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雨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七十年前,毛主席向世界莊嚴的宣布中華民族站起來了。
四十一年前,小平同志畫了一個圓,鼓勵大家“大膽地試,大膽地闖”、“不改革開放,只能是死路一條”,讓中國人民富了起來。
在即將迎來祖國母親的七十華誕之際,中國正一步一個腳印走在強起來的路上。
七十年,是變革發展,是推陳出新,是刮骨療毒;七十載,是忍辱負重、厚積薄發,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雖九死其猶未悔。七十年不懈、艱苦、團結地奮斗終造就了今日之壯美中華。
壯哉,中華!
今年6月5日12時06分,一群平均年齡不足35歲的青年設計研發的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在我國黃海海域實施首次海上發射,共計7顆衛星以“一箭七星”方式送入既定軌道,填補了我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空白,更是以強硬姿態震驚全世界。
2018年10月23日,歷經十年建設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62歲的大橋總工程師林鳴選擇用徒步跑完全程55公里的方式向世界宣布中國力量和中國智慧,即使不依賴外國的設備、技術、人才,中國人在千年前和千年后都能造出在宇宙飛船上肉眼可見的偉大工程。
2016年9月25日,中國“天眼”正式竣工,而“它”的總設計師南仁東己罹患肺癌。踏平坎坷艱難尋‘它,埋進深山志在高遠。他帶領一百多位學者,歷經20年的自主科研,終于將一個樸素的想法變成了國之重器,保證中國在此領域至少領先世界10-20年。
屠呦呦先生在獲諾貝爾醫學獎后,繼續在青蒿素出現“抗藥性”問題上有重大突破,解決了瘧原蟲抗藥性無法根治的世界性難題,為實現世衛組織在2020年前瘧疾感染率和死亡率下降40%的階段性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從古至今,無數大國工匠為國為民奉獻了自己畢生精力,建設出造福一方的工程,或是在科學領域不斷突破。他們不為名利,只是覺得應該為人民、國家和社會做些什么,只是一個簡單的執念,卻用一生踐行。
壯哉,華夏!壯哉,華夏子孫!
美哉,中華!
在各種災難、事故面前,總有那么一群人義無反顧的選擇“逆行”,與死神搶時間,冷靜從容的完成任務。他們借用小學教室作為居住點后會給孩子們留下禮物;在執勤時會報以小朋友們標準的軍禮和溫暖的微笑;在搶險救災時用身體架起了希望的橋梁……他們從來沒有要求過什么,卻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們是國家最可愛的人。
祖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江河湖泊、名山高岳。從霧凇到椰樹,從沙棘草到爬墻虎,這片土地上孕育了無數生命,造就了數不清的風景,也蘊含著無比深沉、厚重的情感,給了作家、畫家們無窮無盡的靈感,創作出了人類文化殿堂中的瑰寶,詮釋了何為“美”。這是我們需要窮極一生去感受、學習的。
鐘靈毓秀的大好河山、哲理深刻的傳世之作、觸及靈魂的書法畫作都是中國“美”的重要組成,但是最重要的是人性之美。人性不美,即決無法發現美;無法發現美,則不能創作傳世之美,則終將退化為茹毛飲血的獸類。
幸而,華夏文明會融入每一個炎黃子孫的靈魂,我們將于華夏文明共同前行。
美哉,中華!美哉,中華兒女!
炎黃子孫,泰山崩于前而不變色。我們迎接挑戰、創造機遇,我們有能力和義務將中國“美”向世界宣揚,我們將砥礪前行,創造更加壯美的中華!
另外,在實際中華民族發展過程中,呈現出明顯的綠色發展特色。綠色是生命的象征,更是大自然的奇跡,更是人們美好生活的基礎所在,屬于是人民群眾最為期盼的發展點。總的來說,在生態環境發展過程中,無法找到任何一個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新階段,我國正在積極構建小康社會,在此過程中,相關政府部門需要處理好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謀求更高良好的經濟發展成效,這對于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會產生劇烈影響。
所謂綠色發展,同時也是資源環境容量約束下的發展,在此過程中,綠色發展是目標,更是最終發展解決的有效展示。倘若沒有綠色發展,并不會有較高的財富積累,這也是人們對環境保護的一種積極態度表達。
中國屬于是多民族國家,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同根”意識極強,而且該種意識在民間神話之中也得到了流傳,從而對中國文化進行了有效弘揚。例如,在彝族《查姆》中有這樣一段記載:當一次洪水災難過去之后,人間只留下了阿普篤慕量兄妹,再后來,兩兄妹生下來三十六個小娃娃,并分成了三十六族,后來演變成三十六族是一家的說法。
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不同民族有自己的一段傳說,這些內容在民間文學作品之中均有所提及。例如,在漢族與藏族、白族等民族之間的語言情緣關系已經得到了世界語言研究人員的公認,這也為中華民族的傳統語言研究帶來了很大幫助作用。
在過去的整個20世紀,中國人在嚴重的危機意識之中謀求發展,這種意識主要是對過去四百年時間中,工業文明等世界變局意識的領悟,以及之前拖欠下的歷史債務償還。幸運的是,中華民族人民本著堅韌步伐的毅力,和艱苦卓絕的奮斗精神,勇往直前,真正做到了中華民族從此站起來了。但由于四百年來變局落后意識的影響,人們不得不認識到我國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為此,我國全面開啟了新世紀發展的各項研究舉措,建立“一帶一路”發展制度,這也是對西方國家之前開放式發展的實踐反正。該項變化的出現,代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崛起,更是對相關發展政策的一種理智性調整,為我國承擔相應的國際責任創造了有利條件。另外,習近平總書記還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主要強調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這也是國際力量之中最具革命性的變化。中國是該項變化的主要體現著之一,在發展過程中必將圍繞共同發展、可持續發展,為全人類共同進步保駕護航,杜絕一切戰爭的出現,從而構建出更加合理的發展環境,借助于科學的發展戰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