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玉潔
摘要:有效教學行為在國外擁有悠久的研究歷史。國內自20世紀90年代也開始關注課堂有效教學行為的研究。尤其近年來,隨著國民素質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教育,對教師的學科專業能力要求更加嚴苛。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實踐者,其教學行為的有效性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扣教學質量的提高。有效的課堂教學無法復制,但教學行為卻可以強化模仿。因此,本文以高中物理學科為研究對象,對高中物理教師的課堂行為有效教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高中物理教師能夠不斷優化自身的教學行為,從而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教學行為
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所有的事情都越來越追求效果、效率和效益,學校教育對“三效”的要求更加嚴苛。課堂是學校教育開展的主要場所,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踐行者,其教學行為是影響學生學業發展的最重要的可控制因素之一。教師教學行為是否有效對教學目標的實現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直接影響。所以,對教師課堂教學行為有效性問題進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梳理與教師有效教學行為相關的文獻發現,語、數、外三門學科和教師課堂有效教學行為相結合的研究是比較多的,而具體到物理學科特別是高中物理的研究則是相對缺乏。教師的知識包括學科知識、教育理論知識和教育技術知識等,本文主要研究教師的學科專業知識。故此,本文將從有效教學的視角出發對高中物理教師的學科專業知識展開課堂有效教學行為的研究。
1高中物理教師課堂有效教學行為的概念
教學行為包括“教”和“學”兩個部分,分別形成了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本文討論的高中物理教師課堂有效教學行為專指發生在“課堂”上的教師有效教學行為,教師進入課堂前、離開課堂后的行為都不算在內,“課堂”專指第一課堂。融合有效教學行為的兩種研究觀念,本文研究的“高中物理教師課堂有效教學行為”是指:依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結合物理學科特點和高中階段學生心理發展規律,物理教師在課堂上發起的有助于教學目標實現,有助于學生科學素養提高的具體操作手段。本研究主要考察高中物理教師的講解物理知識行為、運用板書行為、實驗演示行為、課堂提問行為和指導物理練習行為。
2普通高中物理教師與專業教師在教學行為上的差異
2.1講解物理知識行為方面的差異
專家型教師對所教的物理知識把握非常透徹,清楚地了解學生在學習新知識前的知識準備情況,并且熟悉所教學生的心理特;專家型教師能夠根據對學生、學情的了解進行教學,課堂教學內容組織性、邏輯性強,重、難點突出。新手教師對所教知識認識不夠深入,對學生心理認知特點不夠了解,多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進行課堂教學,教師對教學重、難點把握不夠準確。
2.2運用板書行為方面的差異
專家型教師選擇板書和多媒體共同呈現物理知識,在板書無法滿足教學需求時,用多媒體輔助板書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專家型教師的板書布局簡潔、大方,主板書、副板書分配比較合理,字跡工整。新手教師主要依賴多媒體呈現物理知識,很少運用板書,即使有時運用板書,板書內容與教學內容同步不夠,且板書內容繁多。
2.3演示實驗方面的差異
在實驗條件許可時,專家型教師會帶領學生一起動手做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嚴格規范實驗操作給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與學生共同經歷實驗探究的過程,引導學生得出實驗結論。新手教師實驗操作能力弱,喜歡以視頻、動畫、圖片代替實驗。
2.4教師課堂提問行為方面的差異
專家型教師能夠根據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反應,在最近發展區內提出問題,對所提問題的描述清晰、準確,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時,往往以轉問的方式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思考直到得出問題答案。新手教師在問題的描述上表現不如專家教師,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時,教師將自己在教學準備時設計好的標準答案告訴學生,學生缺少思考的機會。
3高中物理教師課堂有效教學行為
3.1加強學科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的學習
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對教材不夠熟悉,對學生的心理特點不夠了解。為了彌補教師在兩個方面的不足,首先,教師在研讀教材時必須要弄懂三個問題。第一,“是什么”,即教材呈現物理知識是什么;第二,“為什么”,即編書者為什么要將某個知識點安排在此處,這樣安排的目的是什么;第三,“還有什么”,即除了教材呈現的知識外教師還需要補充什么內容。其次,除了研究教材內容外,教師還要進行解題訓練,在練習中,深化對物理知識本質的理解。最后,教師要繼續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并將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多與學生交流,了解他們的心理發展特點和學習上的認知規律。總之,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物理教師,必須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和幫助傳授物理知識的媒介即教育教學理論知識。
3.2加強與專家教師的合作學習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最常采用聽專家教師課的形式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但是僅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只是在模仿專家教師的課堂,并不能從根本上改善自己的教學技能。筆者提供下面兩種方法,幫助新手教師從本質上提高教學能力。一、普通教師與專家型教師“結對子促成長”。教師主動向專家型教師虛心請教拜師學習。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聽課,還要參與專家教師的課前準備、課后指導。在專家教師的指導下,從課前備課到課堂上組織教學、管理學生、布置作業等,逐步把握教學的關鍵。二、參加科組的教研活動。教師可以通過參加科組集體備課、公開課等活動,觀察其他優秀教師如何處理物理知識、轉化教學中的難點和管理學生,與專家教師相比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行為。
3.3加強教學反思改善教學行為
杜威曾指出:思維的最好方式是“反思性思維”。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曾提出“優秀教師=教學經驗+反思”。教學反思是幫助新手教師快速成長的有效手段,它能讓教師認識到教學工作中的優點和缺陷,記錄教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等。通過教學反思能逐步提高教師的自我監控能力,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綜合水平。沒有反思的教學只是教師工作經驗的不斷積累,而這些經驗的正確與否我們無從得知。想要成為一名出色的物理教師,就必須具備良好的反思意識,這是提高自我教學能力的基礎。剛走人工作崗位的新手教師在教學中更應該加強教學反思,從行動上改善教學行為,而不是將改進教學行為停留在口頭和表面。
結語
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注重自身的教學行為,多多學習優秀教師的教學過程,不斷調整自身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提升自身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帶來更高質量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