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青玲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慢慢的融入社會,他們也會產生不同的思想認知,甚至由于承受過多的生活、工作以及學習壓力而產生思想認知偏差,出現情緒不穩定,甚至是由于沖動而采取過激的行為,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健康生活。所以本文從合理情緒療法的的基本原理基礎上分析了合理情緒療法在學生輔導中運用的過程及方法、途徑,更好地讓合理情緒療法發揮他的作用,輔導學生,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認知。
關鍵詞:合理情緒療法; 高校學生;輔導;方法途徑
一、合理情緒療法基本概述
合理情緒療法,是美國臨床心理學家——埃利斯在20世紀50年代創立的心理治療理論及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引起人們情緒困擾的不是外界發生的事件,而是人們對于事件的態度、看法、評價等認知內容,因此要改變情緒困擾不是致力于改變外界事件,而是應該改變認知,通過改變認知,進而改變情緒。合理情緒療法旨在通過純理性分析和邏輯思辨的途徑,改變個體的想法和觀念,以幫助解決情緒和行為上的問題。合理情緒療法的側重點在于改變個體不合理的觀念,緩解個體情緒困擾,規范個體行為。
二、合理情緒療法在高校學生輔導中的運用
合理情緒療法在高校學生輔導中的運用方法
1.與不合理信念辨論法
與不合理信念辨論法是指通過學生輔導者與學生之間針對不合理理想信念的辯論,幫助學生學會辨析合理的與不合理的理想信念,并用合理的理想信念替代不合理的理想信念來指導自己的行動的方法。合理情緒療法中最常用、最有特色的技術是與不合理信念辯論,它來源于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辯證法中被稱為“產婆術”的辯論技術。在進行咨詢時,咨詢師既要主動地對求助者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進行質疑和挑戰,也要引導求助者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讓他們逐步發現自己的問題。與求助者只是被動地接受咨詢師的說教相比,這樣的辯論會使咨詢更有成效。[1]高校學生輔導工作可以借鑒與不合理信念辯論這個技術。讓學生明白自身存在不合理的理想信念,然后再引導學生以后如何辨析哪些理想信念是合理的,哪些理想信念是不合理的,并用那些合理的理想信念替代那些不合理的理想信念。這明顯比只是不斷灌輸和說教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2.合理情緒想象技術
合理情緒療法中一個較常用的技術是合理情緒想象技術是幫助學生停止傳播不合理信念的辦法。具體的步驟是先使學生想象進入到產生過不適當的情緒反應或自感最受不了的情景之中,讓他們體驗到強烈的負性情緒反應,然后幫助他們改變這種不適當的情緒體驗,并使其能體驗到適度的情緒反應,最后停止想象。在這一過程中,要給以學生及時強化,讓他們講述自己的情緒的變化,如何變化,自己改變了哪些觀念,又學到了哪些觀念,鞏固學生所獲得的新的情緒體驗。有時求助者出現情緒困擾,是因為自己在頭腦中傳播了不合理的信念,這種不合理信念引起了不適當的情緒或行為反應。[2]這種方法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操作又簡單容易,只要在教育者的引導和監督下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所以使用這種方法不僅能激發學生自身接受道德認知教育的需要,也很容易看出效果。
3、家庭作業訓練法
家庭作業訓練法是指受教育者通過家庭作業式的報告,對自己的道德認知和行為進行觀察、對比和調整,從而訓練自己以自省的方式不斷提高自身道德認知水平,規范自身道德行為方式的方法。合理情緒療法使用布置家庭作業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把求助者認知、情緒或行為改變的任務從咨詢師身上移到了求助者本人身上。布置家庭作業包括認知性的家庭作業、情緒性的家庭作業和行為性的家庭作業等,最常用的是認知性家庭作業[3]。我們借鑒合理情緒療法中家庭作業的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家庭作業訓練法。
三、合理情緒療法在高校學生輔導中運用的途徑
高校學生輔導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除了要運用科學的方法,還必須要利用合理的途徑。
(一)、理論教學途徑
近年來,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教學經過多次改革,內容越來越貼近社會和現實生活,也越來越貼近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合理情緒療法可以通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這一途徑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如在理論課教學中向學生介紹合理情緒療法的優點、理論和技術;教會學生運用ABC理論來找出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引導學生學會用合理的信念來替換自己不合理的信念;把理想信念辨析法、道德情緒體驗法、家庭作業訓練法的具體操作方法介紹給學生等。通過以上內容的學習,不僅可以讓學生學到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質的新方法,還可以幫助學生預防情緒問題的發生,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二)、社會實踐途徑
無論是改造客觀世界還是改造主觀世界都離不開社會實踐。合理情緒療法強調的是求助者在了解理論以后的運用,可以運用學到的ABC理論分析和辨別自身的不合理理念,以改變自身對生活事件的不良情緒體驗和行為反應。要能達到這樣的目標必須進行不斷的體驗和練習,如果可以將合理情緒療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融入到學生的社會實踐當中,如實習、勤工助學、公益活動、志愿者服務等,不僅有助于學生改變錯誤的道德認知,還可以讓學生在實踐當中切實地感受到道德行為改變后帶來的良好的道德情緒體驗,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思想道德認知習得的主體內部需要。
(三)、網絡媒體途徑
網絡作為一種新的信息傳媒工具,已經逐漸成為當代人獲取知識和各種信息的重要渠道。把合理情緒療法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充分地利用好網絡媒體途徑,如把合理情緒療法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的相關理論和方法放在網絡上,以方便學生進行閱讀和學習;教育者通過網絡與學生進行不合理信念的辯論和理想信念的辨析,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及改變不合理信念,從而避免陷入不良情緒困擾當中。
參考文獻:
[1]何蔚,王瑤.心理咨詢與治療[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5:84-85.
[2]李鳴.合理情緒療法(上)[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1997,7(1):47-48.
[3]中國心理衛生協會,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材——心理咨詢師[M].民族出版社,200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