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思琪
摘要:愛是哲學研究中不可避免的主題,對于愛的探索和思考一直是人類哲學思考的重要方向。想要弄清楚哲學中關于愛的一系列問題,首先就要探究愛在哲學研究中必然性的地位和愛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愛是如何產生的,愛以怎樣的形式影響社會與哲學研究。本文就以上問題,對愛的必然、產生及形式展開思考。
關鍵詞:哲學思考;愛的必然性;愛的產生;愛的形式
引言
愛是人類重要的情感,更是人與生具有的重要能力。愛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對事物第一步的認知開始,到理性分析判斷,都離不開愛的作用。同時,愛的作用通過不同的形式影響著人類的社會生產與生活。
一、 愛的必然
1、愛于哲學
愛是哲學的永恒命題,也是基本主題之一。哲學史上,德里達將愛視作哲學思考的源頭,從柏拉圖到康德及以弗洛姆及列維納斯為代表的后現代思潮,都離不開對愛的探索:“思索自我和他人之間的個體的、倫理的和政治的關系,而這些關系都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上的。”[1]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利益逐漸成為調節人際關系的重要砝碼,物質文明的繁榮及現代化極大的推動社會進步的同時,過度膨脹的欲望卻在無形中綁架了人的靈魂,在偌大的經濟繁榮的煙花背后,是愛的匱乏和異化。人們過多追求豐盈的物質生活,卻忘記思考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忘記關心自己的靈魂,人的良知、情操和人格日益貶值,人與人之間很難建立起真誠的社會關系,冷膜、虛偽反而成為日常交往的代名詞。人際關系的緊張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社會矛盾的激化,影響社會和諧、社會發展和社會進步。
2、愛與人類社會
追溯到人類有記載、可考證的歷史時期,人類一直在尋求如何與他人相處這一問題的答案。現代科學的出現為人類更好的生存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科學為分析人類的生存帶來了新方法,也為理解宇宙中生命的意義提供了新的工具和理論;科學帶給當代人的某些東西是與宗教的生存觀點相悖的,甚至也與傳統對愛的解釋相矛盾,然而宗教人士卻能輕易接受一些與之相對立的科學理論,科學似乎使人們開始重新審視人類如何才能更好地生活并與他人相愛。[2]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的上升和物質的豐腴,逐漸邁進小康社會的同時,我們不僅追求國民生產總值,同時也開始關注國民幸福指數。哲學家們提出“愛-科學共生關系領域”,融合愛與科學,結合歷史及當今的時代背景及社會背景,對愛進行更深入的探討和思索。
二、愛的產生
歌德提出“人們只能認識自己所愛的,愛,或激情越強烈越充沛,認識就越深刻越完整”,他認為愛是認識行動的基礎,也就是說人們在進行認知活動之前先要產生有關于愛的情感,而后再以此情感認知事物和展開行動。達芬奇卻持完全相反的觀點,他談到“偉大的愛是偉大的認識之女兒”,他強調愛產生于認知之后,一個人要先產生對事物的主觀認知才能對此事物產生有關于愛的情感。
兩者的觀點雖不一,但都強調愛與認識的內在聯系是分不開的,無論孰先孰后,兩者關聯的互動與促進的關系是不可否認的。并且,他們的觀點都從人的主觀認識出發,否定了我們現在市井中所流傳的“愛使人盲目”的觀點。
哲學家帕斯卡爾在《關于愛的激情的對話》中頒布了一條定律:“愛即理性”。愛即是理性,揭示著更深層次的含義,“對象首先出現在愛的過程之中,然后感知才描摹它們,理性隨后對它們作出判斷”。[3]由此,進一步推進,愛的過程不只是主觀認知產生的過程,更是理性分析和判斷的過程。
三、愛的形式
愛不僅是人與人個體之間的簡單聯系,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種態度;愛的形式也并不是某種單一的表現方式,大多情況下會根據不同的對象展現為不同的表現形式,常見熟知的有博愛、母愛、性愛、自愛和神愛。
博愛的實質是對人類的整體愛,強調在愛的情感方面對萬事萬物的平等對待,近似于我國先秦道家所提出的“兼愛”。博愛是同等人之間的愛,是對需要幫助的人,特別是窮人、弱勢群體之間的愛,而只有當你愛那些與你無半點關系的人時,你的愛才可以算作開始。[4]
母愛在這五種形式中是最無私的愛,母愛表現為母親愛自己的孩子的天性,有無私和不求回報的特點。
與博愛、母愛不同,性愛的表現形式十分具體,集中表現一個人是否存在“愛人”的能力,要求愛的雙方將愛情作為精神基礎實現物質肉欲的結合,具有排他性和私密性的特點。
自愛就是愛自己,是自我肯定和自我實現與自我發展的自信來源,自尊、不自欺欺人的自愛是愛他人的基礎,只有懂得自愛的人才會萌發對他人愛的想法,才會采取行動去愛他人。
神愛是宗教崇拜的一種表現形式,基于人們在宗教構建的精神世界中追求完美、公平正義、追求永恒的需要,是人們對自己人生最高境界的一種追求。
參考文獻:
[1]林華敏.愛、外在性與責任:列維納斯的愛的倫理解讀[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
[2]托馬斯·簡·奧德,吳蘭麗.關于"愛"的科學[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
[3]吳斯潔.舍勒哲學中的愛與怨恨[D].2015
[4]劉白瑞. 關于"愛"的理論——由弗洛姆《愛的藝術》想到的[J].產業與科技論壇.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