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嶺雪
摘要:共青團十八屆二中全會提出“強基層,創活力”的號召,對高校共青團更好擔負起為黨育人的職責使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時期,高校學生的發展呈現出不同的特點,高校共青團面臨新的挑戰。本文通過分析目前高?;鶎訄F組織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以問題為導向,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以期推進基層團組織的建設。
關鍵詞:基層團組織;高校共青團;思想引領;建設
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青年思想觀念的多元性,高校共青團工作面臨新的挑戰。共青團十八屆二中全會也提出“強基層,創活力”的號召,這就要求各高校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共青團工作的重要思想,激發自我奮斗自我革新的精神,大抓團的基層建設。
一、高校基層團組織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1.團組織功能定位不清,缺乏創新性
《高校共青團改革方案》提出要構建黨領導下的“一心雙環”團學組織格局,在高校黨委領導下,以團委為核心和樞紐,以學生會為主體組織,以學生社團及相關學生組織為外圍延伸手臂?,F實情況是部分高校團委的核心作用不明顯,工作力量主要側重于學生會,團組織工作線條模糊.“一心雙環”的團學組織格局還有待進一步完善。班級團支部是學校共青團工作的最基層組織,既是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又肩負共青團建設的偉大使命,兼具“行政管理”和“團建管理”雙重任務?,F實情況,大多時候,團支書扮演班長“助理”的角色,通常以“行政班級”為單位開展活動,而非“某某班團支部”,團支部缺乏號召力,不能有效激發團員的主人翁意識,基層團組織的工作力量和領導力得不到保證。
2.學生團員意識模糊,缺乏先進性
提高團員思想覺悟,強化團員意識,是團員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發揮共青團思想引領功能,保證共青團先進性的任務要求。目前高校的大學生,基本都是在中學階段入團,只有少數同學不是團員。隨著時間的推移,本來就模糊的團務知識便逐漸被忘卻。他們雖然在組織上入了團,但思想上對團的理解認識還不足,加上當今國內外環境的變化及信息技術的發展,部分青年學子缺乏辨別力,理想信念及價值觀發生偏離。
3.基層團組織重活動設計輕制度建設,缺乏時代性
健全的組織制度是保證共青團工作的基礎,但是目前高校的共青團制度建設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面對國際國內環境的新情況和新問題,高校團組織結合時代特征,積極探索多渠道的實踐育人新模式,打造校園文化品牌,樹立志愿服務典型,加大校企融合,服務社會熱點,取得了很多成績。但成績之后,不難發展,高校團組織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活動”的組織設計和創新方面,忽視了制度建設的跟進,制度建設落后于工作形勢的發展。共青團工作面對的是一群思想活躍、個性張揚的大學生,他們是一支最積極、最時尚、最活躍的力量,他們追求精神自由,追求個性解放,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面對這樣的一個群體,共青團工作亟需一套科學合理的組織制度,來規范、約束并激勵他們,這樣才能使各項工作落地生根。
二、構建“四位一體”,提升基層團支部活力
(一)突出主體地位,提升工作水平
團學干部是高校共青團開展工作的基礎和主體力量,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文化建設,服務引領青年團員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高校團學干部要具有的較強的工作能力和過硬的自身素質。首先要優化選人機制,拓寬用人渠道,高校要積極落實團干部專兼掛制度,加強干部培訓,提升工作水平。真正選拔一批德才兼備,符合工作要求的團學干部,率先垂范,服務青年學生,要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堅定理想信念、心系廣大青年、提高工作能力、錘煉優良作風”為工作要求,提高思想認識,提升業務能力。
(二)尊重客體價值,堅持以生為本
廣大青年學生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是共青團進行思想政治引領的對象。提升基層團組織活力,必須圍繞學生、服務學生,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的,始終堅持立德樹人這一中心環節?;鶎訄F組織要注重圍繞學生成長成才的實際需要,圍繞新時期大學生的個性特征,價值需求等來設計工作重點,提高青年學生的參與度,讓他們有更多的獲得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的獲得,更要重視他們能力的提升,積極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團員意識,引導他們以主人翁的姿態自覺自主自發的參與到團學活動中去。
(三)重視環體作用,加強導向引導
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環境的育人功能,打造具有新時代特征和優秀傳統文化的高校校園環境,使高校的優秀校園文化得以展示和傳承。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引領,加大宣傳輿論在文化建設中的作用。拓展實踐育人平臺,積極尋求與企業、地方發展的結合點,與精準扶貧工作結合,與國家戰略結合,為學生成長成才打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同時,堅持與專業相結合,注重弘技弘德,打造專業文化特色。
(四)發揮媒體功能,創新工作思路
共青團工作要研究青年學生的所想所思,通過新媒體手段,將青年學生關心的熱點聯系起來,貼近大學生的實際生活,打造有個性的宣傳平臺,將高校廣大團員凝聚在團的新媒體周圍,實現共青團思想引領的個性化、有效性服務。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青年在哪里,團組織就在哪里。青年有什么需求,團組織就要開展有針對性的工作,努力使團組織成為聯系和服務青年的堅強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