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靚
摘要:自20世紀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傳入中國便順著國內快速發展的浪潮迅速發展成長,隨著其不斷地發展成長,在經歷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更新變革后迎來第三次浪潮并誕生了“物聯網”這一產物。從誕生至今的這些年因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物聯網的相關技術和物聯網產業都得到了較大程度的發展和進步。與海外的一些國家相比,我國物聯網技術以及整體水平的發展狀況還是相當樂觀,在物聯網系統的某些技術部分我國也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然而,僅有先進的應用技術和產業而沒有安全技術并不能使物聯網穩定、持續地發展下去。本文從物聯網這一新興科技產物的概念著手,接著分析信息通信技術在物聯網中的應用,以期能夠為我國信息通信技術和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物聯網;安全技術;政策
信息技術在互聯網的支持下經歷了前兩次的革新發展后誕生了物聯網,這一產物必將在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社會建設、人們生活中做出重大貢獻,這一產物的誕生和興起也給中國帶來機遇和挑戰。信息技術初次發展革新時迎來的是計算機時代,計算機技術的興起給人們在對大量數據的計算處理上減輕了不少壓力,這一階段國內計算機技術與國外相比相差甚遠。到了互聯網時代,網絡的即時性和共享性能夠使全世界的信息快速交流,此時中國的技術已經取得很大進步但仍不及發達國家。物聯網和信息技術發展到今天但仍需要相關專業人員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一、物聯網相關概念
在物聯網剛興起時,中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的物聯網發展規模還都較小,且各個物聯網試點都相對獨立沒有實現即時聯系、信息互通。而伴隨著互聯網的不斷壯大、物聯網的應用范圍和規模也發展壯大,互聯網的不斷成長革新給物聯網的誕生和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相互結合運用可以使各式各樣的終端設備能夠對現實世界的信息有所感知并獲取這些數據。接著通過強大的互聯網快速將大量的數據進行傳輸處理,也能使人們能夠隨時隨地通過一部聯網的設備獲取自己控制范圍內所有終端的狀態和數據以及執行一系列控制操作如圖(1),從而將現實世界通過互聯網和信息技術能夠全面、有機地聯系起來[1]。
物聯網這一大的系統由信息的感知與控制、信息傳輸、信息應用三部分構成。感知控制這一部分工作的完成主要依靠各類傳感器以及與之對應的控制器做到與終端的交互;信息傳輸這一部分工作需要同信息傳輸技術結合起來,將傳感器、控制器等設備的數據信息傳輸到網絡終端,需要數據的共享聯系。隨之而來的就是信息的安全問題,因此必須做好信息傳輸的安全工作;信息應用這一內容是在信息傳輸并錄入后,最終在網絡終端實現對信息的應用,達到控制一系列設備的目的。
二、信息通信技術在物聯網中的應用分析
(一)信息通信技術在物聯網中的應用方式
信息通信技術的運用涉及到移動終端、傳輸通道、網絡維護三部分內容,它們各司其職共同運作。
1.移動終端
移動終端通常是信息接入設備,其工作職責是使網絡和信息節點之間實現網絡交互。移動終端的工作方式和感知性能也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它可以當做物聯網信息節點通信部件的終端。
2.傳輸通道
信息通信技術中的傳輸通道其任務為實現各個物聯網終端設備的連接和遠距離的信息通信如圖(二)。考慮到當今物聯網發展已經頗具規模,定會有大量的數據信息需要被高效率、高準確度地傳輸,傳輸通道性能質量的優劣對信息交流以及物聯網的實際應用有著重大的影響。
3.網絡維護
信息的穩定傳輸不僅依賴于穩定的移動終端和傳輸通道,還要依靠信息傳輸的全過程管理,也就是常說的網絡維護。科學規范的網絡維護能夠清楚網絡中的有害信息、有利于個人隱私數據的保護,進而提升物聯網網絡信息通信的質量和效率[2]。
(二)信息通信技術在物聯網中的應用措施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科研機構、科研事業也取得了重大的進步,尤其在信息通信技術方面取得了較多的成果,尤其在數據的傳輸上水平一再發展,然而這并不代表通信技術能夠樣樣通用。從物聯網的實際應用上看,為了進一步提升物聯網的應用范圍和應用質量,信息通信技術在這其中的應用措施可從兩個方面著手,就當前的應用狀況和發展水平來講,信息通信技術在應用中的傳輸主要包含數據和語音這兩大類。此外,信息通信技術其管理對象為用戶、傳輸設備、過程、業務對象這些內容的管理,管理對象需要是人工。站在物聯網的角度,因自身屬性和特點其需求一定的傳感功能,因而需要在通信系統中增添相應的傳感設備,實現對遠程設備的無線控制。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科研事業的不斷進步發展,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取得了很大程度上的發展,進而產生了物聯網這一新型產物。信息技術與物聯網聯系密切,在物聯網中也有著重要的應用,我們應合理探索應用方式方法,促進物聯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辰辰. 物聯網應用實踐及信息通信技術探討[J]. 信息通信, 2016(2):160-161.
[2]高聰慧, 單彬, 李祺鋒,等. 信息通信技術在物聯網中的實踐[J]. 中國高新區, 2017(10):168.
(作者單位: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