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6-0179-01
相比于一般產婦來說,高齡產婦由于身體機能已經開始下降,在分娩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相對較大,所需要忍受的疼痛也相對比較劇烈。因此,有效解決這兩方面的問題,需要采用剖腹產的方式進行分娩。剖腹產作為一種比較常見的手術類型在婦產科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將產婦的腹壁切開之后再打開子宮取出胎兒和胎盤,既能夠達到分娩的目的,也能夠有效應對高危妊辰和難產等方面的問題。然而,剖腹產手術所造成的創面較廣、創口較大,在術后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并發癥和后遺癥,若護理不當很有可能會對產婦的身體健康造成十分嚴重的影響。因此,醫護人員壓根為高齡產婦提供細致、全面的護理服務,加速產婦康復。
全面評估
產婦入院后,護理人員應及時采集患者相關信息資料,比如與親戚和朋友的情感狀況、社會關系、經濟狀況以及家庭婚姻狀況等。通過孕婦言行表現全面評估其情緒狀況。對產婦的基本情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嚴格依照相關信息資料制定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措施。
術中護理
在進行手術之前,醫護人員應當嚴格依照手術醫師的要求對手術室內環境溫度和相對濕度進行調節,提高室內空間的舒適度。由護理人員負責對產婦姿勢進行適當的調整,四肢下面墊上海綿墊子,約束帶不可過緊,避免造成血液流通不暢問題。在手術過程中,或者人員需要對產婦各項生命體征指標進行持續的觀測,重點跟蹤產婦宣揚飽和度、脈搏、心跳以及血壓等方面的指標,觀察產婦面部變化情況,一旦出現任何形式的異常現象都需要在第一時間告知主治醫師。為了減輕產婦疼痛、縮短手術時間,需要盡量幫助產婦保存體力,以確保產婦和胎兒的安全。取出胎兒后,護理人員應當將胎兒的健康狀況和性別及時知識產婦,以減輕產婦的心理負擔,在心態平穩的狀況下,能夠有效促進子宮收縮,避免出現嚴重的產后出血。
術后護理
產婦完成剖宮產手術后,應當保證每日的休息時間足夠充分,平臥時間不得低于7小時,于產婦腹部放置一定重量的沙袋,以控制負壓。護理人員每隔兩小時需要幫助產婦進行一次翻身,避免出現壓瘡癥狀。完成手術后6個小時之內進水飲食,在腸胃功能恢復正常后也應保持清淡飲食。14小時內,護理人員應當對產婦的各項生命體征指標進行不斷的監測。護理人員應當持續觀測產婦傷口狀況,觀察是否存在紅腫、滲血等方面的問題,并且將觀察結果記錄下來。產婦如果在術后出現咳嗽等癥狀,那么傷口處就會出現痛感,因此護理人員可以利用按壓腹部兩側的方式緩解傷口帶來的疼痛,如果疼痛感較重,可以引入鎮痛劑進行緩解。
支持性干預
社會關系轉變
產婦經過剖腹產分娩后,其社會關系會發生一定的改變,承擔新的社會責任。而有一部分產婦對于這方面的變化缺乏適應能力。因此,護理人員需要耐心、認真的與產婦進行溝通交流,將其他產婦的勇敢、堅強表現轉述給當前產婦,幫助產婦建立起對于未來生活的期盼與信心。通過成功案例的分享,使產婦在較短時間內提升扮演新角色的能力,勇敢承擔起新的責任與義務。
心理輔導
護理人員首先應與產婦建立起相互信任的護患關系,主動了解產婦在體征以及心態等方面的變化情況。對于產婦所提出的疑問,護理人員應及時給予耐心的解答,為產婦提供心理知識和產后生理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在日常的工作中,要表現出積極、熱情、樂觀的工作情緒,反復感受到人生的光明與希望。另外,還應當與產婦的家屬加強合作,叮囑產婦家屬多花時間陪伴產婦,并給予更多的理解、體貼與關懷,只有這樣才能夠賦予產婦更多的精神能量,以更加勇敢、積極的姿態應對分娩,并且更愿意配合相關的護理與治療工作。在產婦遇到各種并發癥的情況下,也更愿意在第一時間告知給家屬和護理人員,幫助產婦順利度過待產期。
建立輔導熱線
產婦在經過生產并出院后,還有可能遇到相關的心理問題,由于家屬缺乏專業知識,仍然需要由護理人員為產婦提供心理干預。因此,醫療機構可以設置專門的心理輔導熱線,提高護理干預工作的延續性水平,為產婦提供適當的院外心理干預。使產婦在遇到各種問題的時候能夠及時尋求護理人員的幫助,解決心理及生理方面的一些困難。
人文關懷和護理服務的有機融合
將人文關懷和護理服務有機結合起來,要求在每一項護理服務的細節中體現出人文關懷的基本價值:(1)采用陪而不護的制度,通過日常工作將護理人員的心理護理、生活護理以及治療性護理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人性化要求和專業化要求的同步促進;(2)在醫療安全的基礎上,最大程度上延續患者以往的生活習慣,不要過多的違背患者心意,允許患者隨意擺放生活用具,飲食品位也應盡量滿足患者的要求;(3)對患者隱私權給予充分的尊重,所有涉及隱私的護理操作均應在床簾背后進行操作;(4)護理人員應嚴格依照相關的規范和禮儀與患者進行日常交流,充分體現出對于患者的尊重,比如在進入患者病房前應先敲門。
情感和信息的充分交流
情感和信息充分交流的護理模式具體包括:(1)醫護人員應向患者公開護理內容;(2)開展距離服務、關注服務,確保患者與護理人員之間可以隨時進行情感和信息的交流,為患者提供心理疏導,傾聽患者的訴求,對于健康狀態不夠穩定的患者,應適當增加巡視次數;(3)護理人員應能夠從患者的體態、表情和眼神中了解患者的需求,體現出新型護理模式的人性化特點。
孕期營養知識課堂
組織產婦集中參與孕期營養知識講學,幫助學生計算自身的體重指數,了解控制體重的基本方法[2];傳播營養知識,幫助產婦了解營養配比所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以及相關的注意事項。合理進食堅果類、蔬果類、肉禽奶蛋豆類、谷薯類,限制油脂類,合理控制脂肪、蛋白質、糖類的比例,增加膳食纖維、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攝入。
實施一對一指導
對于孕期體重增長過快或代謝異常的產婦,護理人員需要為其提供一對一的指導,了解產婦日常飲食方式與飲食習慣,指導產婦合理控制熱量攝入,合理改進食物的烹調方式,幫助產婦有針對性地制定飲食餐單[3]。對于長期飲食不平衡的產婦,則需要叮囑產婦形成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指導產婦記錄日常包含情況,在每一次復診時向醫生反饋營養攝入情況。
以上護理方案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應用后,發現孕婦術中、術后體征能夠保持穩定,預后良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孫穎,出生年月日:1980-05-30,性別:女,民族:漢,籍貫:肅寧縣,學歷:本科,職稱: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婦產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