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婷 崔會嬌
摘要:隨著《爸爸去哪兒》打破了綜藝節目以往的固化模式,打開了慢節奏、真生活的節目模式,和過往快節奏的綜藝節目相比,簡直就是真人秀節目中的清流。《爸爸去哪兒》這一類節目具有“慢綜藝”的特性,為了能夠帶給觀眾更好的體驗,這一類節目往往都需要先拍攝,經過剪輯之后再上映。本文是對記錄式剪輯在“慢綜藝”中的運用分析。
關鍵詞:記錄式剪輯;慢綜藝;紀錄片;后期剪輯
隨著《爸爸去哪兒》上映成功,更多的如《向往的生活》、《最強小孩》等節目像百花般涌現。這一類以生活敘事的“慢綜藝”,一改傳統綜藝節目的強敘事、快節奏、電影化的剪輯手法,通過記錄式的后期剪輯,段落式的記錄客觀時間,蒙太奇的表現人物,能夠很好的略去一些不重要的細節,給觀眾帶來更加直觀的體驗。
一、主觀節奏與客觀節奏
綜藝節目的節奏,是綜藝節目能夠引入入勝的本質,就像是電影的劇情一樣。在綜藝節目中,節奏就分為主觀節奏和客觀節奏兩種,也是綜藝節目吸引看眾的必備手段。
(一)主觀節奏
節奏是有規律或無規律的階段性運動變化,在綜藝之中,其主觀節奏就表現在整個拍攝過程的推進上。舉個簡單的例子,《爸爸去哪兒》的拍攝過程中,首先是村長聚集人員,講解此次出發的目的地,并給予任務和一定的競爭。這一系列的主線過程,就是主觀節奏的體現。而電影式剪輯,就不如記錄式剪輯體現主觀節奏清晰。
(二)客觀節奏
客觀節奏就是隱藏在主觀節奏之后的客觀表現。比如人物在推進主觀節奏過程中,發生的某些小趣事,吵鬧、追趕、游戲等等,這一些都可以是客觀節奏的體現。另外,為了加強客觀節奏的表現形式,在后期的記錄式剪輯過程中,往往會加入相符合的音樂,通過音樂來凸顯這一客觀節奏的表現[1]。
二、記錄式剪輯的運用優勢
(一)拍攝時間慢,完整度高
“慢綜藝”的拍攝時間往往非常的長,短則半個月,長可能達到一個多月。因為所需要時間過長,整個拍攝的內容節奏也非常的慢,這就給了人物很大的自由發揮的空間,就比如《爸爸去哪兒》中,孩子之間的嬉笑打鬧,都是呈現的自然的狀態。不過,這也就導致了“慢綜藝”拍攝之后,拍攝的總時間往往過長。比如《向往的生活》第一季,僅僅是其中一集的原始素材,就有1000余小時,而在熒屏上播放的時候,卻只能播放出90分鐘。電影式的剪輯手段在這種時候,就顯得太過零碎和混亂,只有用記錄式剪輯,段落的表現出“慢綜藝”的拍攝,才能夠讓觀眾更好的感受“慢綜藝”中的慢生活、慢時間的意蘊。剪輯是一種省略的技巧,是一種藝術的雕刻形式,只有使用恰當的剪輯手法,合理的編輯敘事時間,才能夠更好的表達出綜藝節目中想要傳遞的情感。而記錄式剪輯手法,能夠更完整的保留“慢綜藝”之中的韻味。
(二)平鋪直敘,情感深沉
“快綜藝”之所以快,主要是因為“快綜藝”的拍攝時間往往很短,更多的要求在短時間內,表現出富含獨具特色的角色。所以,在“快綜藝”的拍攝過程中,也存在大量的激化點,點燃觀眾的情緒。為了能夠適應“快綜藝”的表現節奏,也是因為“快綜藝”的拍攝時間短,所以往往采取多線敘事的方法重組敘事時間,只為了凸顯出“快綜藝”中激烈對抗的情節內容。“慢綜藝”則不然,慢綜藝本身的拍攝就是平鋪直敘,自由生活,它本身的拍攝內容就是買菜、做飯、睡覺、干活。想要從這平淡的拍攝素材中表現出每個人物角色的特點,也為了體現出整體的綜藝進展,段落式的剪輯方式,能夠保留原時間中富含表現化的濃縮片段,并通過連續剪輯的方式完成“慢綜藝”原素材長達1000余小時的敘事,幫助觀眾跳過一些不重要、無亮點的片段,更快的進入節奏,并通過里面人物的表現。像水潤萬物一樣,帶來沉浸式的體驗和享受[2]。
三、“慢綜藝”運用記錄式剪輯的原因
(一)弱劇本,重劇情
“慢綜藝”之所以“慢”,主要還是因為拍攝的時候劇本內容弱化,更注重的是拍攝過程中隨機出現的劇情內容。加上不提強設定人物的表現,更注重人物自身的性格體現,也就給人帶來了更多驚喜。比如《向往的生活》中,隨著時間的推移,表現出精明嚴厲的黃磊,親和睿智的何炅等等,和他們在“快綜藝”上帶來的形象既有相似點,又有隱藏點,給人一種“明星也像身邊朋友”一般的感覺,也更加充滿了看下去的好奇心。此外,在記錄式剪輯的過程中,還能夠通過蒙太奇的手法對畫面進行拼接,強化任務形象。
(二)還原生活,享受生活
記錄式剪輯在“慢綜藝”的運用,主要是因為它符合當前綜藝發生和社會發展的兩個點,其一就是“明星親民化”,其二就是“生活明星化”。明星親民化主要是通過記錄式剪輯的方法,還原明星日常的生活情況,揭開明星和普通人之間遮蔽的面紗。生活明星化則是通過記錄式剪輯對明星生活的真實記錄,讓明星的日常生活和普通人的生活產生交集,進而讓觀眾對“慢綜藝”中表現出的“慢節奏思想”產生共鳴,并讓其注重生活的真實和生活的享受[3]。
四、結束語
目前“慢綜藝”的發展,正好符合當前我國人民對“明星式”生活的向往,以及對生活娛樂的關注加強。“慢綜藝”在某一種程度上來說,也符合當前人們對遠離城市,追尋慢節奏生活的心里體現。記錄式剪輯相比電影式剪輯,能夠更好的把握“慢綜藝”的節奏,交融觀眾的情感。
參考文獻:
[1]梁照.淺析田園生活類慢綜藝火熱原因[J].西部廣播電視,2019(11):100-101.
[2]高芊芊.快節奏下“慢綜藝”熱播現象分析[J].牡丹,2018(21):39-41.
[3]陸勝綿.新形勢下電視節目后期的剪輯技巧初探實踐[J].電視指南,2018(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