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武
摘 要:小學語文閱讀是學生第一接受專業閱讀教學的地方,同時也因為小學學生正處于思想萌芽的重要階段,在此前提下,可見語文閱讀對學生的影響尤為的重要。其中小學學生在自主學習和自我分析方面都是有所不足,因此自主閱讀方面仍處于弱勢。本文則是分析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解決問題為目標,探究自主閱讀教學更加有效的方式方法,以符合現代社會中小學學生的成長需求。
關鍵詞:小學學生;自主閱讀;語文課程
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自主閱讀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個人思維模式,以此令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得到科學的成長。在信息一體化的現代社會中,多元文化的環境改變了學生的生活模式,以往單一的語文閱讀教學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小學學生在語文自主閱讀教學中的基本獲利可分為三個方面:賞析能力、想象力和判斷力,因此教學策略則要以此為基礎,完善教學模式。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式單一化。小學語文教學,特別是自主閱讀教學,首先應以小學學生的需求和特征,如:小學學生的思維模式、在閱讀方面的專注力和理解能力以及性格化特點等。而以往的語文閱讀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化,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小學學生對語文閱讀的需求,閱讀教學的單一化很容易對學生的思維模式造成固定和限制。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的問題往往比較籠統和存在統一化的特質,同時指向性被嚴重的干預,如: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或中心思想等。在這種情況下,多數語文教師,雖然會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但最終會把答案進行統一化的處理。久而久之,學生的表達欲和閱讀欲逐漸降低,個性特征被抑制的同時造成嚴重的被動型學習心理。
2.表面化的教育理念。語文教師作為教育領域的一線工作者,在閱讀教學中與學生的接觸最多,影響最大,而學校的教育理念則直接決定了語文自主閱讀教學的實際效果和具體教學細節。因此,當學校與教師的教育理念是以學生的短期成績為核心,自主閱讀教學的目標也就和考試成績相聯系,因此直接導致了語文閱讀教學的表面化,多數小學學生往往無法認識到閱讀內容的深意。
雖然短時間內令學生的學習效果快速的得到提高,但從學生長遠的學習和未來的成長上來看,沒有有效利用閱讀的價值和功能,學生的學習態度沒有發生改變,在知識量提高的同時,心智成長緩慢。
二、小學語文自主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1.創新式的教學模式。近年來,隨著中國教育產業的快速發展,因此各種各樣新式的教學方法被引入其中,創新思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很多小學學校和教師都忽略了一點,在現代小學語文自主閱讀教學中,“創新”是以解決以往就存在的教學的問題為目的,令自主閱讀教學更符合小學學生的需求,教學更有效,價值更明顯。
此類運用于語文閱讀中的創新式教學策略不是重塑,而是以現代社會特征以及現代文化環境的特征中小學學生的需求為核心的教學策略。因為現代社會無論是經濟、科技或文化的發展特征都存在多元、快速和變化三大元素,從而令小學學生的賞析能力、判斷力和想象力需要得到全面的培養。小學學生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會遇到更多和更復雜的問題,因此現階段的基礎性教學則尤為重要。如:游戲化、生活化教學模式以及信息技術和多媒體等現代技術的綜合運用,因此此類教學方法基本是從西方引入到過呃逆,而中西雙方的文化和學生都存在一定的差別,所以在運用較新式的教學方法時,首先保留核心的教育理念,而具體的教學方法,則需要根據不同地區、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的分析,從而設置具有實際價值的教學模式。
2.以學生想象力和賞析力為切入點。在重慶人民大禮堂舉辦的“第二屆兒童閱讀與語文創意教學觀摩研討活動”中,數位教育教學領域的專家學者指出,啟發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可以令學生更加積極的投入到語文學習中。
針對這一點,語文教師教授學生利用聯想式的方法進行自主閱讀,讓小學學生想象自己身處文章中的情境,想象自己第一時間的感受,然后通過分析帶入部分的文章,自己應該如何應對。小學閱讀教學中會出現不同時代背景的文章,其中會有歷史的轉折點或寓意深刻的故事,教師則可引導學生去想象當自己面對文章中的難題、危機以及成功與失敗時應該怎樣做。在聯想的過程中,第一,小學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得到了良好的發展空間,因此學生閱讀時的想象力可以被充分的調動起來;第二,當學生遇到難以想象或感到想法被阻礙時,教師則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令文字轉換為生動的影像,以協助的方式,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
3.閱讀與繪畫的結合。為進一步刺激學生的想象力,讓想象力化為實際,從而變為學生自主閱讀的動力,則可把自主閱讀與繪畫結合在一起。小學學生因性格關系,對于閱讀內容的理解和喜好也各有不同,常常存在不同學生對閱讀內容印象不同的情況,同時為了加深學生的想象力,則可讓學生把自主閱讀過程中,喜歡的場景或人物進行繪畫,繪畫的內容可以是固定的一個文章段落或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部分,同時亦可加入簡單的文字描寫。當小學學生的想象力可以化為可觀的圖畫,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4.閱讀與表演相結合。提高小學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參與意識,增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效果,是保證自主閱讀教學效果的必要條件。很多小學語文教師應用過很多方法,但實際的效果并不理想,很難讓學生保持穩定的自主閱讀效率,從而令其擁有積極的閱讀意識。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生所閱讀的內容無法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應用于實際中。針對這一點,首先教師需要賦予學生足夠自由的表達空間,同時塑造學生較積極的閱讀心態。第一,為學生構建合理的學習小組,第二,把學生自主閱讀的內容以表演的形式應用于實際中。學生可以按照原文內容直接表演,也可以文章為基礎,改變過程或結果。在這種模式下,小組就就具備了多種身份元素,可以讓全部學生參與到語文閱讀中,在利用表演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的同時,也令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
三、結語
隨著國內教育產業的不斷進步,小學學生的情感體驗、心理健康等將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因此現代小學語文的自主閱讀教學,應改變以閱讀量為核心的教學目標,轉而以對小學學生長遠性的影響為核心。
參考文獻
[1]李淵盛.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學周刊,2015(17).
[2]焦云飛.小學低年級語文自主閱讀教學創新研究[J].學周刊,2016(33).
[3]胡智恩,袁明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