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剛
摘要:在新聞制作中,新聞稿件的編輯是一項非常關鍵工作。新聞稿件編輯需要對稿件準確把關,確保最終的稿件符合報道要求。在本文中,筆者就如何對新聞稿件進行把關展開了論述,并提出了有價值的應對策略,為相關實踐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新聞稿件;稿件編輯;新聞編輯
在整個新聞版面的制作中,新聞稿件編輯是一項基礎性工作。新聞稿件編輯工作一項重要的工作,其內容表達情況直接影響新聞的報道效果。針對那些新聞記者以采訪的方式而展開的分散性報道,新聞編輯應當對此進行有效地篩選與整理,改編成整組或整檔的新聞版面。在這一過程中,新聞稿件應當簡明扼要,能夠被廣大讀者所認可。筆者總結自身多年的工作經驗,認為做好新聞稿件編輯工作可以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一、對新聞稿件進行準確“把關”
新聞是面向廣大人民群眾的,承載了一定的社會責任,能夠引導整個社會的輿論。所以,新聞稿件的撰寫當認真考慮新聞稿件對整個社會的影響,必須對稿件嚴格好關,具體而言,可以從如下兩方面進行把關:
(一)確保新聞稿件擁有正確的政治立場
新聞稿件應當擁有正確的政治立場,這要求新聞稿件能夠對社會輿論產生正確的引導,不可以有悖于黨性原則的內容,應符合政策與法律規定。依據《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可知,新聞工作者必須擁有正確的政治觀,能夠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新聞稿件也應當堅持這一點,在新聞稿件編輯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應當牢記各種黨性原則,堅決貫徹黨的方針,堅持黨的領導。針對稿件內有關國家主權、外交、宗教等內容應當格外重視,確保表達無誤,令新聞稿件擁有正確的政治立場。
(二)確保新聞稿件在內容上符合要求
新聞稿件應當在內容上符合要求,這要求新聞稿件的內容符合客觀事實。一是對于新聞而言,真實是最基本的要求,新聞編輯應當始終從實情出發,在編輯的過程中尊重事實,重視人民群眾的利益,使得新聞能夠充分體現出事實情況。二是新聞稿件不應當有過分強烈的主觀性,在編輯的過程中應當做到客觀而全面的審視問題,將事實描述與觀點表達區分開來,不應該在編輯中涉及到個人觀點,更不可以添加個人的評論語句,杜絕以個人情感而開展編輯工作,特別是對于社會熱點問題,更應當公眾、客觀的反映現實情況,堅持中立,不偏不倚。
二、準確定位新聞稿件
新聞稿件的定位要求新聞稿件在方向、質量與價值觀等方面符合要求,新聞編輯應對新聞稿件進行準確定位,并深入考量受眾的實際情況。現階段,新聞內容的受眾在年齡、職業及地域等方面都有很大跨度,新聞編輯在對稿件進行定位時應當符合受眾的需要。不僅如此,為了令稿件欄目有較高的社會影響力,新聞稿件應對定位進行適當的調整,從而贏得更多潛在受眾的青睞,令報紙欄目擁有更廣泛的群眾基礎。
三、認真做好組稿、選稿、改稿等工作
一是版面是制約報社新聞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報刊出版時不可能報道所有的稿件。針對此,新聞稿件編輯應當認真做好稿件的篩選工作,從中選擇出有價值的部分,再有機組合起來。除此之外,新聞稿件在編輯處理之前可能存在或多或少的錯誤,這些要求新聞稿件編輯應認真檢查好稿件,確保最終出版的稿件經過適宜的修改,能夠達到報道要求。二是新聞編輯基于原有的選題計劃、報道目的、受眾特點而對稿件進行組織,完成組稿工作。組稿能夠令新聞稿源得以擴大,能夠令報社和其他社會部門有效互動起來。面對大量的新聞稿件,新聞編輯應當從中選擇出具備新聞價值、符合報道要求的稿件,并依照緊急程度而確定處理方案。這也表明,在稿件被報道之前,其有可能被否定。所以,新聞編輯應當及時而有效地處理好新聞稿件,并第一時間將處理結果告知作者,選定要報道的稿件。
為了令新聞在報道時質量符合要求,編輯應當適當地修改與調整所選定的稿件,堅持有錯必糾的原則,具體的措施如下:一是對新聞稿件進行全篇通讀,對稿件中的內容進行準確把控,明確需要調整與修改的部分;二是針對要修改的部分應當進行適宜的修改,確保言辭得當;三是再次全面檢查修改后的稿件,務必確保整個稿件準確。需要額外注意的是,修改稿件應當做到有理有據,稿件應當具備客觀性與真實性,修改中添加的言論應當和稿件作者交流,并征求相關人員的看法,最終令稿件符合報道要求。
四、結束語
正如上文所言,新聞稿件編輯應當令稿件順暢、表達準確、符合客觀事實,且擁有正確的政治立場。此外,新聞稿件還應當符合大眾的需求,在言辭上口語化。新聞稿件能夠對社會公眾輿論產生引導,其應當嚴格遵守黨性原則,做到實事求是,真實地反映人民群眾的需求。針對此,相關工作人員在對稿件進行選稿、組稿、編輯的過程中應當從宏觀與微觀兩個層面切入,不僅要對稿件進行準確定位,令稿件有正確的政治立場,還應當做到檢查全面,有錯必究。
參考文獻:
[1]陳亞東.察實情才能說實話——淺談新聞失實的表現形式及對策[J].新聞世界,2017(4).
[2]陳玉申.“新聞編譯社”探微[J].青年記者,2018 (31):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