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秀麗
【中圖分類號】R473.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2-0056-01
在自然界和人體中,有這么一大群細菌,在有氧氣存在的情況下不能生存,反而在沒有氧氣的條件下卻能生長繁殖,我們就稱它為厭氧菌。
絕大多數厭氧菌存在于人和動物體內,厭氧菌不但喜歡寄居在消化道和呼吸道,而且生殖道和泌尿道等部位也是厭氧菌生活的樂園,厭氧菌同需氧菌、兼性厭氧菌和睦相處,共同構成機體的正常菌群。在人體的正常菌群中,厭氧菌占優勢地位,在正常人體腸道中,厭氧菌是非厭氧菌的1000倍,可見,厭氧菌是如此重要。厭氧菌的隊伍如此壯大,我們可不要輕易招惹它,一旦激怒,那可了不得呀,正常菌群變為條件致病菌,當機體免疫力下降、寄居部位發生改變或菌群失調時,就可引起相關疾病發生。
在正常情況下,厭氧菌同需氧菌、兼性厭氧菌之間保持著一種微生態平衡,需氧菌和兼性厭氧菌的生長需要氧氣,這樣就為厭氧菌生存提供了無氧的條件,厭氧菌的代謝產物能抑制病原菌生長,它們相互依靠,相互幫助,友好相處,密切合作,促進生長。
厭氧菌分布非常廣泛,是體內正常菌群中的一員,多數為條件致病菌,厭氧菌感染多為混合感染,對甲硝唑普遍敏感。當厭氧菌感染時,常規細菌培養方法不能檢出,造成臨床上出現許多疑難雜癥,如果不開展厭氧菌檢查,就會導致許多感染性疾病的誤診或漏診。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組織可阻止厭氧菌繁殖,當人體組織缺氧時,可為厭氧菌感染提供良好的生存條件。當機體免疫功能受損或不足時,易誘發厭氧菌感染,如放射治療、化學藥物治療、接受免疫抑制劑等,因免疫功能遭受嚴重損害,發生厭氧菌感染的幾率就非常高。
如果感染了厭氧菌,進行厭氧菌檢驗非常重要,標本的采集和運送對厭氧菌檢測至關重要,直接關系到厭氧菌培養能否成功。因此采集標本時必須遵循采集原則,一定不要被正常菌群污染,盡量避免接觸空氣;標本采集后應立即送檢,避免標本干燥,盡量隔絕空氣;標本送到實驗室后,應盡快處理完畢,以免其中的兼性厭氧菌過度生長而抑制厭氧菌的生長;標本不宜冷藏,因低溫可損害有些厭氧菌,并且氧氣的溶解度也增大,給厭氧菌生存帶來不利,這樣會直接影響厭氧菌的檢測結果。
厭氧菌是一個成員眾多的大家族,那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幾種常見的厭氧菌好嗎?
首先來認識一種腸道內的厭氧菌,名叫雙歧桿菌,它是腸道內的一種重要的正常菌群。雙歧桿菌在體內發揮的作用可大啦,不但可以調節人體的微生態平衡,而且還可合成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增強機體免疫力,抵抗多種腸道疾病;雙歧桿菌還具有特別的功能,可以調節腸道菌群關系,甚至還能抗腫瘤,具有營養保健和抗衰老的功能。雙歧桿菌本身無毒無害,且有眾多的保健功能,在食品和藥品中使用雙歧桿菌,就是充分利用它的這些功能優勢。雙歧桿菌在腸道菌群中處于如此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臨床用藥時,盡量選用既能消滅病原菌,但又不能傷害雙歧桿菌的藥物,讓雙歧桿菌認真履行好自己的崗位職責,維持好腸道菌群的微生態平衡。
還有一種厭氧菌,就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破傷風梭菌,因菌體形成的芽孢使菌體呈梭狀,能引起破傷風,所以就稱它為破傷風梭菌。破傷風梭菌廣泛分布在自然界,不僅存在于土壤中,而且也生存在人和動物的腸道中。當機體受傷或使用未消毒的用具為新生兒接生時,破傷風梭菌就可乘虛進入,在體內生長繁殖并產生外毒素,細菌本身不進入血流,但產生的外毒素可進入血流,外毒素特別喜歡親和中樞神經系統,導致機體強直性痙攣,全身顫抖,呼吸困難,最后可因窒息而死亡。破傷風這么可怕,因此,對可疑破傷風患者應采取緊急預防控制措施,進行徹底清創非常重要,及時注射破傷風抗毒素和使用抗生素,并且傷口盡量充分暴露,避免為破傷風梭菌提供有利的生長環境,以預防控制破傷風的發生發展。
我們再來認識一種非常兇險的厭氧菌,它就是肉毒梭菌,在無氧條件下能產生一種毒性極強的外毒素—肉毒毒素,毒素有嗜神經性,可侵犯神經系統,引起嚴重的中毒性疾病—肉毒癥,因此命名為肉毒梭菌。肉毒梭菌形成的芽孢抵抗力超強,100℃條件可耐熱1小時以上。肉毒梭菌可引起食物中毒,在國外主要存在于罐頭、臘腸、香腸等制品中,在國內主要存在于發酵豆制品中,如果吃進被肉毒毒素污染的食品,一般無胃腸道癥狀,而首先表現為腦神經麻痹,然后出現眼部癥狀,繼續發展到肌肉麻痹、吞咽困難、語言障礙,病情嚴重者可死于呼吸困難和心力衰竭。肉毒梭菌如此厲害,我們在生活中要特別注意,一定不要吃被肉毒毒素污染的食品,避免造成嚴重后果。
厭氧菌在人體中隊伍如此龐大,在正常菌群中占有絕對優勢,并同親密伙伴需氧菌和兼性厭氧菌一起,共同維持機體的微生態平衡。因此,我們不能隨意傷害厭氧菌,讓厭氧菌充分發揮各自的功能優勢,攜手保護好我們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