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揚
摘要:現階段,我國社會基礎建設的逐漸完善和科學技術水平顯著提升,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逐漸加深,導致地質環境問題是當前社會普遍面臨的問題之一,阻礙了礦產資源的勘查與利用,也限制了社會經濟正常發展的步伐。地質環境問題是礦山勘查工作中常見的問題,如地質災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環境污染、水土流失、地震危害、水資源污染等,對礦產資源的后期利用有著明顯的影響作用。本文通過三個方面簡要的講述了地質環境問題對礦產勘查的影響,為后期制定解決措施奠定基礎。
關鍵詞:地質環境問題;礦產勘查;影響
1礦山地質環境現狀分析
(1)礦山表層存在著嚴重的損害現象。作為礦區基本的土地利用類型,林地的經營發展有著較強的特殊性,目前林地管理主要采用集體管理模式。礦山區域內,有矸石堆積區、工人生活區以及開采區,在這些區域進行建設時,往往會破壞原有地面上的植被與地質。同時,采礦工作中會對地質結構產生較大的擾動,進而加劇土地資源與地質結構的破壞。(2)矸石不穩問題較為嚴重。礦石資源開采中,礦區內的矸石主要以堆疊的形式進行儲存,隨著開采工作的不斷深入,矸石數量在不斷增加,導致堆疊高度也在增加。由于沒有及時進行壓實,導致矸石堆的密實度較低,如果受到強降雨、大風等惡劣天氣的影響,將引發泥石流、滑坡以及地面坍塌等一系列的地質問題,加劇礦山周圍的環境破壞。
2地質環境問題對礦產勘查的影響
(1)地質災害對礦產勘查的影響。①巨大的崩塌體阻擋了技術人員的地質調查工作,巨大的崩塌體的體積是十分龐大的,將堆積區域內的地表現象嚴重的覆蓋,使得地質勘查人員無法借助地表的地質現象而進一步推測和研究深部的地質變化狀況,容易出現勘查遺漏區域,造成深部地質狀況無法全面了解;②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區常發生的災害之一,而礦山資源的勘查工作絕大多數位于偏遠山區,在勘查過程中,山區多數區域可見泥石流殘跡,而泥石流的頻繁發生,導致泥石流下游方向的地質面貌遮蓋嚴重,使得地質勘查人員缺少直觀的判斷依據,容易使得斷層等構造薄弱帶遺漏,進而引發地質災害的發生。
2.1水土流失對礦產勘查的影響。
礦產勘查過程中會配套一系列的探礦工程,如探礦勘查早期階段的探槽開挖,普查階段的探槽、平硐、鉆探等的開挖,以及到詳查階段按照一定的勘查網度進行的鉆探、探槽、采礦平硐等的開挖,常導致礦山區域范圍內地表層被挖開,直至基巖出露于地表,此時嚴重的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
3地質環境保護措施
3.1建立礦山環境監測體系
礦產資源開采時,做好地質環境保護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做好各種礦區地質環境的檢測。這項工作既能保護好礦區的地質環境,防止環境惡化,又能夠對礦山環境的變化做到隨時掌握,發現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地質環境監測應結合地下、地上、天上多效聯合的三維立體檢測體系。對礦山開采的規模大小,開采位置選擇,開采方式,開采時的強度,開采礦產資源利用的工藝技巧,所采礦區的空間和形狀,開采時地下水的水文、水溫、水位等做好全方位的檢測工作。建立好檢測體系,確定好檢測內容后,做到及時檢測,設置好預警提醒,對一旦超過預設的數據做到隨時發現隨時處理,保護好礦區的地質環境保護工作。
3.2加強科技創新,實施優惠政策
1)要加大對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的研究力度,做好新技術和新工藝的推廣與應用工作,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提升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的產業化水平。2)要大力研究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技術,不斷拓寬應用范圍,讓固體廢物得到有效利用。此外,政府部門應該積極落實各項優惠政策,注重對煤矸石等固體廢物的綜合開發利用,支持地方企業在建材制造、環境整治、土地復耕和道路建設等領域應用固定廢物,并提供一定的財政補貼。
3.3合理評估破壞狀況,制定合理可行的綜合治理方案
開展保護與治理工作前,首先要進行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對礦山的地質環境狀況以及地質條件進行分析,對開采環節中可能造成或加劇的地質災害、環境問題進行評估與研究。根據所得出的地質環境影響分析與評估結果,制定科學可行的保護與治理方案,合理部署保護與治理工程的相關工作。具體保護和治理工作中,要嚴格落實施工技術與措施,加強對施工環節的監督與管理,確保治理方案得到有效落實。
3.4地質礦產勘查具體環境保護措施
①地質礦產勘查路線盡量選擇現有的公路,而避免對草原植被的破壞;如果破壞程度較大,則建議勘查單位做出適當的修整,減輕破壞程度,有利于生態環境的自我修復。②針對礦產勘查所產生的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可降解的垃圾應就地深埋,不可降解的垃圾建議打包帶走處理;勘查所產生的污水應引入到專用的污水池處理,而不能任其排放,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遠離取水區域,以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
3.5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
礦區的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制度,主要是為了制約采礦權人所提出的。主要內容時要求采礦權任履行好開采礦山后的環境修復義務,并且按時依照規定對銷售的礦產資源所得收入進行預提,預提的資金用于開采礦產資源時對礦區地表、水資源、大氣、生態環境等各個項目的后期恢復工作。這種制度,可以讓采礦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環境修復和保護工作相掛鉤,倒逼企業在開采過程中就要做好礦區的地質環境檢測和保護工作。
4結語
綜上所述,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與地質環境問題之間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如何處理好二者的關系,是當前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為了提高我國社會發展的步伐,對礦產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處于粗放式的開發現狀,造成了對開采區域生態環境的嚴重影響,直至現如今,隨著人類社會諧和共存的認知,提出治理環境問題是當前的首要問題之一,此時,地質環境問題又制約了后期礦產資源的勘查工作。
參考文獻:
[1]張進德,田磊,張德強等.礦產資源開發與礦山環境保護戰略研究[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3,38(6):53~55.
[2]吳瑾.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分析及保護對策[J].露天采礦技術,2015(12):78-79.
[3]馬進海,張潔.地質勘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管理措施[J].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導刊,2017,(2):61-62.
(作者單位:吉安市國土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