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
小學生寫一篇作文其實就是綜合地表現他今天以前的知識,語言思想等方面的積累,所以要誘發學生去積累,產生表達欲望進行表達,還要讓學生學會修改。要讓小學生完成作文的全過程,即:積累——表達——修改。
眾所周知,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培養學生書面表達能力,觀察能力,想像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學生思想認識的重要途徑,它是書面語言表達能力,觀察思維能力的綜合訓練,它可以促進學生的表達能力,智力和認識能力的統一發展。正如《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的: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過程。寫孩子們表達自己情感的一種方式和手段。小學生寫一篇作文其實就是綜合地表現他今天以前的知識、語言思想等方面的積累。
多年來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懂得了作文教學要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注意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充分顯示學生的個性差異。作文訓練對于小學高年級階段來說,要著重引導學生自覺經歷作文的全過程,即:“積累——表達——修改”。稍加剖析就會發現寫文章并不是從提起筆來才開始,文章寫完就結束。而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在提起筆來寫以前,就已經花了一些功夫,包括思維、材料、語言等方面的準備。這些準備就是靠平時的積累。正是由于在生活中有所積累,產生了傾吐的愿望,方有提筆寫文章這件事。文章寫完之后,還要回頭檢查一下,看自己要說的意思說清楚了沒有,沒說清楚的地方,要認真加以修改。
積累
葉圣陶說過:“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源頭盛,而文不竭”。這番話道出了作文來源于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因此,作為語文老師要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了解社會,了解生活。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引導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們感受生活的充實,可以對家庭中的種種瑣事,校園內的樁樁小事,鄰里間的不同爭執,乃至街頭巷尾的見聞,去體驗生活,領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盡的源泉,只要把學生引自生活,讓他們在生活的廣闊天地里,以飽滿的熱情去體驗生活,歌頌生活,贊美生活,才能獲取素材。只有將生活和作文聯系起來,讓作文素材開發成無盡的源頭活水,學生習作時,才會左右逢源,運用自如。
“重視文本”是新課標的要求。所以要引導學生利用好“文本”。在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有“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抄好詞佳句”這樣形式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到語言文字的優美,并從摘抄中積累材料,抓好詞、句、段的訓練。“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所以要讓學生廣泛地閱讀,不斷增加詞匯量,并在積累中有所發現,有所創新,讓學生學習生活的語言,隨時摘錄寫感受。
積累還有多種途徑,看到的,聽到的都寫下來,記在腦子里,日積月累,腦海里便出現了一大堆素材,這就需要表達出來給人看。
表達
新《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創新地表達,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小學語文老師除了要注重這些外,還應引導學生在寫作文時做到說真話,訴真情,并在寫作中發展和提高寫作能力和思維水平。
學生胸中積累的素材多了,就能寫出來了。一篇完整的文章,總是有中心的,那么要寫好這樣的文章,必須確定文章的中心思想,訓練學生無論是自己定題寫文章,還是完成老師的命題作文,寫這篇文章想要告訴別人一個什么意思,努力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寫出自己的獨到見解,這就是“立意”。確定了中心之后,根據中心思想選擇材料。文章的所有材料都是為了表達中心而存在的。要訓練學生能夠根據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從大量生活積累中提取有用的材料,并能夠對這些材料進行合理的剪裁,確定哪些該取,哪些該舍,哪些該詳,哪些該略。選來的材料還必須進行組織和排列。中心思想的逐步透露,稱之為文章的“思路”。要訓練學生根據表達中心思想這條思路來安排材料的次序,哪個先說,哪個其次,哪個最后,使每個材料都在表達文章中心思想中找到最合適的位置。引導學生學習模仿文章的結構、表現手法、寫作順序、修辭手法等等。課本中的選文皆是范本,范本的語句精美,范本的結構既全面,千姿百態,又科學、規范……作文在表達的過程中一定要有感而發,不能無病呻吟,這就要求學生要善于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寫作時找“動情點”。要細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樂,嘗試生活的酸甜苦辣,反思學習中的成敗得失。學生的資智不同,寫出的作文參差不齊,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層次不同,進行差異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自然而然地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修改
一般作文教學,學生所經歷的一個是兩頭被切斷的過程,他們的作文過程往往是提筆才開始,寫完就結束,既不注意,作文前的積累,也不重視作文后的修改,只抓住了作文過程中的一段。這樣一個不完整的過程,學生還常常是被動地經歷的,是奉教師之命作文,按教師出題作文,教學中除了引導學生積累,激發學生表達外,還要培養學生的修改自己文章的能力。首先教育學生明確修改作文的意義,通過一系列系列的教育以及作文的修改,讓學生逐步明確認真修改作文的必要性,不但使作文的毛病減少了,而且提高了他們的作文水平。其次教育學生根據老師的批發作文的符號修改文章。要求學生每次作文先寫草稿,并要認真修改后才謄寫到作文本上。在修改時學生往往不易發現自己作文中的毛病,需要老師不斷地指導幫助,老師在批改作文時要有意識,有目的的為學生再次修改自己作文創造條件。再次,講評課上,具體指導學生改好作文,老師在批改作文時,會發現全班普遍存在的問題,有的難以用符號來表達,就需要通過講評課的形式進行具體指導。俗話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學生的作文水平有限,教師在講評時應尊重孩子的想法,盡量保留孩子的意思,不大篇幅地進行改動,多給予鼓勵。引導學生養成修改草稿的良好習慣,并根據作文情況講解一些修改的要點,提高文采。
讓學生完成作文的全過程,對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是大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