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教學是以實踐課為主的一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一起練習、游戲、比賽,共同吃苦、受累,共同分享勝利的歡樂。因此,在教學中,不能只要求學生作機械的模仿練習,更重要的是教師要掌握學生心理活動規律,啟發和培養他們的正確學習動機,學習興趣與注意,啟發他們積極思維,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該文就在體育課中如何運用一些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和規律,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出了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提高;體育課;積極性
一、提高學生上體育課積極性的意義
體育是以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為目的引導學生形成健康意識和良好生活方式,促進學生的健康意識,確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實處,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我們要把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落實到體育的備課、教案的編寫、教學的組織及評價中,促使每個學生都喜歡上體育課,積極上體育課。
體育課堂教學能夠讓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讓學生學會鍛煉身體,健康、快樂的成長,能夠滿足社會人才的需求。體育課堂教學需要保證學生的健康,以此為指導思想,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學生進行情境建設,引導學生進行彼此的交流、相互勉勵,實現共同提升,能夠有個性的學習,學會科學地進行鍛煉;對健康鍛煉的方法進行學習,能夠適應社會,形成良好的心態和生活態度,讓學生的體育興趣得到提升。
二、利用學生的直接興趣激發正確的學習動機
動機是激勵一個人去活動的心理原因,對學習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是積極性的核心。在體育活動中,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多樣的,但歸納起來,可分直接動機和間接動機兩種,直接動機是與體育活動直接相聯系的動機,它是以自己直接感興趣的東西作為學習的動力。而間接動機是由自己的意志和社會的需要所產生的,是以達到一定的目的作為其學習動機的。而間接動機對于提高和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直接動機有更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要善于把學生從對直接感興趣學習動機引導到間接動機上來。
在教學過程中,師生所處的位置和起的作用不同,因此,出現一些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如何處理好這些矛盾,就需要師生雙方都自覺地運用道德手段加以調節。作為教育的主導者,教師就應先端正思想,熱心地關懷每一個學生,對出現的問題要耐心、冷靜、公正、合理地處理。正如我們在實踐中看到的那樣,我們還應該注意根據學生不同年齡的特征,分別采用一些與他們生理特點、心理特點相符合的教法,來啟發他們的學習動機。
三、培養學生組織性和紀律性
體育教學的特點表明,體育教學活動以室外進行為主,使學生受到日光、空氣、水的磨煉,使學生耐寒抗暑,鍛煉意志,使抵御疾病的能力。另外學生的身體練習既要相互競爭和比賽,也要克服個人的心理恐懼,體驗成功和失敗,還要處理與集體的關系。學生的情緒、行為、個性等都會得到充分體現,便于教師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使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杜絕一切不良因素的影響。如在體育活動中,相互之間競爭和比賽使小組和小組之間的競爭相當激烈,這能讓學生體驗到互助友愛、活潑、積極、主動的情感,培養學生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同時在競賽中經常會遇到困難,由于學生的好勝心和自尊心很強,也能激起學生勇敢、堅韌的一面,從而鍛煉意志,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品德。
四、學生興趣與注意力的培養和運用
興趣是個人對事物所持的選擇態度,它是屬于感情和情緒的狀態。興趣是產生注意的源泉,二者關系密切,互為因果。我們對某一事物發生興趣的時候,就會專心專意去做。注意也能引起興趣,若經常注意某一事物,也能引起對該事物的興趣。例如: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對籃球和競賽的興趣,先讓他們進行籃球比賽,再講明學習基本技術的必要性,進行正確示范,這樣,就能大提高學生學習這個教材的積極性,能夠很好地啟迪學生的心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使學生對教師產生敬佩之情,自覺地接受教師的教誨,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上好每節體育課及課外活動。
為此,體育教師應該敞開心扉和所有學生交往,尤其對體育后進生更應多關心、多交往,使他們信任你、尊敬你,進而喜歡你的課,打消他們厭惡體育課的情緒。做良師一定要先成為學生的益友,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熱愛體育課,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總之,教師要善于靈活安排教材,采用多種教法和組織措施,把課上得生動活潑,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才能獲得滿意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運動心里學[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2]教育學[M].人民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
陳宇,性別:男;民族:漢族;籍貫:四川;職務:教科處主任;職稱:一級教師;學歷:本科;單位:瀘州市江陽區分水嶺鎮初級中學校;研究方向: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