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華軍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2-0054-02
中暑是我們在夏季常見的意外性疾病,在我國有著極高的發病幾率,尤其是南方的夏季,高溫酷熱之下,一旦人不能夠及時進行相應的納涼舉措,就會導致中暑現象的發生,對人體造成嚴重的傷害。在中暑的定義中,對于中暑是屬于意外傷害還是疾病并沒有明確的權威劃分,但是根據意外傷害的定義,需要具備致害物,侵害對象以及侵害事實三個要素,中暑明顯不屬于意外傷害的范疇,并且在中暑后需要進行入院治療,進而把中暑定義為疾病,對中暑進行治療。
以我國《職業性中暑診斷標準》為中暑現象的基本評判原則,中暑可以根據中暑情況劃分為幾種,即先兆中暑、輕度中暑以及重度中暑,會給人體帶來不同程度的傷害,甚至會導致發生中暑死亡現象,在日常生活中,一旦發生中暑情況,必須盡快送往醫院,進行專業治療,以保證中暑患者的安全。中暑患者會產生持續高燒不退的現象,如果不能夠及時進行治療,就會使高燒情況不斷加重,超過40℃的中暑病癥死亡率41.7%,超過42℃,中暑病人死亡率高度81.3%,因此,必須對中暑病人進行及時的提問控制,以保證中暑病人的生命安全。
中暑病癥的臨床表現
在中暑病癥中,根據中暑程度的不同,將中暑病癥分為三種,先兆中暑、輕度中暑以及重度中暑,先兆中暑與輕癥中暑的區別并不明顯,在臨床表現中也大體差不多,而重度中暑的臨床表現就嚴重的多,甚至會威脅中暑患者的生命。
首先,先兆中暑與輕癥中暑的臨床表現。先兆中暑與輕度中暑的臨床表現主要是口渴、食欲不振、頭疼頭暈、惡心嘔吐等現象,并且隨著中暑情況加深,還會伴隨出現心悸、臉色干紅或者蒼白、動作不協調、肢體行為難以控制的情況,使得中暑病人會失去一定的自理能力,需要他人幫助,及時送往醫院就醫,以保證中暑病人的安全,及時予以病人治療。
其次,重度中暑的臨床表現。重度中暑的臨床表現主要分為三個方面:熱痙攣、熱衰竭以及熱射病。熱痙攣是指突然發生的疼痛性肌肉痙攣,與中暑病人體內的鈉缺失有著嚴重關系。同時,熱痙攣也是熱射病的前兆,如果不能及時入院治療,就會導致熱痙攣進一步加重,進而發展成為熱射病,會嚴重威脅中暑患者的生命。熱衰竭則是由于人體在中暑后,由于身體汗液的大量流失,進而導致人體的鹽分隨之流失,使病人出現大量排汗、四肢乏力、頭疼,體溫不斷升高,并隨之出現嚴重的脫水癥狀,使中暑病人出現暈厥的情況。熱衰竭屬于熱痙攣向熱射病過度的過程,不能夠進行及時的治療,就會使熱衰竭發展為熱射病。而熱射病就是一種具有生命威脅的嚴重性急癥,分為勞力性熱射病以及非勞力性熱射病,勞力性熱射病就是人體在高溫環境下,體內的熱度不斷上升,使得病人的中暑情況急劇加深,威脅中暑病人的生命安全。而非勞力性熱射病則是由于中暑病人自身的體溫調節功能發生障礙,使得病人機體散熱受到阻礙,進而使病人出現高熱情況,意識模糊,必須及時送與醫院就診。勞力性熱射病還會使病人出現急性腎衰竭、肝衰竭或者多器官衰竭的嚴重情況,使得中暑死亡率較高,對人們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脅。
中暑病癥的原因
中暑病癥是長發于夏季的急性意外性疾病,如果不能及時到醫院就診,就會對人們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脅。中暑病癥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五種:
第一,人體長時間處于高溫環境中進行高強度的工作容易導致中暑。高溫環境是中暑疾病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人在工作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體力,使人體自身的調節能力、新陳代謝能力等會有所降低,對高溫環境的人體抵抗能力急劇下降。例如,建筑施工現場的施工人員就比較容易發生高溫中暑情況;高溫環境下進行登山運動的人也容易發生中暑。因此,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人們必須根據天氣環境情況進行相應的解暑解熱安排,以保證身體不會因為高溫環境而發生中暑,對身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第二,太陽暴曬容易誘發中暑。太陽暴曬也是會導致人體發生中暑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夏季氣溫較高,太陽光較為充足,如果人體長時間處于陽光直射的情況下,哪怕沒有經過特別劇烈的身體勞動,也容易誘發中暑現象,進而對人體造成傷害。太陽暴曬造成的中暑多發于大學生軍訓,學生在軍事訓練的軍姿環節中容易出現陽光暴曬而導致的中暑。
第三,所處環境人群太過密集,環境內部空氣流動不暢,散熱情況難以達到人體需求,進而導致中暑現象的發生。中暑本身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人體自身的調節機能下降,對高溫抵抗力嚴重不足,進而導致了生理機能出現失衡的情況,逐漸發展成為中暑疾病。在人群過于密集的地方,就使得人所處環境的空氣流通以及散熱都受到較大影響,人體的調節機能進一步下降,難以與身處環境形成平衡,導致出現急性中暑,致人頭暈、惡心、高溫等情況。
第四,個人體質原因也是中暑情況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個人體質決定了一個人的身體機能狀況,體制虛弱、身體缺乏營養元素以及身體缺乏水分等人群,都容易在夏季發生中暑現象。在夏季高溫環境中,體制比較差的人會容易發生機體水、電解質代謝紊亂,神經系統功能受到損害,發生中暑的情況。
第五,老年人群體、小孩群體等容易發生中暑。根據我國有關部門對2018對中暑人群抽樣調查的公開資料顯示,在調查人群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中暑人群集中在老人和小孩之中,主要是由于老人和小孩的體制相比于青壯年處于弱勢,自身的身體機能都有所不足,容易發生中暑的情況,并且由于部分老年人與小孩對中暑了解不足,容易出現就診不及時導致中暑現象惡化的情況發生,給老人和小孩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脅。
中暑是我們日常生活工作中常見的突發性意外疾病,會對人體產生巨大的傷害,我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注重對中暑情況的預防,深入了解中暑情況發生的原因,做好中暑抵抗準備,一旦發生中暑現象時,必須第一時間進行入院治療,及時采取科學化的診治、護理措施,以保證人體的安全,控制中暑情況,避免進一步惡化。人們要注重對自身身體素質的鍛煉,才能夠從根本上提升人體對中暑病癥的抵抗能力,避免發生中暑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