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慧?
摘要:碎片化閱讀在為人們帶來更多便捷的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本篇文章主要從相關背景及概念以及弊端幾個主要方面對文本課題展開了分析,又于結語中對我國文化發展未來展開了美好的憧憬。
關鍵詞:碎片化閱讀;邏輯能力;信息技術;電子設備
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以及新媒體信息時代的到來,傳統的閱讀方式受到不同程度上的沖擊,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出于適應快節奏生活的需要,碎片化閱讀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主要閱讀方式。作為新時代發展的產物,碎片化閱讀自然有著其適應人們目前生活狀況、促進社會進步等的積極作用,同時,凡事都是雙刃劍,其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和需要改革的弊端。因此,在利用碎片化閱讀充實我們的生活的時候,要充分發揮其對生活的促進作用,揚長避短。
一、碎片化閱讀相關背景及概念
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獲取信息的手段和渠道越來越豐富,人們的閱讀方式更加多樣。同時,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為了適應新的社會生活特點,人們更多的是選擇碎片化閱讀方式來滿足自身需要。
一般來說,碎片化閱讀有兩條具體途徑:一種是在傳統閱讀方式盛行時期,人們利用自己茶余飯后甚是乘車的時間來閱讀報紙等信息載體,在這一階段,人們閱讀的目的更多的是獲取外界信息,了解國內國外總體動向;一種是在新媒體時代,人們利用各種先進電子設備來進行閱讀,主要就是通過各大網站了解實事資訊。除此之外,利用騰訊qq、微信的空間、朋友圈等形式來交流自各自的生活狀態等等。在這種閱讀方式之下,人們可利用的時間更加的靈活、方便,其碎片化閱讀特征也更加明顯。
總的來說,不管是哪種閱讀方式,碎片化閱讀的基本特征都是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可以將空閑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因此,這種閱讀方式的出現對于充實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當然,其也存在著諸多的弊端,以下就對這一方面展開具體論述。
二、碎片化閱讀的弊端
首先,碎片化閱讀容易造成人們思維的淺顯性。在碎片化閱讀模式下,就如朋友圈分享日常生活狀態來講,人們大多是將生活片段以照片或小視頻的形式加以記錄和展現,而在這一過程中,很難體現一個人對于生活的思考。就拿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來說,彼時沒有如今這些先進的電子設備,可以隨時將眼前的美景加以描摹、刻畫。而朱自清先生卻將這些美景收入眼中,并且經過自身深刻的思考,從中悟出了一定的生活哲理。同時,用文章的形式將這些一一描繪出來。不僅體現了朱自清先生深刻的文學底蘊和強大的思維能力,更為我們留下了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
其次,碎片化閱讀模式的盛行是伴隨著新媒體時代不斷深入發展而來的。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同時所獲取的信息內容也愈加復雜,在這紛繁復雜的信息內容當中,人們只是淺顯的對這些信息加以了解、閱讀,未能在紛繁復雜的信息內容中明辨真偽。更有甚者,有些信息會影響人們價值觀的選擇和人生趨向。碎片化閱讀在這一方面會對人們思考和選擇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相反,相對精致的閱讀,例如書籍閱讀,書籍自身的編寫就帶有一定的邏輯思維。同時,其大多是人們親身實踐的產物,經得起歷史和現實的檢驗,可以對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選擇以及人生趨向起到一個積極正確的引導作用。
最后,碎片化閱讀在滿足人們日常閱讀需求的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們的閱讀能力。在碎片化閱讀模式下,人們大多是借助電子設備在較短的時間內瀏覽豐富的信息內容。這些信息內容大多是以標題的形式呈現的,而人們對于具體內容卻不會有過多的了解,就算了解到具體內容,人們也只是隨著其文章形式而進行閱讀,卻沒有自己本身對某件事或某種現象的思考和認識。沒能深入了解社會發展的本質,分析社會發展的趨勢。在進行一些其他諸如書籍閱讀的活動時,人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沒有得到訓練,就難以理解一些蘊含深奧思想和人生哲理的書籍。從這一方面來說,碎片化閱讀不利于人們閱讀能力的提高。
三、結語
就目前我國文化發展趨勢以及文化大環境來看,碎片化閱讀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的影響越來越廣泛,其逐漸成為人們主要的閱讀方式。在這一過程中,人們充分利用了碎片化閱讀所具有的積極作用,同時也有一部分人群意識到了碎片化閱讀的弊端。希望廣大人民群眾能夠培養并保持自身熱愛閱讀的心。在融入碎片化閱讀潮流的同時,注重對自身思維模式的培養和真正意義上的閱讀能力的提高。最合理的是將傳統化閱讀模式與碎片化閱讀模式相結合,充分發揮兩者的合理之處和積極作用,從整體上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和文學素養。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我國國民整體閱讀能力和水平會得到不斷提高。同時,提高自身合理利用電子設備展開碎片化閱讀的能力,發揮信息技術對閱讀和文化發展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永銳.碎片化“時代的”“陋化化”閱讀[J].教學實踐與研究,2014 (15).
[2]孟款云.WiFi時代的大學生閱讀與閱讀立法機[J].青年學報,2014 (4).
[3]王子舟,周亞,習勇.“淺閱讀”爭辯的文化內涵是什么[J].圖書情報知識,2013 (5).
[4]張亞軍.從深閱讀到淺閱讀的變遷[J].貴州大學學報,2011 (6).
[5]段永朝.互聯網:碎片化生存[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6] [新西蘭]史蒂文.羅杰.費希爾.閱讀的歷史[M].李瑞林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