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曾在她的《代溝》一書中指出:“整個世界處于一個前所未有的局面之中,年輕人和年老人—青少年和所有比他們年長的—隔著一條深溝在互相望著……這樣的溝是不會彌合、不會變窄的”。一方面,由于自由戀愛中的男女往往容易見識片面而缺乏理性,有豐富閱歷的父母在感情方面可提供一些客觀性的建議。另一方面,由于上一輩的過度介入,也容易把“相親會”演變成“家長會”。所以,該節目最大賣點就是隨著“媽媽們”的加入,由此會帶來兩代人婚戀觀的交鋒以及不同背景家庭之間的交流,有豐富的閱歷的父母,怎么在兒女的感情問題方面,既把握好尺度,又表達好意愿;常常忽視“老媽權力”的年輕人又將如何俘獲長者的心;這些都成為婚戀代際交往的范本。
另外,欄目在制播過程中,廣邀國內一線明星、名主持人、名評論員以及杭州地區知名公眾人物為欄目助陣,參與祝福的明星有:撒貝寧(央視主持人)、尼格買提(央視主持人)、關凌(知名演員)、汪正正(知名歌手)、俞柏鴻(央視評論員)、郎朗(鋼琴家)。參與欄目愛情特派員的名人有:劉忠虎(中國金話筒金獎主持人)、楊蒞(播音指導)、湯君兒(央視春晚小品演員)、阿通伯(杭城著名方言主持人)、徐曉明(央視春晚小品演員)、等,這種“熒屏鵲橋”“電視紅娘”模式,使其成為引導輿論、服務大眾的生力軍。在2018年,欄目增設“全民紅娘”計劃,通過APP推薦“合適匹配對象”,就有獎勵。
當年11月,獲得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中國電視》理事會邀請,入選中國影視藝術創新峰會(原中國電視藝術創新年會)特刊,在全國同行范圍進行交流、宣傳。
三、受眾寬泛,價值主流
中國約有2.49億18歲以上的青年至今單身,幾乎相當于中國人口的1/5,找對象難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所以,該相親節目目標群既有杭州電視臺20年積累下來的鐵桿中老年受眾群,它與其他相親節目最大的不同是,給代際關系中的長者在兒女婚戀中有了發言權,岳婿關系、婆媳關系極易引發中老年人群共鳴,從而在40、50、60后的觀眾群中口口相傳,形成口碑。另外,也不懈地在爭取70、80、90后未婚男女青年,傳遞的“什么是孝順”,“丈母娘的價值觀”一定程度上對于年輕群體就如同教科書一般,充滿正能量,并能從中學到如何成為“中國好女婿”、“中國好兒媳”、“中國好兒女”。
播出第一季后,浙江省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審讀評議中心第六十二期視聽評議(總第724期)對《老媽來了》欄目進行評析,高度評價其為電視婚戀交友節目本土化創新探索的新模式,預料其有成為西湖明珠頻道可持續發展品牌欄目的潛質,該材料上報中宣部、總局等主要領導和相關各司(中心)。
節目播出期間,收視長時間占據同時段收視率排名第一,并創造7.71%的高位,同步在愛奇藝網獨播,總點擊率突破上千萬。在傳統媒體受眾日漸老齡化的趨勢下,網絡點播卻吸引了大量的年輕粉絲,從年齡結構上分析20—40歲年齡段的占到八成。
總之,《老媽來了》的平臺,表現的是相親體驗,表達的是代際溝通,表明的是真實態度,而不斷增強的原創力量和不斷增值的衍生服務,也使得她在城市電視臺晚間黃金檔獲得空間和時間。
參考文獻:
[1]萬好.以《心動的信號》為例探討婚戀類節目發展的新思路[J].東方藝術,2019.
[2][美]瑪格麗特·米德.代溝[M].光明日報出版社,1988.
[3]于小龍.淺析電視婚戀節目的創新策略——以《新相親時代》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8.+作者簡介:陳萍,杭州電視臺西湖明珠頻道制片人、策劃人、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