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摘要:目前在浙江電視界,開辦建設性輿論監督欄目已經成為基層電視臺的新常態,一批有力度、有溫度的調查類監督報道成了各地推進中心工作的有效抓手。但是,采制調查類監督報道對記者的專業技能要求很高,不少從其他新聞崗位轉崗而來的調查記者急需要在實踐中轉型。本文以筆者在文成縣廣播電視臺《今日關注》采編實踐為研究樣本,探析新常態下基層電視臺調查記者的轉型路徑。
關鍵詞:采編實踐;基層電視臺;調查記者;轉型
《今日關注》是文成縣廣播電視臺開辦的一檔重點聚焦違章建筑、環境污染、重點工程進展緩慢等方面內容的建設性輿論監督欄目,開辦以來已經播出一百多期,助推很多“老大難”問題的有效解決。雖然開辦以來欄目的成績有目共睹,但是筆者作為參與其中的主要記者,感覺整個欄目的調查記者的業務素養還需要從以下方面嘗試轉型提升。
一、記者要從“評判者”轉型為“記錄者”
客觀性是調查類監督報道必須遵循的一個基本準則,但是我們很多的記者在日常新聞采制中很容易融入個人觀點,喜歡當一名“評判者”,而事實上,這種情況在普通的新聞中還不見得出大問題,要是放在調查類監督報道中,一旦因為我們記者的觀點出現“偏頗”,不僅我們的報道不能讓當事方信服,更會讓我們的欄目公信力大打折扣,所以我們的記者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學會轉型成“記錄者”。
以筆者個人為例,剛剛參與到調查類監督報道采制時,按照以前采寫新聞報道時的習慣,到達新聞現場后,都會先按照個人觀點進行判斷,并直接按照自己判斷的“對與錯”展開采訪。如2017年3月,有觀眾打進我們的熱線電話來投訴西坑畬族鎮有一處房屋屬于違章建筑,筆者到達現場后,看到幾處平房建在梨園邊,自己在心里就將其認定為違章建筑展開采訪,報道采制回來后,在審片時被領導核實發現這處所謂的違章建筑其實屬于農業設施配套用房(當時沒有“大棚房”整治行動),按照規定不屬于違章建筑,所以稿子臨時被撤下,避免了后續的系列問題。
所以,從這以后,筆者在采制報道時給自己定下了一個“規矩”,那就是一條調查類監督報道中,不僅僅要采訪當事的雙方,還要采訪相關主管部門的權威人士,在報道中只展示各方的說法,不融入自己的任何觀點,做一名忠實的“記錄者”。在這樣給自己定了“規矩”后,筆者在此后采制了幾十篇報道,都做到了客觀展現事情的基本情況,讓觀眾自己去判斷,得到了領導的好評。
二、記者要從“新聞人”轉型為“全科通”
曾經有新聞界前輩說過,記者要成為一名雜家,但是在當下我們的采編實踐中,日常新聞的采訪往往是我們具備基本的新聞專業技能,當好“新聞人”就行了。但是,對于要經常采制調查類監督報道的記者來說,只當好“新聞人”顯然不夠,因為我們面對的違章建筑、環境污染等問題都涉及很多的專業性內容,如果不掌握這些基本內容,我們不僅在采訪時顯得外行,同時還會因為抓不住問題的核心導致報道趨于平淡,所以轉型成為“全科通”是我們必須要做的。
如剛剛轉崗時,筆者在采訪一處小作坊偷排廢水污染河道的案例時,對五類水分別是哪些分類標準,氨氮指標、總磷指標等專業術語都是一知半解,在采訪時就是只抓住了現場的基本現象,沒有想到應該用哪些權威數據去支撐,最后還是在相關執法人員的指點和幫助下,才總算讓報道成形。
正是有了這樣的教訓,在以后的實踐中,筆者專程去文成縣建設規劃局、文成縣國土局(現稱自然資源局)、文成縣環保局等相關部門專程學習了用地審批、規劃審批、用地性質轉化、水質監測標準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慢慢地成為了相關領域的小專家。如在采訪南田鎮一處違章建筑時,相關執法人員告訴我這處違章建筑屬于低效用地改造,不是典型的違章建筑。筆者當場就指出,低效用地改造可以用于改造成企業廠房,并沒有說可以建成別墅居住,當場就指出了其中的問題所在,讓他們信服。
三、記者要從“傳播者”轉型為“追蹤者”
以往,我們記者只要采制的報道順利播出就算完成任務,但是調查類監督報道,順利播出并不能算完成任務,關鍵的還是要讓報道的播出來推動問題的解決。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我們記者階段性追蹤問他的解決,直到有圓滿的成果。所以從“傳播者”轉型成“追蹤者”也是我們必須要跨過的一道關。
剛開始的時候,筆者在這方面并沒有意識,也不太關注自己所報道問題的后續解決方案。但是有一次,我們報道西坑畬族鎮一個村的飲水污染問題后,當地一直沒有解決,在我們第二次報道后才觸動了地方鎮府,推動問題的解決。這次事情讓筆者感觸很深,如果我們的調查類監督報道最后不能幫到老百姓,不能助推問題解決,那我們的工作就是沒有圓滿。
所以,現在每次的調查類監督報道,筆者在節目播出后都會與相關當事人及時聯系,如果及時完成的,那就趕過去采制一條反饋報道。如果沒有及時完成的,則繼續采制后續報道進行持續關注,這樣一來,我們報道中的很多問題都得到了有效的解決。因為這樣的追蹤意識成為記者的自覺后,目前《今日關注》欄目所聚焦的問題的解決率在95%以上。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一名調查類監督報道欄目的記者來說,我們一定要明確欄目的定位和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讓自己在不斷地實踐和歷練中轉型成為一名客觀真相的“記錄者”、一名熟悉情況的“全科通”、一名負責盡職的“追蹤者”,讓我們的監督類調查報道更有深度、更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