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偉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的推行與實施表現出了我國發展農村經濟的決心,而在鄉村振興戰略落實的過程當中,農村金融的創新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是影響農村經濟發展質量與水平的先決條件。文章率先分析了農村金融創新發展給鄉村振興戰略帶來的意義和影響,并對農村金融的創新路徑進行了分析,希望農村金融創新發展成為加快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驅動。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農村金融;創新發展
在鄉村振興戰略之下,農村金融的創新與發展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在鄉村振興和金融創新發展的共同影響之下,城鄉之間的二元結構才會得到有效的破解,將鄉村振興戰略逐步落實到農村經濟發展當中,使得各項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充分的流動。我黨曾多次強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并在黨的19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解決“三農”問題這一議題,為鄉村振興戰略發展注入動力。新農村建設與人們的生產生活之間息息相關,更是與廣大農民的利益之間密切關聯。當前,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新農村建設,此種背景下對農村金融創新發展進行的探究,顯得格外重要。只有實現農業經濟現代化的目標,做到農業產業化發展,才能將鄉村振興戰略落實到實處,促使其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自身的利用價值。
一、發展農村金融模式的作用和意義
從農村經濟的發展與建設角度而言,鄉村振興戰略是其重中之重,也是其不可缺少的宏觀指導與規劃。為了更好地發展農村經濟,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與推廣,國家和政府不斷加大對鄉村建設的扶持力度,在資金和政策上有所傾斜。不難發現,基層財政面對難以平衡的收支壓力,所以在發展農村經濟時也會面臨諸多壓力。黨和政府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不斷增加赤字規模和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希望通過改善轉移支付力度的方式協調基層財政收支的平衡性。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鄉村振興戰略需要依靠政府的扶持,但是絕不可完全依賴,更多的是要考慮農村經濟的發展狀態與特性,基于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打造出創新型的金融模式。此種模式下,各級政府都應意識到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性,全力支持農村經濟發展,使得農村金融市場在不斷發展過程中實現良性運轉的目標。只有逐漸摸索并掌握農村經濟的發展規律,為農村經濟發展創造有利的內外部條件,才能逐步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可見,發展農村金融模式的意義和作用十分重要,必須引起重視。
二、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農村金融發展的內容
(一)提高準入門檻,建立金融系統
在不斷的努力下,農村金融已經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成果,無論是服務深度還是服務范圍,都有所拓展。雖然,覆蓋了越來越多的生活場景,但是其覆蓋程度仍未達成預定的目標,服務質量與服務水平也有待提升[1]。為此,農村金融市場應進一步提高準入門檻,做好改革與創新,利用切實可行的方式提升農村金融的競爭力,打造農村金融良性運轉的環境。尤其是要將多種金融類型聯合在一起構造新型的金融服務系統,使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在農村金融發展中發揮自身的利用價值。還要為惠普金融的推廣與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使其在農村經濟發展中適當增加供給,更好地服務于“三農”。
(二)優化體制,引進信息化技術
通過對發達國家的經濟與金融發展歷程進行分析后可以發現,經濟發展離不開制度的支持,農村金融發展同樣需要制度保障。實際發展農村金融的過程中,應建立健全財稅激勵體制,促使各項資金在城鄉融合方面得到充分的流動。借助惠農政策加大對“三農”的扶持力度,利用財政轉移支出的功能,將補貼政策落實到實處,為農村金融的發展助力。其次,提高對貸款擔保的重視,建立完善的擔保系統,在逐步發展過程中優化農業保險系統,基于程序化和制度化的原則,提高金融風險防范的能力與水平。尤其要注意是否有不法行為的出現,例如,金融傳銷或者非法集資等,如果出現風險或違法行為,必須按照制度對其進行嚴格的懲處,將風險扼殺至搖籃之內。最后,應在發展農村金融的過程中引入現代信息技術,提高農村金融的科技含金量,促使科學技術在農業金融發展過程中得到充分的應用。利用技術的作用消除農村金融發展的障礙,使農村金融成為加快城鄉融合的重要平臺。
(三)助力精準扶貧,降低貸款不良率
鄉村戰略的實施是各項細節性工作配合的結果。作為鄉村戰略的重要組成內容,精準扶貧關系到農村金融的發展,與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之間息息相關。鄉村振興戰略下,應意識到精準扶貧的重要性,深度開展扶貧工作,認真完成并做好與脫貧扶貧相關的任務。農村金融組織應在發展過程中深入了解貧困地區的實際需求,為其提供創新型的金融服務,為脫貧攻堅戰儲存好后備力量。面對貧困地區時還要做好政策與資金上的扶持,加大傾斜力度,拓寬貧困地區的資金來源和渠道。保障貧困地區的農民可以得到相應的保障,全面覆蓋醫療保險。最重要的是,應意識到考核體制優化與完善的重要性,不斷加大考核與監督工作,從根源入手降低精準扶貧的貸款不良率。在整個精準扶貧工作中,金融部門都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不僅要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前期準備,還要在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時協助其掃清障礙。
三、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金融創新發展的路徑
(一)打造創新型的農業產業鏈
創新農業產業鏈不僅可以為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也可用于完成農村地區金融環境的優化與完善。而在創新農業產業鏈的過程中,應善于利用大型農資龍頭企業的力量盤活市場存量,刺激農村經濟的活力,使之帶動農村金融環境朝向更加理想的方向轉化。以某集團為例,該集團是重要的“三農”服務商,該集團始終走在前沿,依托于大數據技術和現代信息化技術進行發展,并借助平臺交易數據完成了各項信息的分析與調查,深入掌握了各養殖戶和經營商的信用信息。完成所有數據的了解與分析后,該集團開始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構建鄉村惠普金融模式,這也是該集團利用農村信用網作為平臺建立新型農業產業鏈的重要表現。在農村互聯網金融服務體系不斷優化并發展的同時,各項手續和流程得以有效簡化,各種新型的金融服務逐漸滲透至農村經濟的各個領域,并在農村地區來回循環,真正形成了新型的農業產業鏈,并為農民提供了創新型的金融服務。由此可見,農業產業鏈的創新不僅可以改善信用評估成本過高的問題,還可提高農村經濟抵御風險的能力,降低運營風險,打造出全新的服務體系,是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金融創新發展的重要路徑。
(二)農村金融服務電商創新模式
農村金融服務電商創新模式是“電商平臺+農村金融”的金融服務模式。其通過與涉農機構合作,加強電商平臺金融數據信息的沉淀,為農企提供金融服務,進而滿足農戶或涉農企業在中長期發展過程中對于采購或銷售農資時的信貸需求[2]。這種農村金融的創新模式主要是依靠電商平臺(如京東金融、螞蟻金服等)實現金融大數據積累,建立農村信用風控模型,核算金融服務支出的所需成本或產出比例,進一步優化農村金融服務。這種創新模式使得農村金融服務更為便捷,是在金融服務形式上的創新,放貸快且貸款金額適合普通農戶,無須抵押物,可快速解決農資采購中的短期資金不足問題[3]。
(三)涉農企業金融互動創新模式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金融經過不斷改革而得出了涉農企業金融互動創新模式。這種新型的金融模式并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將信用貸款與P2P網貸重構融合在一起。例如,某金融平臺基于P2P網絡信貸服務發展起來后,開始向新型的農業主體提供貸款,該平臺的貸款服務以經營性貸款為主。貸款對象為規模化生產的新型農業主體,數量十分龐大,這也是該平臺圍繞農村金融所建立的信用評價體系,兼顧了農村金融的特征和矛盾。此種情況下建立的農商貸業務為區域內的農民提供了更多的貸款服務,農戶的生產資金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另外,此種金融模式兼顧了保險、租賃等多項業務,在農村地區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是支持區域內農民生產與創造的重要動力。
(四)與政府合作
農村金融的創新不可完全依靠于市場的力量,還要得到政府的干預和扶持。在與政府合作的過程中,金融資金才會在農業生產環節得到充分的流通。當前,我國已經成立了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有限責任公司,這是創新農村金融服務的重要體現,也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方法。在農業信貸擔保聯盟的影響之下,農業金融服務的信貸業務覆蓋了越來越多的生活場景,范圍和渠道均有所拓寬,并形成了初步的體系與系統,在提供金融服務的過程中收到了理想的成果。無論從何種角度來說,政府干預下的農村金融創新模式都發揮了重要的支撐力量,覆蓋了越來越多的農村地區,雖然,不會涉及到較大額度的貸款,但是仍舊為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與運行提供了動力。
總之,要想發展農村經濟,絕不可忽略任何一個細節性的問題,還要加大扶持力度,對重點領域進行嚴格的監督與管理,從而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推行與實施保駕護航。實際發展農村金融的過程中,應兼顧創新性的原則。基于原有的服務體系與服務產品進行不斷的變革與更新,尤其是要考慮到農村金融發展的特點和矛盾,利用創新型的理念打造現代化的農業產業鏈,使得農村金融在創新中得到不斷的完善與優化。除此之外,還要注意防控風險,建立風險防控體系,提高風險抵御能力,盡早完成新農村建設的目標,為人們提供更加理想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張潔妍,陳玉梅.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我國農村金融改革路徑研究[J].學習與探索,2018,281(12):162-167.
[2]郭茂哲.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金融發展模式的創新[J].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2019(2):20-21.
[3]范方志.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金融差異化監管體系構建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8,375(11):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