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檀
廣播是一種新聞傳播工具,具有傳播迅速,受眾廣泛等特點。廣播產生于20世紀20年代,最初多用于軍事。在沒有電視等其他媒體的當時,廣播作為人們了解新聞和外界社會的重要媒介,可謂風靡一時。而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在電視、電腦、手機等媒體的沖擊下,廣播按順序收聽、不能選擇等劣勢一一顯現出來,在這種新媒體語境下,廣播該何去何從,對播音主持人的又該怎樣要求和培養,成為當今廣播媒體人不可回避的問題。
一、強化播音主持人的整體素質
廣播節目不同于其他媒體,廣播節目呈現在受眾面前的只是聲音,這對于播音主持人的業務能力要求就比其他媒體節目主持人要高出很多。一檔節目的優劣,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取決于播音主持人的素質。因此,在當今新媒體語境下,強化播音主持人的整體素質對于廣播媒體的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強化播音主持人的業務素質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主持人的業務素質得到提高,才能夠在維護住原有聽眾的基礎上吸引更多的新聽眾。其次,強化播音主持人的整體素質勢在必行,在當今社會新媒體語境下,廣播媒體如果固步自封,必然得不到發展,甚至會被取代,因此,想要發展和改變,就需要強化播音主持人的整體素質。
二、優化播音主持人的文化素養和藝術素養
播音主持人的文化素養和藝術素養不同于業務素質,主持人的業務素質是直接在節目中得到展現的,而主持人的文化素養和藝術素養則是間接的出現在節目中呈現給受眾的,但二者同樣重要,缺一不可。主持人文化素養和藝術素養的提升,有利于更好的把控節目的整體效果,有利于在主持過程中精準的進行闡述和表達,只有主持人的文化素養和藝術素養得到提升,節目的檔次才能夠得到提升。
三、豐富廣播主持人的情感表達方式
人的情感表達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但對于廣播媒體來講,主持人與受眾交流的唯一方式就是聲音,這就限制了主持人的情感表達方式。但實際上,只要主持人在播音過程中帶有豐富的情感,受眾在聽的過程中都是可以感受到的。因此,豐富廣播主持人的情感表達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四、強化廣播主持人的心理素質
眾所眾知,廣播節目很多情況下都是以直播為主,因此,這不僅是對廣播主持人業務素質的考驗,也是對廣播主持人心理素質的考驗。直播過程中出現的每一個情況和每一個意外,如果主持人沒有過硬的心理素質,那么一定會影響到節目播出的效果。因此,強化廣播主持人的心理素質對于廣播媒體的建設是必不可少的。
五、鮮明廣播主持人的主持風格
每個廣播主持人都應該具有自己的主持風格,而且要將自己的風格鮮明化但不格式化。主持人將自己的風格鮮明化,節目的風格也會更鮮明,給受眾的印象會更深刻;但主持人不能將自己的風格格式化,即不同類型的節目需要不同的風格,不能固化。當今廣播主持人存在著主持風格過度娛樂化的問題,不應一味追求娛樂化,而應該努力尋找到適合自己和節目的風格,并將風格變成節目的標志。
六、強化廣播主持人的社會責任感和受眾意識
首先,廣播媒體是政府的喉舌,肩負著引導社會輿論的責任,因此,廣播主持人必須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三觀”,增強自身政治學習,才能更好的引導社會輿論。其次,廣播主持人在節目中,要以受眾為中心,不能只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不能以自己的喜好來影響節目,而應該充分顧及到受眾的心理和喜好。比如說,如果受眾是老年人,則風格不能過于娛樂化,配樂也應該選擇舒緩的音樂;如果受眾是年輕人,則風格可以相對輕松,配樂方面也可以選擇節奏感強的音樂。
七、結語
在當今新媒體語境下,廣播媒體雖然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沖擊,但從另外的角度看,也得到了無限的機遇和更廣闊的平臺。首先,從前廣播媒體的劣勢是一瞬即逝,即主持人播報完畢,受眾收聽完畢,這一節目或消息就過去了,想再聽一遍也聽不到了。但在當今新媒體語境下,借助新媒體平臺,廣播節目可以永久存在于網絡上,不但隨時可以重復收聽,還可以自主選擇喜歡的節目進行收聽。其次,廣播的另外一個特點是沒有畫面,這既是優點,也是缺點,優點是可以隨時隨地收聽,比如開車等時間,缺點是聲音和畫面不同時呈現,欠缺吸引力,而這一點借助新媒體平臺也可以得到很好地解決。可在節目播出的同時,主持人在平臺上進行同步直播,與受眾互動,對于想看畫面的聽眾可以看到畫面,不想看畫面的聽眾可以選擇不看。這種模式給受眾提供了更多選擇,有利于廣播媒體的發展。
廣播主持人在當今新媒體語境下,首先,要強化自身的素質,不論從政治素質、業務素質還是文化素質上都要過硬。新媒體不光可以利用在廣播媒體的發展上,更可以利用到廣播主持人的學習中。其次,廣播主持人要明白受眾的需求,以便為受眾提供最好的節目。第三,廣播媒體要為主持人提供學習和充電的機會,對于提高主持人的各方面素質要給予充分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