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銀平
摘要:東方社會的解放和發展問題是馬克思恩格斯晚年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他們依據各個國家的不同社會歷史狀況對其發展給出了不同判斷。馬克思認為,東方殖民地、半殖民地社會正經歷著從前資本主義向資本主義轉型的“陣痛”期,而奴隸制改革后的俄國則擁有跨越“卡夫丁”峽谷的機遇,這個偉大設想為建設社會主義提供了理論雛形。正確把握馬克思東方社會理論及其方法論,對于認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東方社會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十九大勝利召開,明確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進入了新時代。同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因此,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入新時代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時期,進一步探究馬克思東方社會理論及其方法論對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跨越“卡夫丁峽谷”
1861年,俄國推行廢除農奴制,盡管俄國農民因此獲得了法律上的解放,但很快又陷入新的債務泥潭。為了能夠對俄國社會改革后的新情況有一個清楚的了解,馬克思不僅自學了俄文,而且“在許多年內研究了和這個問題有關的官方發表的和其他方面發表的資料”[ 卡爾·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64.]。并提出了“跨越”理論,即落后國家可以在自身特定條件基礎上通過吸收外部成果實現自身的跳躍式發展:可以利用公有制殘余和強大的手段,來縮短向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進程,同時可以避免西歐開辟道路時不得不經歷的痛苦和災難。
跨越“卡夫丁峽谷”本質上只能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因為歷史不外是各個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人所面臨的材料、資金和生產力都是上一代人歷史性實踐的結果,人們既不能選擇也不能跳躍,只能在既有的社會生產力基礎上繼續從事所繼承的活動。所以,即使洞悉了歷史發展的規律,我們“還是既不能跳過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發展階段。但是它能縮短和減輕分娩的痛苦”。然而,生產關系不同。盡管從最根本的意義上講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但是這種決定既不是機械的,也不是同步的,生產關系及其基礎之上的政治、法律等社會關系伴隨生產力的發展會發生“或快或慢地發生變革”。因此,跨越“卡夫丁峽谷”是馬克思關于俄國在特定社會歷史條件下跨越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直接發展社會主義的理論設想。當然,馬克思沒能親眼見到的是,這個偉大的理論藍圖在中國開花結果。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馬克思東方社會理論的發展
(一)鄧小平理論對馬克思東方社會理論的發展
馬克思提出了通過吸收資本主義國家一切有益的發展成果的社會主義基本原則 ,鄧小平理論對這一原則進行了具體規定。鄧小平理論對中國現代化建設中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實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并此基礎上給出了明確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定義。此外,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社會矛盾進行了定義,即人們迅速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和社會生產落后的客觀現實之間的矛盾。
(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馬克思東方社會理論的發展
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黨和政府認識到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之間密 不可分的關系。其次,對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基本綱領進 行了進一步的確定。還創造性提出了加入世貿組織的經濟策略,為推動全球化注入催化劑。此外,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上提出“三步走”戰略,進一步增強社會主義建設的組織性和規劃性,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
(三)科學發展觀對馬克思東方社會理論的發展
第一,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進行了更加科學的 概括,真正實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與理論成果的協調統一。第二,對 改革開放這一意義深遠的政策進行了更加系統、科學的評價,對改革開放的目的 與經驗進行了進一步的總結不斷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第三,對發展的內涵進行深刻剖析,更加注重以人為本、協調發展。第四,繼續完善改革開放,推進民主法治建設。
三、馬克思東方社會理論的啟示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通過對馬克思、恩格斯東方社會理論的形成和發展過程的研究,以及對于馬克思東方社會發展理論及其方法論的探索可以不斷繼承、豐富、發展和完善馬克思東方社會理論,可以更好地推動馬克思社會理論中國化和時代化。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方法是唯物辯證法,它在歷史領域運用的結果就是唯物史觀。要求我們在新時代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東方社會理論是在對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批判,以及人類學研究的基礎上展開的理論背后的價值預設是人類的全面發展。哪怕是考察資產 階級的歷史貢獻,馬克思、恩格斯也是以人類的全面發展作為價值判斷的基本前提的。東方社會發展道路價值標準不僅僅是物質生產力的發展,更多地指向人類的全面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探索的基本價值取向,也是人的解放和全面發展,這是中國共產黨人著力承擔的重要歷史使命。因此,在新時代條件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然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 。
(三)不斷解放生產力
通過對馬克思東方社會發展理論及其方法論的深入探索,為解決當前社會發展中的問題提供理論指導、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方法借鑒。走中國道路,其核心就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把握基本路線的重要意義和豐富內涵。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作為興國之要、把四項基本原則作為立國之本、把改革開放作為強國之路,不斷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蓬勃發展,持續推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
參考文獻
卡爾·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64.
卡爾·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