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婷
摘要:隨著當今越來越嚴峻的環境問題,如何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已經成為解決環境問題的首要任務。而環境監測工作作為環境保護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人們所必須重視的工作。本文簡要的介紹了環境監測的概念和意義,環境監測質量對環保乃至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對環境監測工作中所面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提高環境監測質量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環境監測;環境保護;環境污染物;污染治理
1環境監測的概念和意義
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利用現代化的監測儀器與監測方法,對某一地區環境中存在的標志性污染物進行測定,得到環境中污染物的濃度、分布情況和變化趨勢,并以此為依據確定該地區環境的污染狀況和發展趨勢。隨著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提高,經濟增長對環境資源的掠奪現象也不斷加劇,破壞了生態環境的平衡,降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此外,人類的生產與生活也會向環境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當前的環境承載能力已經無法滿足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最終導致環境污染事件的發生,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此時,世界各國開始意識到環境對于人類生存的重要性,于是,環境保護工作也應運而生。環境監測作為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為環境保護工作提供準確的數字依據,對評估環境的污染狀況、劃分環境污染的等級、了解環境污染物遷移和轉化的規律有著重要的意義。
2環境監測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1污染事故信息傳遞機制不健全
污染事故的發生一般是突發性的,一旦發生,在短時間內將會產生大量的污染物,從而很可能對環境造成威脅,甚至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應盡可能在第一時間向上級部門提供事故的相關信息,而這一信息的提供者主要就是環境監測部門。通過監測,在發生污染后,監測部門將所監測到的污染信息報送上級部門,從而為其采取措施對污染進行治理和善后提供可靠依據。可是,由于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具有突發性,對應急環境監測工作要求非常高。同時,我國環境應急監測能力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污染事故信息傳遞機制并不健全。如在應該提供環境污染信息數據的時候,卻提供不了,其對污染事故緊急應急監測和信息傳遞缺乏應有的技術支持,從而不能在第一時間為相關領導部門或者決策部門提供污染事故的性質、產生的破壞性、影響程度等。
2.2大型儀器設備使用率低,有的儀器設備購置后基本閑置。 環境監測站許多大型監測儀器設備已列入地市級環境監測站的標準配置,在各級主管部門的重視和財政的支持,環境監測部門的硬件投入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申請購置某些儀器設備時不夠審慎,只是為了滿足環境監測站的基本配置要求而進行申購(基本配置是考核環境監測站的一項主要指標),不能為政府和環境行政主管部門提供決策依據,從而監測也就失去了意義。另外存在著不充分考慮地區和本部門的實際需要及其長遠規劃的使用效益和配套管理,造成部分申購的儀器設備使用率低,有的儀器設備購置后基本閑置,造成了很大的浪費。
2.3環境監測相關法律制度不夠完善
在環保這一大的歷史背景下,實行環境監測立法是環保工作中的重點內容。然而,由于目前還沒有一部專門的符合環保要求的環境監測法律制度,從而使得監測工作的作用、地位、性質等沒有明確的依據,發生環境污染現象,其取證過程艱難,舉證更是難上加難,最終導致環境監測過程中的監測經費保障方式、監測人員管理模式、監測管理體制等都不能實現統一部署,統一執行,對我國環境監測工作的穩定、健康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不利影響。
第一.各層次、不同立法規定之間缺乏協調性。法律、法規、規章以及不同層次的立法之間相互銜接、協調和配合才形成完善的環境管理體制立法。但目前的相關立法卻出現法律的規定特別具體,規章的規定反而較抽象的問題。
第二.單行立法規定缺乏具體性。作為環境管理主要法律依據的各單行法律,如《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在規定管理體制時往往都過于抽象和模糊就導致各部門之間權責不明,出現推諉扯皮等現象。
3提高環境監測質量的有效措施
3.1加強質量管理制度建設
質量保證的根本是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對監測質量管理中的每一個步驟制訂統一的管理程序,規范實驗室工作流程。完善素質建設,建立定量考核。抽查、同步監測和質量巡檢等制度。加強各類管理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和檢查,盡快完善各個監測業務領域的質量管理制度。加快研究并健全適合我國環境監測工作的質量管理制度,盡快形成規范化的運營模式,使質量管理制度能在環境監測機構中有效的實施和運行,保證質量管理能落到實處。
3.2加強現場環境監測過程的管理
環境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在很大程度上受現場監測影響。影響現場環境監測工作的因素很多,包括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如采樣容器選擇、采樣點位布設、采樣過程及樣品保存方法等。如果實施方法有誤,會嚴重影響數據的準確性。因此,對現場環境的監測過程需提出質控要求,并及時糾正現場采樣過程的問題,做到及時整改、不斷完善和提高,最大限度地減少現場監測對數據準確性的影響。
3.3加強人才培養和監測隊伍素質建設
環境監測分析、質控及采樣等人員操作技能的高低、責任心的強弱、工作態度的好壞也會影響監測結果的準確性。監測人員的綜合素質決定工作質量,對技術人員的培訓是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和根本保證。
由于監測工作較強的專業性、監測對象的日益復雜化,而且隨著科學技術和環境監測方法標準的發展變化,很多新知識、新技能需要重新學習。因此,需要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進行業務培訓,使技術人員熟悉國家標準方法和技術規范,掌握先進監測手段,加強質量意識教育和專業技術培訓,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提高質量管理素質和業務素質,從根本上保證監測工作的質量。
3.4完善環境監測網絡體系建設
隨著國家對環保事業的重視和支持。環保領域的業務量也在不斷擴大。為實現監測管理的信息化。大量而繁重的工作亟需網絡體系的建設,從而減少工作量以及避免出現錯誤。
4結束語
環境監測是一門包含了物理、化學、生物等多學科的技術,想要做好環境監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中的重要性,又奠定了其不可或缺的地位。所以說我們要不斷提升環境監測工作質量,通過實踐與創新相結合,要及時準確的提供環境監測數據,為我國當今的環境保護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宋曉明.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及意義[J].民營科技,2011,(8).
[2]侯振佳.環境監測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1(6):27~28.
(作者單位:河北名華質檢技術服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